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昵薇,杜文勝,何應中(1.遵義醫學院醫學檢驗系臨床微生物免疫檢驗教研室,貴州遵義563003;2.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貴州遵義563000)
臨床免疫學檢驗“綜合性”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韓昵薇1,2,杜文勝1,2,何應中1,2
(1.遵義醫學院醫學檢驗系臨床微生物免疫檢驗教研室,貴州遵義563003;2.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貴州遵義563000)
【提要】臨床免疫學檢驗是醫學檢驗專業的主干課程,傳統的驗證性實驗由教師準備實驗材料、實驗器材、樣本,學生只需在一定課時內遵從教師指導完成簡單的操作步驟即可,學生并不能了解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步驟,不能學會獨立自主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而全面提高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才是達到培養合格醫學檢驗人才的關鍵。為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不能適應臨床免疫學檢驗發展需求的這一局面,該教研室對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生的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課進行綜合性教學方法改革,以期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免疫學試驗;教學方法;實驗室技術和方法;教育改革
醫學檢驗是運用現代物理化學方法、手段進行醫學診斷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如何通過實驗室技術、醫療儀器設備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依據。雖然現代檢驗醫學技術已基本實現自動化,但作為一門實踐性、技術性很強的邊緣學科,實驗教學中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仍是整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免疫學檢驗專業的實驗課是將臨床免疫檢驗專業教學過程中的理論知識與今后工作中常用到的實際技術相聯系,鞏固和提高學生所學專業知識,使其熟練掌握常規免疫檢驗操作,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如何培養出基礎理論扎實、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科研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現代醫學檢驗高級人才,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醫學檢驗教育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同時也對醫學檢驗教育工作者提出較大考驗[1-4]。因此,本院校根據該學科的教育現狀和培養的需要大膽提出了原教學內容與自主設計性實驗內容相結合的“綜合性”實驗教學改革。
在本校原醫學檢驗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各門專業課實驗課程均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驗證性實驗是指對研究對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認識或提出了某種假說,為驗證這種認識或假說是否正確而進行的一種實驗,強調演示和證明科學內容的活動,注重探究的結果而不是探究的過程,通過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數據處理的能力,但由于這種學習模式是高度固定化的,學生的創新思維及科研能力很難得到培養。
隨著本校醫學檢驗專業規模不斷發展,學生逐漸增多,帶教教師們也感受到原實驗教學計劃的安排不足以適應現在醫學檢驗學生培養的需要,現在學生的實習基地擴展為6家三級甲等醫院、3家乙級醫院,由于部分實習醫院為非教學醫院,帶教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水平不一,部分學生對如何著手寫一篇論文沒有寫作思路,更無法談及在畢業論文上有所創新。2011年起,本系臨床微生物免疫檢驗教研室針對這一現狀大膽提出了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課的“綜合性”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思路,將實驗課程中原來的46學時的驗證性實驗調整為驗證性實驗18學時加設計性實驗26學時,實驗課成績提升至占該科成績的40%,以設計性實驗為主線,穿插進行驗證性實驗授課,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實驗目的和實驗室的實驗條件,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確定實驗方法、選擇實驗器材、擬定實驗操作程序,自己加以實驗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處理。旨在全面訓練學生實踐技能的同時結合設計性實驗讓學生系統學習課題設計、文獻檢索、資料整理和論文寫作等方面的內容,培養學生科研思維及創新能力。我們希望通過穿插式的教學,調整實驗課所占比例,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認真地進行實驗操作,在學習了經典常用的臨床免疫檢驗技術的同時,注重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科研思維能力、協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科研設計、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來,在設計性實驗中鞏固免疫檢驗的基本技術,在學習免疫檢驗技術的過程中,以討論形式匯總實驗結果,使科研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改良后的臨床免疫學驗證性實驗包含金免疫技術、ELISA、熒光免疫技術、免疫印跡技術等臨床工作中常用到的幾大類免疫技術,注重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在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后工作能力的培養。設計性實驗,是采用科學的邏輯思維配合實驗方法和技術,對擬定研究目的(或問題)進行一種有明確目的的探索性研究[5-7]。在設計性實驗中,教師可給出實驗研究課題的主要框架,擬出幾個題目,提出層次不同的實驗要求和目的。設計性實驗中學生按每組4名進行實驗小組劃分,在第1次實驗課上由實驗教師將如何進行設計性實驗選題,如何查閱相關文獻,如何收集臨床標本等一系列學生在進行設計性實驗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初步介紹。學生在課余進行方案的設計,在實驗設計過程中遇到問題,可隨時向教師請教,最后將方案提交給實驗帶教教師。
根據學生提出的設計性實驗方案和實驗室的具體情況,帶教教師進行分析和解答。對于能夠實施的實驗進行實驗安排和準備,對于有診斷價值但實驗室不能滿足條件的實驗進行解釋,說明其不能開設的理由。對于有爭議問題的實驗方案,進行討論后確定可行的實驗室檢驗方案。
后續的設計性實驗中包含了開題、正式實驗、數據處理、論文撰寫與修改、論文答辯等內容,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注重了學生應用知識實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樹立基本的設計理念打下了基礎。
驗證性實驗,由帶教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20~30 min教學,包括對教學目的、實驗原理及操作步驟等進行詳細講解,安排好實驗材料及儀器,按小組進行實驗。實驗結束后,帶教教師針對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問題,組織各小組進行討論,各組員綜合意見后形成實驗報告。帶教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參與度及實驗報告書寫情況對實驗報告進行評分,并在下一次實驗課上對學生們進行意見反饋。
設計性實驗在確定實驗方案后,由實驗室準備教師負責提供實驗材料、實驗帶教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標本的收集、正確使用各種儀器、配置各種試劑、熟練各種操作方法、協助學生完成所設計的實驗。獲得實驗結果后,各小組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實驗結果匯報并進行結果分析,并以實驗論文的形式完成實驗論文的撰寫。雖然小組內組員的實驗內容相同,但通過實驗討論,各組員可對實驗設計產生不同的見解,均可寫入到實驗論文中。在這一過程中,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協作能力,同時以討論形式匯總實驗結果的形式,也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科研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在我們前期的嘗試性的“綜合性”實驗教學改革中發現,傳統的教學模式長期以來難于擺脫其呆板的教學模式,學生對教師過分依賴,本校醫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綜合性”實驗改良后的驗證性實驗雖按傳統的完成實驗報告的形式進行考察,但通過小組形式的討論,學生在驗證性實驗中完成了對常用的臨床實驗方法的實驗原理及操作步驟的理解,同時在實驗報告討論中,可以進一步熟悉該實驗方法中的注意事項。并且,在“綜合性”實驗的實施過程中,尤其是設計性實驗的開展,學生要根據自己設計的問題去主動積極地查閱文獻資料,同時在實驗實施的過程中分工合作,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溝通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知識拓展能力、文獻檢索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設計性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帶教教師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8]。帶教教師對設計性實驗問題難易程度的把控、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及實驗結果的討論指導方面,有些內容都已經超過了教學要求范圍,這也同時督促帶教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改變以往教師只注重課本學習的習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綜上,“綜合性”實驗教學改革的效果是顯著的。本科生的導師制已逐漸成為中國高校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模式之一[9],通過“綜合性”實驗的改革,也可以確保教師工作的有序性、規范性和有效性,改變由“以教為主”轉換為“以導為主”的教育模式[10],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本院臨床免疫學檢驗“綜合性”實驗教學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臨床免疫學檢驗“綜合性”實驗教學滿意度調查表[n=140,n(%)]
通過以上調查可以看到,臨床免疫學檢驗“綜合性”實驗教學中,學生在該教學改革對聽課興趣、科研思維能力、動手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知識拓展、語言表達能力、團隊精神的培養等方面滿意度均達到了88%以上。
當然,在臨床免疫學檢驗“綜合性”實驗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少部分學生在面對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時出現不適應,部分小組組員未能參與其中,導致少部分小組學生未積極參與查閱文獻資料;在論文答辯時,有些學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出現了自己清楚自己所做的實驗,但卻不能清楚表達觀點的局面。同時由于學生不斷增多,少部分小組未能與帶教教師有全面的溝通與交流,教師的指導程度不夠,也很難全面評價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前期的實驗教學改革中,由于實驗經費不足,設計性實驗選題難免受到限制,在今后研究中,我們擬進一步增加設計性實驗教學經費,拓寬選題方向,加強帶教教師能力的培養,增強教師對學生的深層次指導。通過對臨床免疫學檢驗“綜合性”實驗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革,不斷加深學生對基礎免疫學技術的理解、對實驗技能掌握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建立團隊合作的精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
總之,臨床免疫學檢驗“綜合性”實驗初步開設雖然仍有一些不足,但其本身的優勢,如充分調動了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能力等方面效果也是顯著的。在以后的教學實踐改革中,需要帶教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不斷反思和總結,力爭為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1]劉成玉,管洪在.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醫學教育探索,2009,8(1):27-30.
[2]馮文莉,涂植光,尹一兵,等.醫學檢驗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9(2):45-46.
[3]魏巍,趙春燕,黃曉華,等.醫學檢驗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245-246.
[4]胡黎婭.醫學檢驗實踐教學引出的思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 (9):1142-1144.
[5]章金勇,張曉麗,毛旭虎.醫學檢驗專業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7):904.
[6]高戈,李聞文,侯玨,等.初探綜合性大學中醫學臨床免疫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2,28(8):757-759.
[7]譚靜,王平凡,王明永.醫學檢驗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25(12):73.
[8]顧江,羅萍,郭剛,等.臨床免疫學及檢驗第二課堂對培養學生和教師綜合素質的作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0):1275-1276.
[9]鄧均,鄭峻松,黃輝,等.醫學檢驗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與實踐的教學改革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2):243-244.
[10]聶尚丹,王宏月,陳安勇.醫學檢驗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路[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7):86.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5.063
C
1009-5519(2016)05-0787-03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