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衛兵吉林省人民醫院婦產科,吉林長春 130021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兩種縫合方法的效果比較分析
佟衛兵
吉林省人民醫院婦產科,吉林長春 130021
目的比較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兩種縫合方法的效果。方法整群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來該院行腹腔鏡剔除術的114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7例給予單層間斷內翻縫合子宮術,對照組57例給予雙層間斷全層縫合術式,比較兩種縫合方法的效果。 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指標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9.47%,對照組總有效率71.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單層間斷內翻縫合子宮術能明顯縮短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治療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縫合方法;比較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o suture methods in laparoscopic myomectomy.Methods 114 cases of fibroid patients receiving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7 cases in each,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ingle-layer interrupted inverting suture hysterectomy surgery,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ouble-layer interrupted full-thickness suture technique,and the effects of two suture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t the same time,th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89.47%vs 71.93%),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myomectomy,the single-layer interrupted inverting suture hysterectomy surgery can obvious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quality,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Laparoscopic myomectomy;Suture method;Comparison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腹腔鏡剔除術是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一種流行手術方式,其通過在腹部做3~4個小切口,借助特殊影像系統和特殊器械來完成手術,具有恢復快、美觀、術后腹腔粘連輕微的優點[1],而在術后的傷口縫合上也存在多種方法,不同的手術方法對于提高手術質量、術后傷口恢復、減少患者痛苦都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整群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來該院就診的行腹腔鏡剔除術的子宮肌瘤患者114例,通過對其采取不同的縫合方法,比較單層間斷內翻縫合子宮術及雙層間斷全層縫合術式對患者術后的縫合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來該院住院的子宮肌瘤患者114例隨機分為兩組,均為女性,病例診斷及納入標準[1]為:①所有患者入院確診后均采取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②術前均經宮頸細胞學、B超等檢查,確定子宮肌瘤數目、大小及位置,排出子宮內膜惡性病變者;③患者不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哮喘、心臟病等嚴重疾病;④患者肝腎功能正常;⑤患者同意此次觀察,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觀察組57例,年齡23~48歲,平均(38.34±12.2)歲,肌瘤數目1~7個,平均(4.51±3.01)個,最大肌壁間肌瘤大小平均為(6.03±1.56)cm;對照組57例,年齡21~47歲,平均(37.51±15.07)歲,肌瘤數目1~8個,平均(3.96±2.98)個,最大肌壁間肌瘤大小平均為(6.58±1.49)cm。兩組患者手術方式、年齡、肌瘤數目、最大肌壁間肌瘤大小等方面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具體方法[2]為:患者術前進行氣管插管全麻,待麻醉正常后取膀胱截石位,頭低足高15~30°,必要時雙側肩部以肩托固定;對腹部、會陰部等進行常規消毒、鋪巾,放置尿管,如需必要可放置舉宮器。然后經臍下緣、右下腹麥氏點、臍輪下緣約11 cm處、恥骨聯合上緣2 cm,左側旁開約7 cm處分別插入10、5、5、10 mmTrocar,建立氣腹后,臍部插入30°腹腔鏡檢查腹部、盆腔情況;利用穿刺針在子宮肌肉內注入垂體后葉素,抓鉗提取子宮,電凝鉤凝開子宮漿膜后用分離鉗剝離肌瘤,電凝棒止血后縫合。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不同縫合方法,具體如下。
1.2.1 單層間斷內翻縫合子宮術(觀察組)觀察組用1號DEXON線,僅采取單層間斷內翻法將漿基層組織縫合,而多余的肌瘤薄膜組織翻入肌瘤腔內,壓迫關閉瘤腔及創面。切下的肌瘤用碎瘤機取出,38°生理鹽水沖洗盆腔并將CO2排凈后,拔除Trocar,將切口縫合。
1.2.2 雙層間斷全層縫合術(對照組)對照組也使用1 號DEXON線,但采用雙層間斷全層縫合術。先對靠近內膜的肌層進行間斷縫合、將瘤腔關閉,之后再對切口兩側的子宮漿肌層組織行間斷縫合。碎瘤及其他處理同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以及術后的住院時間,并計算所有114例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住院時間平均值(分別計為TAVG1、VAVG、TAVG2);根據各平均值將本組縫合效果的判定標準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顯效:患者手術時間≤TAVG1,術中出血量≤VAVG,術后住院時間≤TAVG2;有效: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有一項或兩項滿足顯效;無效: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均不滿足顯效。將顯效率及有效率計為總有效率[3-4]。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兩組數據,計數資料用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采用(±s)表示。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項指標記錄結果
比較兩組各項指標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對照組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住院時間雖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少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表(±s)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表(±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住院時間(d)觀察組(n=57)對照組(n=57)t P (75.38±32.08)#92.46±41.94-2.442 0.016 (56.45±19.37)#81.77±25.26-6.005 0.000 6.05±1.54 6.32±1.78-0.866 0.388
2.2 效果判定結果
對兩組判定結果卡方檢驗,得χ2=6.697,P=0.035,觀察組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表[n(%)]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較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的婦女,傳統的手術方式常具有創傷大、出血多、恢復慢的缺點,而腹腔鏡手術是一種新型的手術方式,具有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的特點,現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5]。除準確的手術操作,合理的縫合技術對于術后止血,縮短手術時間,幫助患者術后恢復也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相比于雙層間斷全層縫合術式,僅采用單層間斷內翻縫合子宮術就可以很好地將瘤腔關閉,并且達到止血目的,該方法不僅可以減少對子宮的創傷,還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效率。
該研究通過對比兩種縫合方法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縫合效果收到滿意結果,觀察組應用的單層間斷內翻縫合術無論是在手術時間,還是在術中出血量上都明顯好于對照組應用雙層間斷全層縫合術式,統計學處理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術后住院時間上兩組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也較短于對照組;同時,判定兩組縫合效果的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89.47%,明顯高于對照組僅71.93%的總有效率。廖建成[6]也通過對比上述兩種剔除術后的縫合方式收到與該組相似的結果,其研究組(應用單層間斷內翻縫合子宮術)患者的出血量平均為(45.32± 21.73)mL,而對照組(應用雙層間斷全層縫合術式)的出血量平均為(79.62±38.49)mL,同時研究組手術的平均時間是(62.37±21.65)min,而對照組手術的平均時間是(88.64±37.14)min,結果顯示研究組出血量、手術平均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并且所有患者手術成功,無中轉開腹及術后并發癥;可見,該組得出的結論不是偶然的,具有臨床相似性。而許雅杰[7]的研究結果在與該組結果相一致的基礎上,記錄治療組的排氣時間為(4.98±0.60)h,比對照組(5.01±0.56)h較短。
綜述所述,利用單層間斷內翻縫合子宮術對于縮短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手術時間、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都有重要作用,并且有研究表明[8]利用內翻法縫合子宮切口,可有效避免瘢痕形成導致的妊娠子宮破裂,是一種高效、安全的縫合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黃鑫,張璐芳,侯征,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子宮創面縫合方法的探討[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11):1005-1008.
[2]孫光彩.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兩種縫合方法的療效比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4):35.
[3]謝立敏,郝良華,張建海,等.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縫合方法的應用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2):954-956.
[4]徐俊,周俊,何蘭.腹腔鏡子宮壁間肌瘤剔除術不同縫合方式的療效分析[J].海南醫學,2011,22(2):33-35.
[5]王玢,童英,朱艷.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兩種縫合方法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1):65-66.
[6]廖建成.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幾種縫合方式的比較[J].中國保健營養,2014,12(30中旬刊):192-193.
[7]許雅杰.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兩種縫合方法療效比較[J].醫藥前沿,2013(11):394.
[8]戴紅,王慶一.腹腔鏡肌壁間子宮肌瘤剔除術縫合方式的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4):3441-344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ffects of Two Suture Methods in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TONG Wei-b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Jili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21 China
R737.33
A
1674-0742(2016)04(b)-0091-02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1.091
佟衛兵(1969.8-),女,吉林長春人,碩士,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婦科)腹腔鏡及宮腔鏡的診斷與治療。
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