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馬麗婭
斯里蘭卡:季風吹來的寶石國度
文/ 馬麗婭
SILILANKAJIFENGCHUILAIDEBAOSHIGUODU
忙碌的人們、和平共處的多種宗教、色彩斑斕的咖喱、異國風情的街道和建筑、漫布在山中的成片茶園、水質首屈一指的沙灘……斯里蘭卡的這些特質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斯里蘭卡在僧伽羅語中意為“樂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它還有“寶石王國”“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稱。它似乎格外受到上帝的眷顧——每年海上東北、西南兩股季風帶來的充沛雨水,養育了品質世界首屈一指的紅茶,不大的島嶼,紅茶產量卻達到世界第一;因為印度洋上洋流的影響,這里成為橫越印度洋的必經之地,千百年來作為亞洲地區重要的港口,茶葉、香料等從這里起航,遍布世界各地。
馬可波羅曾說過:“我希望你們了解錫蘭,它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島嶼,這里盛產紅寶石、藍寶石、黃玉和石榴石……”據說,斯里蘭卡90%的土地上都有出產寶石的可能,甚至居民在自家院子里都可能挖出寶石。
康提古城距離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115公里,這里曾是斯里蘭卡國王統治時期的首都,198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為城中坐落著供奉有佛牙舍利的佛牙寺,這個山城成為斯里蘭卡乃至世界佛教教徒心中的圣地。此外,康提還是斯里蘭卡文化藝術、手工藝和音樂舞蹈的中心。
這里至今保留著大量英國殖民時期的建筑。穿城而過,可見街道兩邊兩三層的小樓沿山勢而建,透出濃郁的異國風情,而琳瑯滿目的臨街小鋪,又展現了康提生活化的一面。
康提湖算得上是小城的靈魂所在。汽車行駛過一座長長的橋,康提湖安靜地展現在大家眼前,連綿不斷的白色三角形石墩將這個人工湖在夜色中的輪廓勾勒得格外清晰。湖邊,游客正拿著魚食往湖里撒,湖里黝黑的魚群翻滾的聲音,打破了康提湖的寧靜。
康提湖邊有一個看上去歷史悠久的劇場。來看每天晚上6點的康提舞蹈表演,是世界各地游客來到這里的必修課。肌肉結實的小伙子赤裸著上身,伴隨橄欖型鼓敲擊的急促旋律進行表演,靠手腳簡單動作模仿出孔雀、大象等動物的模樣,傳神而超脫。
看過康提舞蹈表演,也到了佛牙寺一天中第三次供養的時間。來自各地的佛教信徒們,虔誠地來到佛牙寺,只盼能一睹佛牙舍利寶塔的尊榮。佛牙寺一個白色大殿中,繪畫向人們講述了佛牙的來歷:相傳佛祖舍利共有兩顆佛牙,后世戰亂中,逃亡的公主將其中一顆藏于發簪中,帶到斯里蘭卡避難,于是這粒佛牙成了這片島嶼上的無價之寶,甚至一度成為王權的象征。在古代,擁有佛牙舍利的人就是合法的統治者,存放佛牙的寺廟于是隨著皇宮和王都的變遷而輾轉,最后永遠地留在了康提——斯里蘭卡歷史上最后一個王朝的所在地。
◎多元化的斯里蘭卡宗教
佛牙寺戒備森嚴,對進入者有嚴格的著裝要求。來者進門前要經安全檢查,再脫鞋專門寄存,赤足進寺參拜。
兩位擊鼓的男子在佛牙寺一樓神龕前敲響沉重的鼓點,穿著白色服裝的信徒們手捧蓮花或純白色的茉莉花,伴隨鼓點聲走上二樓。二樓的木地板上席地坐滿了信徒,他們雙手合十對著佛龕念念有詞。有一扇小門通往佛牙寺二樓中心供奉佛牙舍利寶塔的暗室,在信徒們供養佛牙舍利的這個時段,偶爾會有幸運兒進出。在當地導游的協調下,我們這些來自遙遠中國的游客,得以允許等候在房間門外,在開門的十幾秒時間里,一睹舍利寶塔的尊榮。
雙手合十,抬頭觀望佛牙舍利寶塔,也許只是一秒,金光閃閃的寶塔卻深深烙入腦海,莊重而神秘。
夕陽中的高爾很美,很幸福。
高爾古城也稱為加勒,位于斯里蘭卡西南部,是斯里蘭卡第三大城市,同時這里也是一座歷經多年殖民統治的古堡。
作為海濱城市,高爾有我見到過的東南亞最清澈的海水,但在海灘之外,更讓高爾出名的是這里的古堡。1663年高爾曾被荷蘭人占領,在荷蘭殖民時期,荷蘭人為了顯示在斯里蘭卡統治地位,在這里建立了一座占地36萬平方米的城堡。因古城保留完好,這里在198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中,堅固的古城墻有效地保護了這座古城。
◎祈 禱
高爾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歐洲人發現這塊寶地之前,它已經是海上絲綢之路各國船隊和貨輪的重要停靠站之一。值得一提的是,1911年,一位英國工程師在高爾發現了著名的鄭和碑(歷史學家稱為“鄭和布施碑”或“三種文字碑”),這證明中國航海家鄭和在1409年前后曾數次訪問斯里蘭卡,比歐洲航海家早了200多年。
高大的城墻中還依地形建起了十余個半圓形炮臺。蹣跚學步的孩子們,就在大炮的基座上繞圈相互追逐嬉戲。夕陽西下,回頭眺望印度洋,遠處城墻上的游客變成剪影,融在風景中。這時,高爾海邊建于1938年的白色燈塔上亮起了淡綠色的光芒,旁邊白色清真寺也響起了嘹亮的祈禱聲……如此豐富的元素出現在一個畫面里,和諧如故。
高爾古城中還保存著大量的古建筑,這些融合歐洲與南亞文化的建筑至今生活著不少居民。古城里有很多私家博物館,里面陳列的西式家具柜里,擺放著的卻是來自中國的青花瓷器。
◎1 高爾海邊
◎3 高爾燈塔
◎4 斯里蘭卡海邊
◎2 高爾海邊黃昏
◎5 斯里蘭卡也有高山美景
◎6 半山腰的酒店
◎7 高爾兒童
◎斯里蘭卡紅茶廠
紅茶是斯里蘭卡不得不提到的一部分。
18世紀時,所有運輸茶葉的航船都要停靠在斯里蘭卡。季風不僅給斯里蘭卡吹來了各國的航船,更重要的是吹過島中央海拔2000多米的山脈時,降下了豐沛的地形雨,再加上熱帶直射的明艷陽光,使得斯里蘭卡成了最適合茶葉生長的國度。這座和我國的臺灣島面積相仿的島嶼,茶葉出口量雄居世界第一。
雨后的努瓦拉艾利耶,排列整齊的茶園里繚繞著云霧,山中不時出現紅茶廠,緩解了盤山公路帶給我們的暈眩。努瓦拉艾利耶山間地帶終年氣候溫潤,是斯里蘭卡紅茶的最佳產地之一。正因為這里氣候清涼,在英國統治時期,懂得享受的英國人在這山中興建度假別墅、旅館、高爾夫球場等,整座山城宛如一座英國小鎮,濃濃的英倫風情飄散在各個角落。
剛到斯里蘭卡,我們就能感受到這里濃郁的飲茶風尚,一日三餐,酒店服務員都會為我們送上味道醇厚的紅茶,根據時段的不同,紅茶也會有不同的濃度。在努瓦拉艾利耶的茶山上,偶爾會看見采茶的當地婦女,頭頂一根布袋連接著背上巨大的布口袋,雙手迅速在茶樹上來回游走。“一芽兩葉”是這里最佳制作紅茶的原料。
當茶樹從云南森林深處走向世界時,因為各地氣候的差異,云南的大葉種茶樹演變出了小喬木或灌木的中小葉種。幸運的是,斯里蘭卡溫暖潮濕的氣候,讓來自中國的茶葉依舊保持了大葉種的特性,因此,這里種植并加工出的紅茶,也保持了濃郁的口味,深受當時歐洲貴族們的歡迎。
茶葉加工廠里,紅茶的加工工藝從凋萎、碾揉、發酵、烘干及篩選分級,到最后包裝,整個程序都是機械操作輔以人工控制。或濃或淡,或澀或潤,對茶葉有不同嗜好的人,在這里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讓我們頗感意外的是,這里品質最好的茶葉,卻是口味最為清淡近乎于國內綠茶的“銀毫白茶”。
科倫坡街邊的小店里,貨架上的茶葉品種琳瑯滿目,是游客必定會選購的禮品。包裝正面有獅王標志的Dilmah錫蘭紅茶算得上是斯里蘭卡最家喻戶曉的一個品牌。除單一口味各個級別的紅茶外,這個品牌還擁有大量水果、花草口味的紅茶。
◎斯里蘭卡紅茶廠茶園
斯里蘭卡西南部海濱度假勝地班托塔有很多游覽項目。享受陽光沙灘之外,最受
游客歡迎的就是在馬度河內陸河道的上,體驗一次精彩的“紅樹林探秘之旅”。
◎2 鑲滿寶石的大象飾品
◎3 斯里蘭卡粉紅色郵局
登上小船,船夫神秘地帶著我們往馬度河入海口駛去。馬度河在入海前,匯集成一個巨大的淡水湖,湖上大小分布著67個島嶼,其中最大的島嶼上生活著150多戶人家,還擁有郵局、寺廟等,形成一個天然的村落。在馬度河入海口附近,生活著很多一兩米長的巨蜥。快艇緩慢在河面上航行,我們順著船夫的手指,總能看見慢悠悠的巨蜥——樹枝上、河灘邊、橋洞下,都能看到它們悠閑的身影。一只巨蜥朝我們迎面游來,前排的游客嚇得尖叫連連,卻沒引起在船尾開船的船夫的注意,結果小船“咚”的一聲與巨蜥“親密接觸”了一下,清醒的巨蜥連忙調轉方向,爬回了岸邊。
魚鷹、翠鳥、蜥蜴,以及各種水鳥不時闖入我們的視野,而河道兩旁神秘的紅樹林更是吸引著大家的眼球。船夫將船頭輕輕一轉,小船鉆進了紅樹林中,樹枝和樹根在河道中形成了天然的“隧道”,小船就在這樹木搭建的隧道中穿行,光線忽明忽暗,神秘莫測。生活在紅樹林內的各種螃蟹,被小船激起的浪花嚇得紛紛往樹根上退讓。
◎斯里蘭卡傳統舞蹈表演
◎野 象
馬度河形成的大湖里有一些小得不知名的島嶼,因為島上有當地居民進行采摘、制作香料的表演,而被大家稱為“香料島”。
上島,一位黝黑精瘦的老人接待了我們。他熱情地把我們帶到他家旁的小樹林中,隨手往不知名的樹上抓下幾片樹葉,揉搓起來,隨后遞到我們鼻子下,我們頓時明白了:這幾棵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肉桂樹。
◎斯里蘭卡高蹺釣魚
在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建造大船開始航海之旅,為的就是在世界各地搜尋珍貴的香料用于給肉類保鮮,于是斯里蘭卡盛產的肉桂、丁香、豆蔻等開始走向了世界。制作肉桂干的表演是在一個簡陋的小木棚里進行的,這位老人拿出一支肉桂樹的枝條,先用小刀輕輕掛掉外層樹皮,再用鐵棍剮樹枝使肉桂層脫離,最后用小刀把肉桂皮刨下來。一層層包裹連接成一米左右的長棍,在置于木棚高處陰干。8天后,這些肉桂條就能走進當地人的調料盒。在斯里蘭卡,餐桌上每天都能看見各種說不上名字的咖喱,這些口味、顏色各異的咖喱,都使用了不少斯里蘭卡盛產的香料,所以,來到斯里蘭卡,一定要毫不猶豫的試試這些咖喱,或許能找到你中意的口味。
◎制作肉桂皮展示
責任編輯 陳朝暉 肖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