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玲
(南華工商學院,廣州510507)
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建設現狀、存在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陳桂玲
(南華工商學院,廣州510507)
本文介紹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建設背景、建設現狀;分析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存在的問題,包括容易被校內外微信公眾號淹沒,內容比較單薄、個性比較缺乏,交流互動較弱、反饋機制欠佳,信息資源分散、共享性有待加強;提出進一步發展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的措施,包括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增強黏性,充分調研、細分用戶、精準服務,增強交流互動、完善反饋機制,整合信息資源、完善服務功能。
微信公眾平臺;高校圖書館;用戶服務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變化對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建設、用戶需求產生了重大影響。高校圖書館必須順應外部形勢的轉變,利用新技術改革資源獲取方式,轉變服務方式,其中開設微信公眾號成為重要路徑。
1.1智能手機普及促進手機閱讀終端的廣泛運用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6.88億,普及率為50.3%,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為90.1%。調查還顯示,手機網民規模的持續增長促進了手機終端閱讀量及其應用的開發。
1.2數字出版快速發展推動數字文獻急劇增長
在當前出版業中,以紙質媒介為代表的傳統圖書雖然占據主導地位,但數字出版快速增長,導致數字文獻倍增,并呈現數字文獻趕超紙質文獻的趨勢。表1是近年我國數字出版的具體情況。表1表明,電子圖書增長最快,年均增長率為127.95%;數字期刊增長最為平穩,年均增長率為53.10%;數字報紙則出現下滑;手機出版的基數巨大,且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

表1 2011-2014年我國數字出版產品收入增長情況單位:億元
1.3微信閱讀成為高校用戶重要的閱讀方式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數字閱讀接觸率為64.0%,其中成年國民日均手機閱讀時長首次超過1小時,其中超過50%國民習慣進行微信閱讀。騰訊最新發布的2016版“微信數據化報告”顯示,微信用戶達6.97億,學生以14.4%的比例在微信用戶的職業分布中排列第三。
2.1普遍設立微信平臺
調查發現,截至2016年2月底,我國80%的高校圖書館設立了微信公眾號,其中以211高校、985高校為代表的重點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覆蓋率為100%,高職院校圖書館微信平臺覆蓋率較低,僅占70%。
2.2微信平臺主要服務內容
(1)提供館藏書目查詢服務。部分高校圖書館將OPAC系統融入微信平臺,用戶可以通過指尖上的OPAC系統實時查詢館藏書目信息,以及預約借書。比如,南華工商學院圖書館微信平臺設有“書刊檢索”功能,用戶在檢索框中輸入書名,便可查找到所需圖書的索書號、館藏地、副本數量以及借閱情況。此外,用戶可以跟蹤自己借閱讀書的詳細情況,關注自己所借圖書是否存在超期等情況。
(2)發布圖書館信息通知。微信具有即時性、互動性等特點,大多數高校圖書館會通過微信平臺發布假期開放情況通知,講座、展覽、讀者活動等預告,新書上架、學術資源等信息。南華工商學院圖書館在微信平臺的“活動咨詢”欄目下設立“通知公告”“讀者活動”等子欄目,用戶可在各個子欄目獲取該館的通知和活動信息,如在假期來臨時,該平臺會提前告知圖書館服務時間調整、借閱期限調整等。
(3)開展閱讀推廣。高校圖書館整合線下文獻資源與線上信息資源,通過微信平臺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引導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山大學圖書館在微信平臺的“云閱讀”欄目下設立“好書推薦”“雜志精選”“熱門圖書”“公開課”等子欄目,讀者點擊相關欄目便可閱讀相關的圖書、雜志,還可以通過視頻方式學習相關內容,生動有趣。
(4)開展參考咨詢。很多高校圖書館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參考咨詢,打破了時空區域限制,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咨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在微信平臺的“特色服務”下設置“FAQ問題推送”子欄目,用戶可以根據問題進行相應的咨詢,如文獻檢索、借閱密碼修改、電子書下載。
3.1容易被校內外微信公眾號淹沒
在各高校,黨政部門、院系、科研所、學生社團等紛紛開設微信平臺。根據筆者不完全調查,在廣州高校中,平均每個高校設立的微信公眾號多達20個。高校的各個微信平臺都在加強內容建設和推廣,以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和服務能力。圖書館作為高校中的一個普通部門,其微信平臺很容易被眾多的高校微信平臺、社會微信平臺淹沒,其微信平臺的資源和服務也很容易被淹沒。
3.2內容比較單薄,個性比較缺乏
筆者的調查表明,相對于社會微信平臺和學校的其他微信平臺,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平臺內容比較單薄,個性比較缺乏。比如,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的閱讀推廣常用方式是推介圖書,內容多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為主,缺少生動的視頻、音頻資源和對用戶群體的類型劃分,圖書分類不明顯,專題圖書較少,從而造成圖書推介流于形式,很難吸引用戶的關注。
3.3交流互動較弱,反饋機制欠佳
筆者的調查表明,相對于社會微信平臺和學校的其他微信平臺,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平臺缺乏熱烈的交流互動,而用戶與圖書館之間的反饋機制也比較弱。比如,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的參考咨詢、圖書推介基本上處于“我發你收”的狀態,缺少與讀者的實時交流互動功能。當用戶咨詢的問題不屬于常見問題時,往往無法及時反饋給高校圖書館。反饋機制的不完善使得圖書館不能針對讀者的意見和建議改善工作,嚴重影響面向用戶的個性化服務。
3.4信息資源分散,共享性有待加強
高校圖書館部門眾多,資源分為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這些資源分屬于不同部門,受版權限制、部門分離等因素影響,微信平臺很難共享眾多的數字資源。比如,當今很多學生用戶學業緊張、就業壓力大,在閱讀上以碎片化、淺閱讀為主,這需要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具有豐富的電子書、數據庫等資源,讓用戶在圖書館進行資源推介,以及館藏書目檢索后,能夠及時閱讀相關圖書和數據資源,但事實上暫時難以實現。
4.1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增強黏性
高校圖書館開通微信平臺的根本目的是讓更多的用戶關注圖書館、了解圖書館、使用圖書館資源,應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增強用戶的黏性。比如,充分利用傳統宣傳方式和網絡宣傳方式進行全面推廣。在傳統宣傳方式上,高校圖書館可以在宣傳海報以及用戶指南上,在顯著位置印刷圖書館微信平臺的二維碼以及具體的操作流程;通過舉辦講座的方式向全校師生普及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的使用技巧。
4.2充分調研,細分用戶,精準服務
高校圖書館用戶主要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用戶群體因關注點不同,信息資源的需求和服務需求也有所不同。高校圖書館只有通過充分調查,把握不同用戶的信息需求和服務需求,才能在微信平臺開展多層次的個性化的精準服務。以教師群體為例,在教學上,他們需要閱讀與教學、專業相關的文獻信息;在科研上,他們需要搜集具有學術性、權威性與前沿性的文獻信息;在課外閱讀上,他們希望獲得與自己興趣相關的文獻信息。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教師的這些不同需求,通過微信平臺提供相應的服務,比如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圖書推介、學術資源推介。
4.3增強交流互動,完善反饋機制
針對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參考咨詢過于簡單、交流互動不暢、缺乏完善的反饋機制,建議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平臺注重挖掘用戶的深層次需求,建立多元化的交流互動機制。比如,建立微信交流群、微信咨詢群,采集用戶的信息需求,分析用戶的信息需求,以此作為個性服務的依據;通過微信交流群進行圖書推介、專題圖書導讀、閱讀交流。深層次的交流探討可以提升用戶的閱讀興趣以及延伸用戶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4.4整合信息資源,完善服務功能
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信息中心、文化服務中心,擁有豐富的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圖書館應根據圖書情報發展趨勢和用戶需求的轉變,整合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實現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的深度融合,通過微信平臺開展深度服務,一方面,方便用戶快捷地利用,滿足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促進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與此同時,圖書館應與學校黨政部門、院系和社會社團在微信平臺上密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拓展圖書館微信平臺的服務功能。
主要參考文獻
[1]吳雪瑩.基于微信平臺的高校圖書館圖書個性化推介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5(1):112-114.
[2]曾小玲.基于微信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J].圖書館研究,2014,44(3):88-91.
[3]黃妙瓊.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措施[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36(1):44-46.
[4]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6,01.http://www.cnnic.cn/h1wfzyj/h1wxzbg/h1wtjbg/ 201601/P020160122444930951954.pdf.
[5]解育靜.高校圖書館微信形式面向讀者的信息服務應用[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26(10):218-220.
[6]杜羽,劉彬.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公布[N].光明日報,2016-04-19.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3.102
G258.6
A
1673-0194(2016)13-0186-03
201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