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艷(重慶市公安消防總隊醫院耳鼻咽喉科401122)
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77例臨床效果分析
張華艷
(重慶市公安消防總隊醫院耳鼻咽喉科401122)
目的探究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鼻竇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該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鼻竇炎患者77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37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給予傳統手術治療,觀察組給予鼻內窺鏡手術治療。觀察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后第3、6個月到醫院復查,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差異。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及術后隨訪3、6個月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術后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能有效提高療效,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降低術后復發率,臨床效果顯著。
鼻竇炎/外科學;慢性病;內窺鏡檢查;治療結果
鼻竇炎是鼻竇黏膜的非特異性炎癥,有些患者常伴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見多發病,累及的鼻竇包括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鼻竇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2類,急性化膿性鼻竇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臨床以鼻塞、多膿涕、頭痛為主要特征;慢性化膿性鼻竇炎常繼發于急性化膿性鼻竇炎,以多膿涕為主要表現,伴輕重不一的鼻塞、頭痛及嗅覺障礙。鼻竇炎保守治療效果較差,復發率高,常規手術治療創傷較大[1]。本研究選取37慢性鼻竇炎患者采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分析患者微創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5例慢性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失訪18例。隨訪的77例患者中男41例,女36例;年齡18~65歲,平均(34.1±7.8)歲。77例患者均診斷為慢性鼻竇炎,術前均行鼻竇軸位或冠狀位CT掃描及鼻內窺鏡檢查,均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7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1例,女16例;年齡20~65歲,平均(34.8±8.2)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18~60歲,平均(33.7±8.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診斷標準按成人慢性鼻竇炎診斷標準:出現下列慢性鼻竇炎癥狀及炎癥體征之一,持續超過12周,且有影像學檢查結果證實者:(1)發現來源于鼻道的分泌物、鼻息肉或息肉樣水腫;(2)鼻內鏡檢查發現中鼻道或篩泡水腫或充血。如中鼻道或篩泡無征象需影像學檢查證實診斷:(1)CT掃描顯示孤立性或彌漫性黏膜增厚,骨性改變及氣、液平;(2)鼻竇X線平片顯示黏膜增厚5 mm以上或一個或多個鼻竇不透光。
1.1.3手術適應證(1)影響竇口鼻道復合體或各鼻竇引流的明顯解剖學異常者;(2)影響竇口鼻道復合體或各鼻竇引流的鼻息肉者;(3)經藥物治療,癥狀改善不滿意者;(4)出現顱、眶等并發癥者。
1.2方法
1.2.1術前準備87例患者術前均進行常規檢查包括血、尿、大便常規,出凝血、血型檢查,以及血生化、心電圖、胸部X線片檢查等;用鼻內鏡觀察鼻解剖結構、鼻息肉情況;CT掃描確定病變位置、范圍。術前3 d給予抗過敏藥物、鼻腔收縮劑及抗生素治療,術前半小時給予苯巴比妥(福建省閩東力捷迅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30929)0.1 g、阿托品(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40131)0.5 mg肌內注射。
1.2.2治療方法
1.2.2.1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治療。
1.2.2.2觀察組采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用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鹽酸腎上腺素行雙側嗅裂、中鼻道、下鼻道表面麻醉3次,每次間隔5 min。鼻內鏡下用鉤突刀切開鉤突,咬鉗咬除鉤突并息肉,用直篩竇鉗咬除篩泡,清理前中組篩房直至篩頂,清除前組篩房病變組織,前組篩房清除后用吸引器在額竇底探查找到額竇開口,常規用刮匙沿額竇開口周邊逐漸擴大,保留額竇內正常黏膜,打開中鼻甲基板,咬除后組篩房及病變組織,尋找上頜竇自然開口,咬鉗向后下擴大上頜竇自然開口,用彎頭吸引器吸凈分泌物,切吸刀清理術腔,部分切除中甲內側面并息肉樣變前下緣,術中切除全部息肉。油沙條填塞中鼻道及術腔、下鼻道術畢。息肉樣新生物、鼻竇黏膜送病理檢查。
1.2.3療效判定標準參照文獻[2]療效判定標準:(1)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消失,鼻竇腔黏膜未發現分泌物且完全上皮化者為治愈;(2)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鼻竇腔存在部分膿性分泌物,黏膜未完全上皮化者為好轉;(3)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變化,鼻竇腔發現大量膿性分泌物,原有鼻息肉再次復發者為無效。治療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可評價病例數×100%。
1.2.4隨訪囑患者在治療后第3、6個月到醫院復查,填寫“生活質量評分表”,評估其生活質量,評分表由患者獨立填寫,無法書寫者由患者口述,研究者代寫;未到醫院進行復查者采用電話隨訪。共發放問卷95份,回收有效問卷77份,回收率為81.1%。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632,P=0.018 9),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2.2兩組患者隨訪3、6個月生活質量比較觀察組患者隨訪3、6個月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隨訪6個月復發率比較觀察組隨訪6個月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15.792,P=0.019 4),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隨訪3、6個月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隨訪3、6個月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第3個月 第6個月3 7 4 0 t P --8 1 . 4 8 ± 1 1 . 2 6 6 9 . 1 3 ± 9 . 8 5 2 . 9 2 1 0 . 0 2 5 0 8 7 . 6 7 ± 8 . 9 3 7 2 . 6 8 ± 1 0 . 5 4 4 . 2 6 3 0 . 0 1 3 0

表3 兩組患者隨訪6個月復發率比較
目前認為,鼻竇炎的主要發病原因是由于各種因素引起竇口阻塞導致鼻竇內感染,其中鼻息肉是引起鼻竇開口阻塞的重要原因,而鼻竇的炎癥刺激反過來又促進鼻息肉的生長。目前,對鼻竇炎的治療有很多方法包括保守抗感染治療、上頜竇穿刺沖洗、鼻竇置換、手術治療等,除此之外,糖皮質激素治療鼻竇炎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鼻內鏡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據文獻報道,鼻內鏡手術治療鼻竇炎效果顯著,術后恢復快,能避免傳統手術創傷大等問題[3-4];另外術中擴大鼻竇,有利于鼻內纖毛的擺動,還可促進嗅覺快速恢復[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少,且術后3、6個月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鼻內鏡手術能使術者清晰地清除病變組織、實施竇口開放。作者有以下體會:(1)要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術前對患者進行總體評估及實施必要的輔助檢查,不能為了手術而手術;(2)鼻內鏡器械操作應避免插傷黏膜,切忌直接吸引正常的鼻腔、鼻竇黏膜,尤其是中鼻甲前外側緣,否則極易引起術后竇腔粘連、閉鎖[6];(3)術中游離的黏膜一定要復位以避免骨質炎性增生的發生;(4)竇口的開放并非越大越好,要根據患者情況適度開放。尤其是上頜竇口,除真菌感染外不用完全開放[7]。另外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合并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等疾病均應積極治療,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習慣,減少吸煙,減少鼻竇炎的發病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療效顯著,能有效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降低術后復發率,但由于本組病例隨訪時間較短,今后仍需收集更多病例數及進行更長時間的隨訪。
[1]鄭樹國.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0):14-16.
[2]Turgut N,Turkmen A,Gokkaya S,et al.Dexmedetomidine-based versus fentanyl-base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for lumbar laminectomy[J].Minerva Anestesiol,2008,74(9):469-474.
[3]朱小燕,鄒恒英.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療效及其與臨床分型的關系[J].中國內鏡雜志,2012,18(1):92-94.
[4]孫幸波,王美珩,宮國俊,等.鼻內鏡下霉菌性鼻竇炎手術方式的選擇[J].江蘇醫藥,2012,38(14):1721-1722.
[5]王文學.經鼻內窺鏡下治療鼻竇炎伴鼻息肉的臨床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1):110-111.
[6]懷德,戴俊,徐敏,等.修正性鼻內鏡手術聯合中鼻甲切除術綜合治療難治性鼻-鼻竇炎[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3,21(5):373-376.
[7]孫曉琴.鼻內鏡手術聯合中鼻甲切除術綜合治療難治性鼻-鼻竇炎[J].中國實用醫藥,2014,9(6):82-8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6.032
B
1009-5519(2016)06-0890-03
(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