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鐘琪
在崗培訓園地
全科醫學知識
吳鐘琪
作者單位:410013 長沙,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文章對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必須掌握的全科醫學知識進行介紹。
全科醫學;社區衛生服務;初級衛生保健;三級預防;制度;機構
全科醫學是臨床二級學科,全科醫學教育在發達國家已建立了完整的教育體系,但在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尚處于探索階段,隨著我國醫改工作的深入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勢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科醫學教育已成為迫不及待的重要課題,特別有待我們從師資、教材、教學基地等方面加強建設,以滿足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需要。
全科醫學是一門整合了生物醫學、行為科學及社會科學的綜合性醫學學科。全科醫學的服務涵蓋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以及計劃生育等方面的職能,重視人、重視人的健康,面向社區人群,體現了“醫學以促進人類健康為目標”的理念,在醫療衛生保健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①對抗疾病和延長生命;②促進和維持健康;③解除疼痛和疾苦。
①預防疾病損傷,促進維持健康;②解除疾病引起的痛苦;③治療、照顧患病與無法治愈者;④避免早死,追求安詳死亡。
生物醫學模式的優越性表現在:①以生物科學為基礎,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②其理論和方法簡單、直觀,易于掌握;③資料,如實驗室檢查、活體組織檢查(簡稱活檢)或尸體檢查結果可以得到科學方法的確認;④可使醫師治愈許多原來是致命的疾病,并控制許多尚不能治愈的疾患。
生物醫學模式的主要缺陷:①以疾病為中心,忽視病人的精神需求,致使診療過程機械化和失人性化;②醫患關系疏遠,病人依從性降低;③醫師思維局限和封閉,忽視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導致醫療干預措施的效果不佳。
初級衛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PHC)又稱基層衛生保健,世界衛生組織(WHO)對PHC的解釋是:從需要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從受益面來說是每個人都能享有的,從方法來說是科學的、可靠的,又是能普遍接受的,從費用來說是能負擔的,從工作來說是個人、家庭、全社會每個人都能積極參加的。也就是說,PHC是指最基本的、體現社會平等權利的人人都享有保健措施,它面向社會、作為社會發展規劃的組成部分。
初級衛生保健包括4個方面和9個要點,具體如下。
4個方面:①健康促進,包括健康教育、環境保護、合理營養、飲水衛生、體育鍛煉、促進心理衛生及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等;②預防保健,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流行;③合理治療,及早發現疾病及盡早提供有效的治療,防止疾病惡化,爭取早日痊愈;④社區康復,對喪失正常功能和功能上有缺陷的人士提供醫學、教育、職業和社會上的幫助,盡量恢復其功能,使他們重新獲得生活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9個要點:①針對主要健康問題的預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②改善食品供應和合理營養;③供應衛生的飲水和有基本環境衛生措施;④婦幼保健與計劃生育;⑤針對主要傳染病的預防接種;⑥預防和控制地方病;⑦對常見病與外傷給予合理的治療;⑧提供基本藥物;⑨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促進精神衛生。
根據WHO的定義:健康是指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
全科醫師又稱家庭醫師。全科醫師是對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優質、方便、經濟、有效、一體化的基礎性醫療保健服務,進行生命、健康與疾病的全過程、全方位負責式管理的醫師。其服務涵蓋不同性別、年齡的對象,及其生理、心理、社會各層面的健康問題。
①本科醫學教育階段是全科醫師的必修課程;②全科醫師的專業培訓應在本科教育畢業后的住院醫師培訓階段進行,專業培訓時間為3~4年;③全科醫師的專業培訓內容包括醫院各相關科室輪轉、家庭醫學理論課程與社區實習;④專業培訓結束后須參加全科醫師資格考試,通過者獲得全科醫師資格;⑤全科醫師應參加各種形式的終身繼續醫學教育,以保證其專業知識不斷更新。
我國的全科醫師來源有兩條途徑,具體如下。
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就是將目前從事全科醫療服務或社區衛生服務的臨床醫務人員經過一定時間的全科醫學及社區衛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訓,并經過考核合格后進入全科醫療機構開展全科醫療服務。這種方式培訓時間短,見效快,能滿足目前大量的社區衛生機構對全科醫療人才的需求,但人員的素質很難得到保證。
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按照原衛生部的有關規定,全科醫師必須是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經過臨床各科一定時間的實踐鍛煉后,再學習全科醫學和社區衛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取得“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證書”,方能從事全科醫療服務工作。這種方式培養周期長,但素質較高,是未來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主體方向。
基礎醫療保健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的功能:①疾病的首次醫學診斷與治療;②心理診斷與治療;③對具有各種不同背景、處于不同疾病階段的病人提供個體化的支持;④交流有關診斷、治療、預防和預后的信息;⑤對慢性病病人提供連續性照顧;⑥通過篩查、教育、咨詢和預防性治療來預防疾病和功能喪失。
①診療工作:全科醫療在診療方面包括一般的內科、兒科、婦產科、門診外科、皮膚科、眼科、五官科、骨科、精神科常見問題,以及老年病、慢性病、環境及職業病的防治。②預防保健工作:包括婚前檢查、計劃生育指導和優生咨詢、婦幼保健、計劃免疫、職業體檢、周期性健康檢查;還有心理咨詢、醫學咨詢、健康教育、家庭醫療護理等。
全科醫療與專科醫療的區別見表1。
衛生服務制度:早在19世紀,英國就有了“通科醫師”的正式名稱。1911年建立了通科醫療的財政和管理體系,對全體國民提供廣泛的醫療服務。
英國的國家衛生服務是典型的福利性衛生制度,全體居民享受免費醫療。在國家衛生服務體制中,醫院為公立,專科醫師獲得國家發給的薪金;社區的全科醫師是獨立開業的,他們為民眾提供最基本的服務,按注冊服務人數獲得“人頭費”;全體人口都向自己選定的某一個全科醫師登記注冊,由此獲得首診服務;除了意外和緊急事故外,公立醫院的門診不直接向居民開放,病人要獲得專科醫療服務需經全科醫師轉診,在專科治療結束后再回全科醫師處,以保證醫療保健服務的連續性。
全科醫學教育:全科醫師本科畢業后的教育稱為“全科醫學專業培訓”。整個培訓計劃持續3年,學習結束達到要求、通過專科學會考試可獲得畢業證書。受訓學員必須完成36個月的全職培訓,其中2年時間在醫院輪轉,1年時間在社區全科醫師診所學習。專業培訓結束后還須堅持終身醫學繼續教育,并定期進行考試。
醫學是認識、維護和增進人類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促進機體康復的科學知識體系和實踐活動。基于醫學的特殊性,醫學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是,醫學認為精神是對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質量、生命價值和人類健康與幸福的關注,是對人類身心健康與自然、社會和人之間的和諧互動和可持續性發展的關注。醫學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關愛生命。
第一級預防:亦稱病因預防或發病前期預防,是采取各項措施控制和消除致病因素對健康的危害,是最積極的預防。其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和計劃免疫、特殊人群及高危人群保健、環境污染治理、人群健康監護等。
第二級預防:亦稱臨床前期預防或發病期預防,即做到對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其措施包括:定期健康檢查、高危人群健康監測、專科門診及合理用藥等。
第三級預防:亦稱臨床預防或發病后期預防,即對病人采取及時治療措施,防止疾病惡化,預防并發癥和病殘,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并延長壽命。其措施包括:積極的治療、康復指導和訓練等。
家庭三級預防的實施內容具體見表2。
①符合社會效益、成本效益和經濟效益;②社區人人參與;③形成衛生服務網絡;④防、治、保、康一體化,政府、醫療、居委會共同參與;⑤重視利用社區資源,優秀的社區醫療能解決>80%的居民健康問題。

表1 全科醫療與專科醫療的區別
家庭周期不同階段的保健服務重點見表3。
常見的就診目的:腿部不適、咽喉痛、腰痛、咳嗽、體格檢查、藥物咨詢、感冒、手臂問題、腹痛、妊娠檢查、頭痛、疲勞、血壓高、體重增加、創傷等。
常見的社區診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壓、軟組織損傷、急性扭傷、出生、抑郁或焦慮、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皮炎或濕疹、退行性骨關節病、泌尿系統感染、肥胖、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真菌性皮膚感染等。
非高熱的無明顯神經系統體征的疾病,非急性出血性疾病,急性病人的院前搶救,適宜運用中醫傳統方法(針灸、推拿、按摩、拔火罐等)及中藥治療的疾病,臨終關懷的病人,非昏迷性疾病,非傳染病,輕度軟組織外傷及骨折的初步處理,經上級醫院明確診斷、適宜在社區治療的疾病,對慢性疾病專案管理的定期家庭訪視、康復、用藥指導和咨詢。

表2 家庭三級預防的實施內容

表3 家庭周期不同階段的保健服務重點
雙向轉診是全科醫療服務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全科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措施。在管理上應做到以下幾點。①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建立嚴格的雙向轉診標準,把常見病、病情輕的病人限定在全科醫療解決的范圍,同時把那些符合轉診條件的病人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轉到上級醫療機構。②建立轉診轉院的管理制度,包括如何進行轉診,病人資料如何轉送到上級醫療機構,明確全科醫師在轉診過程的職責,規范雙向轉診的程序和要求,制定連續性服務得到保證的措施,以使病人及時得到合理治療。③要求全科醫療機構與上級醫療機構之間簽訂雙向轉診協議,確保上級醫療機構把適合在社區治療和康復的病人轉向社區。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設備配置要求見表4。
全科醫療要充分合理使用有限的資源,就必須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以確保資源發揮最大的效果。對社區衛生機構來說,應建立包括以下內容的管理制度:各項技術服務操作規程,家庭衛生保健服務技術規范,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制度,服務差錯、事故防范制度,轉診制度,醫療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制度,財務、藥品、設備管理制度,檔案、信息管理制度,質量管理考核制度,社會民主監督制度,其他有關制度。

表4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設備配置要求
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重視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的實施是廣大全科醫師一項重要的任務。了解其流行病學特征,掌握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配合專科醫師做好專科前、后工作,保證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連續性。在社區積極開展三級預防服務工作,是全科醫師的職責。對心、腦血管疾病病人定期進行健康教育,指導人們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全面控制各種致動脈硬化危險因素,周期健康檢查,篩檢疾病,長期、全面完成心、腦血管疾病的全科處理。
WHO資料顯示:吸煙增加整個年齡段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吸煙者與不吸煙者比較,冠心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吸煙量大的男性病人,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為非吸煙者的3倍,且與每天吸煙的支數成正比,吸煙可使心率增快,心肌需氧量增加,外周血管和冠狀動脈收縮,并使血壓升高;另外,吸煙可降低腦血流量,加速腦動脈硬化,降低腦血管的舒縮功能亦或提高血小板的聚集性,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特異危險度升高。因此,戒煙、減少吸煙量是預防冠心病、腦血栓形成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代謝綜合征是近年來被認識到的一種臨床癥候群,是一組代謝起源的相互關聯的危險因素的集合,對中國人群的研究表明,有代謝綜合征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比無代謝綜合征者顯著增多,具備以下5項中的≥3項者判定為代謝綜合征。①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 cm、女性>85 cm。②三酰甘油(TG)≥1.70 mmol/L(150 mg/dL)。③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 mmol/L(40 mg/dL)。④血壓≥130/85 mm Hg。⑤空腹血糖≥6.1 mmol/L (110 mg/dL)或糖負荷后2 h血糖≥7.8 mmol/L(140mg/dL)或有糖尿病史。
周期性健康檢查是運用格式化的健康篩檢表格,針對不同年齡和性別而進行的以預防為導向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早期發現常見的病患及危險因素,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它著眼于一級、二級預防,以無癥狀的個體為對象,是全科醫師的重要工作內容,應包括以下內容。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HD):周期性健康檢查項目應包括對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吸煙、缺乏鍛煉、肥胖、社會壓力等的評價。②腦血管病(CVD):主要因素為高血壓、糖尿病、各種心臟病,如CHD的減少和周期性健康檢查應包括血壓、血糖及各種心臟病的檢查項目。③高血壓:高血壓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腦血管病確認的危險因素,任何周期性的健康檢查均把血壓列入篩檢項目,對高血壓病人需要治療,并定期追蹤。④高脂血癥:低密度脂蛋白(LDL-C)、膽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子,應定期檢測。⑤吸煙:吸煙本身不是一種疾病,但是CHD、CVD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吸煙應列為成年人周期性健康檢查的內容。
糖尿病診斷不難,然而明確診斷后如何為病人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協調性、個體化和人性化的醫療保健服務則非專科醫師所能做到;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可影響不同年齡、不同生理時期的人群,需要內分泌科、心血管科、腎科、眼科、血管外科、神經科、骨科、婦產科、心理學科、康復科以及營養科等的協同配合。全科醫師由于其所受的培訓和經驗,根據病人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病情、有無并發癥等,為病人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并恰當地決定是否需要專科會診或轉診,協調醫療保健服務。此外,糖尿病患病率高,并發癥多,涉及生物、心理、社會各方面的問題,全科醫學服務能提供預防、治療、保健、康復一體化的服務。
糖尿病二級預防的目的:對已診斷的糖尿病病人進行治療,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盡早控制血糖、血壓,糾正血脂異常、超重和肥胖。
糖尿病二級預防的措施:加強并發癥教育和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并發癥的危險性及危險因素,告知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性,調整生活方式,根據病人情況給予適合的飲食指導和運動建議。推廣自我血糖監測,教會病人如何監測血糖;對于胰島素治療的病人,應學會如何調整胰島素劑量。
重點人群是指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或處于一定的特殊環境中、容易受到各種有害因素的作用、患病率較高的人群,也稱特殊人群或脆弱人群。因為醫療預防工作的重點首先應放在這些弱勢人群上,故將其稱為“重點人群”。
對于重點人群有不同的界定方法。若以性別界定,則女性因有特殊的生理特點、生理周期及生育功能,在這些特定時期較之男性有更多的健康危險因素,故被列為重點人群。若以年齡界定,則兒童與老年人具有更大的生理弱點與危險性,較之成年人而言更容易患病與死亡,所以要納入重點保護對象。若以職業界定,某些特定工種的職工經常容易受到侵害,因此,是勞動保護的重點。若以患病人群界定,一些主要慢性病病人為終生帶病群體,預期將受到多器官損害的合并癥乃至死亡的威脅,是需要醫護人員長期精心照護的重點。若以心態或社會情景界定,在社會轉變時期經歷了生活巨變、承受著多種壓力的人易發生精神障礙,他們應成為精神心理衛生的重點干預人群。
社區衛生服務是為基層全體民眾服務的,其服務人群的主要健康問題就是服務的中心目標。在一個社區中存在幾種重點人群需要具體分析。如為生活社區,居民涵蓋了各個性別與年齡段,則婦女、兒童和老年人往往為數最多,他們自然就是該社區衛生服務的重點人群。如為功能社區則不一定如此:某工廠應以一線工人為重點人群,某學校可以師生雙方為重點人群,某機關可以中年知識分子為重點人群,而某連隊則以新入伍的士兵或將要離隊的老兵作為重點人群等。
(摘自: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醫學臨床“三基”訓練·一級醫院全科醫學分冊》)
R19
A
1672-7185(2016)07-0015-06
10.3969/j.issn.1672-7185.2016.07.008
;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