文/韓鳳平
莊國鴻:書山墨海勤耕耘
文/韓鳳平
ZHUANGGUOHONGSHUSHANMOHAIQINGENGYUN

莊國鴻簡介
莊國鴻,1966年生,江蘇省濱海縣人,別號漆園、鴻廬、夢蝶軒主人。他先后師從郝海秋、李敦甫先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印社會員、江蘇省濱海縣書畫家協會副主席、濱海青年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西楚唐韻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優秀指導教師。作品入展全國第二屆隸書藝術展、全國首屆篆書藝術展、全國第七屆、第八屆刻字藝術展、第十二屆國際刻字藝術展、全國千人千“郵”展。

莊國鴻是藝術全才,書法、刻印、繪畫三位一體,他骨子有一股子率真,筆刀之下有一股子定力,筆態渾厚凝重卻運勢綿長有余,字形靜穆如磐卻俊美敦實。莊國鴻藝術作品的審美理念在于崇尚經典,直追古人。他各體皆習,博采眾家,兼收并蓄。有時似高古優雅的古箏彈和之聲,化天籟為筆墨;有時如圣人教誨溫婉和淡卻含蘊萬殊,傳古風于紙面。
莊國鴻的書法作品大氣端莊,方圓兼備,凸顯中華文化的沖和底蘊之美。他將隸書方勁古拙的藝術風格傳承當代,轉折變化之中突出斬釘截鐵的力道,使人觀后增長內力、凝聚心志。莊國鴻的書法,筆筆皆有精神氣韻,字字盡是印痕魄力;其畫幽山清水盈然可握,其空靈疏朗氣象源自禪意心胸;其刻印古樸典雅,取法古璽,縱橫篆隸,淋漓生風,隱然有颯爽云雷之響。

莊國鴻的書畫藝術,最美之處在于涵養古道,并有所創新。常在藝術圈走動的人都知道,精神燦爛于紙上,書法、繪畫、篆刻的功夫達到較高境界,必有深意或禪意呈現。
莊國鴻生于書法之鄉江蘇濱海,祖父是私塾先生,父親也曾是教師,生活在這樣一個摯愛書法的書香門第,心神定,眉目展、氣度軒。幾十年來,莊國鴻與老師、朋友一起暢談書藝或潑墨揮毫,常常忘記時間與世間煩雜事物的存在。他對于書畫的熱愛可用忠誠、堅韌和忘我來形容,對書畫的探索實踐可用真誠、敏銳與嚴謹來概括,他有一句名言:干自己想干的事,享受藝術生活。
莊國鴻一心耕耘于書山墨海,歷經幾十年的“非墨磨墨,墨磨人”的篤定追求,終于進入源自傳統并充滿個性的藝術境界。藝術的風華處總是心靈會意的盛宴,無論是書法、繪畫還是篆刻,莊國鴻的運筆走勢、墨塊結續都功力非凡,表現出強烈的重量感、力道感和意境感。
書為心畫,畫為意領,印為趣奪,才具無限包容性和表現力。莊國鴻的楷書先學顏歐柳趙諸家,后學諸遂良大字陰符經,隸書得力于漢碑,尤以曹全碑、禮器碑為基,對“二王”、蘇黃米及王鐸行草神韻、氣息和精神有著深切理解,在作品格調上,莊國鴻取法鄧石如,并借鑒時人,以符合當代審美的創作語言去表現自我,較好地把握了傳統與時代、內蘊與形式之間的“度”。
在隸書創作上,莊國鴻以碑體見長,得雄強之勢,能觸摸到完白之精髓,同時注重篆書鐵線之靜氣吐納,線質穩健高貴,凝練干凈謙讓,氣韻婉轉流暢,深得鐵線篆三昧。在繪畫上,莊國鴻以梅蘭竹菊和山水見長,寫物象之雄,沉雄郁茂,開闊空遠,不求形似求其神韻,簡約而意趣盎然,畫面層次感豐富。

“天人合一”是代表中國古代哲學主要基調的思想,被視為人生的理想境界。在幾十年的書畫生涯中,莊國鴻不斷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氣質。我想,用“天人合一”來形容莊國鴻是十分恰當的。
如果用幾個字來形容莊國鴻,可用“靜、凈、敬、境”來概而言之。“靜”是指莊國鴻潛心向學之態,寫什么就要讀懂什么,領悟其要義,在靈魂的神游中,上下求索,左右探尋;“凈”是指莊國鴻交友之道,象征心靈上仁愛之水的恬靜和純度;“敬”是指莊國鴻對書畫事業的孜孜以求之心,對博大精深的漢字心存敬畏;“境”是指悟入藝術的天人合一無我之境,正所謂筆意超天外,盡出性靈中。

二
采訪莊國鴻時,他興致勃勃地對我說:“清代碑學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將書風與印風達到了真正的統一。乾嘉時期,學樸、金石學獲得發展,書法碑學也隨之確立。碑學的確立使漢篆在書法上有相當地位,書法碑體追求線條的節奏感與流動性,具有強烈的書寫意趣。清朝大書法家鄧石如從漢篆書碑額汲取營養,獲得博大超逸的氣息,后代吳讓之、楊沂孫、趙之謙、徐三庚、吳大徵、吳昌碩名家輩出,風格各異,各臻其妙。”
莊國鴻書法天賦極高,又得名師言傳身教,他的隸書幾乎亂真于已故大師李敦甫。但是,莊國鴻不驕不躁,拿出更多時間用到書法學習與實踐中去。他說:“中國書法的精神乃至筆墨技巧,最終要靠長期感悟、理解、體驗,才能掌握,然后入境。”
莊國鴻心屬鄧石如,精研書法、印刻和繪畫,其篆隸書法及印刻最負盛名。莊國鴻小篆筆法,功深韻高,體勢大度,注入秦漢碑額元素,尤其注重汲取袁安碑的營養,具有靈動的筆法,瓦當婀娜的體勢。從莊國鴻的篆書中可以找出漢碑額的影子,在用隸書寫篆的過程中,他也充分吸收漢篆書碑額的特點。
莊國鴻學古化古,下筆馳騁,使自己的書法線條具有圓渾的筋力,各種斜向筆畫的下垂收筆形態異常,在其末端略重按,而提筆出鋒,巧妙地順應毛筆的書寫要求,追求自然、雄健、婉暢的動勢,從而充滿力與美的均衡性。其作品有勢有志,剛健婀娜,篆隸具有寬博渾樸之氣,字形方圓互用,姿態婉轉飄動,其渾樸奔放有力,氣足勢猛,所向披靡。

三
古人云:學書須胸中有道義,心性淡泊有仙氣,筆勤癡迷有魔力。一個人有再高的天賦、再好的老師,如果缺乏用功之勤,也很難成名成家。莊國鴻從幼時八九歲承家訓習書起,便竟日與筆墨紙硯為伴,尤其近十幾年來,每天清晨即起,臨池不輟。多則七八小個時,少則三四個小時。我曾追問過他,平均下來,每天要寫多少字,他笑而不答。
初識莊國鴻,我對他的印象是憨厚穩重,但大智若愚的莊國鴻,實為一位書法奇才。在濱海縣古黃河入海口的北側,聳立著陳毅元帥“詩碑亭”,碑文由秦石書寫,石碑背面勒刻便是由莊國鴻所書的6個近一尺見方的隸書——“陳毅元帥詩碑”。
說到碑,莊國鴻說繞不開“袁安碑”,尤其是“袁安碑”上寬博、舒展的漢篆風范,讓他如癡如醉。袁安乃東漢名臣,碑篆排疊周到、環曲回護,強調空間均勻,時時以環曲的線條予以填補,由于繆篆在線條上的環曲,各自獨立,又有一種彈性魅力。
莊國鴻學書自強不息,鍥而不舍,善能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頓悟之、為我所用之。他勤勉追求,下大苦功,不斷刷新書藝高度。他的每幅作品沉穩疏拙,骨血潤達,莊重嚴整,體兼眾妙,令人玩味無窮。這里的“眾妙”,既有先哲,也有今賢,既有書法本體,又有書法之外的學養。
莊國鴻一直把氣韻生動作為書畫的最高境界,他認為作書繪畫要雅俗共賞,也就是專家認可、老百姓喜歡,受眾面要寬。有了這種認識,他的書畫印相互融合,“接地氣、摸藍天”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研究者從專業角度叫好,收藏者從內心里喜愛。
莊國鴻早年由書法家郝海秋啟蒙,后又得李敦甫等宗師的耳提面命,使他在書法骨與氣上與眾不同,尤其對五大書體之源的篆隸細心揣摩,心馳神往。靜觀其書,亦古亦今,非古非今。亦古者,乃汲取前人筆意,學擬古法,字字有出處,筆筆有淵源;亦今者,是指獨具慧眼,自創莊體;非古者,自當學古,卻處處作主,古為己用,似古又非古;非今者,亦指廣收諸體之妙,不同他人,化古意為筋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