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高(重慶大江醫院五官科,重慶401321)
放線菌病合并聲帶息肉1例
張家高
(重慶大江醫院五官科,重慶401321)
放線菌??;聲帶;息肉/治療;病例報告
根據目前使用抗菌藥物的指導方針,聲帶息肉手術基本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但放線菌病是由放線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感染性疾病,應使用抗菌藥物。放線菌引起聲帶局部增生形成息肉臨床較少見。本文針對本院2014年10月收治的1例放線菌病合并聲帶息肉患者的診治過程展開討論,將放線菌病合并聲帶息肉的發生、臨床表現、診治方法報道如下。
患者,女,40歲,護士。出生于重慶,無疫區接觸史,一直未離開過重慶,無冶游史,無有毒、有害物質接觸史。患者持續聲音嘶啞2年,不伴咳嗽、咯痰、呼吸困難等,纖維喉鏡檢查提示聲帶新生物(圖1)。術前給予完善相關檢查,如肝、腎功能,血糖等未見異常。在喉鏡支撐下切除聲帶新生物,術后將標本送病理檢查。病理檢查結果:聲帶息肉,發現放線菌菌落(圖2)。給予對癥抗感染治療,使用青霉素治療1周。3個月后復查纖維喉鏡(圖3),聲帶光滑,患者聲音恢復好。

圖1 纖維喉鏡檢查(箭頭所指處為新生物)

圖2 病理檢查(蘇木精-伊紅染色,20×)

圖3 3個月后復查纖維喉鏡(聲帶光滑)
放線菌有很多種類,革蘭染色多數為陽性菌,對人有感染性的主要為衣氏放線菌,其他還有內氏放線菌、邁耶放線菌和戈氏放線菌等[1]。衣氏放線菌是一種線狀非抗酸桿菌,革蘭染色陽性,為無動、無莢膜放線菌。放線菌在人體正常狀態下不致病,但人體出現抵抗力降低或有組織創傷的情況下侵入附近的健康組織而致?。?]。放線菌病是一種以慢性多竇膿腫性肉芽腫性炎癥為主要表現的亞急性疾病,以局部蔓延為主。放線菌病變可跨越解剖間隙不斷向周圍擴展及向遠處擴散,臨床上特別是影像學檢查常誤認為是腫瘤性結節或形成腫瘤擴散轉移,由于該病臨床上無特異性表現及除活組織檢查外無其他特異診斷方法,極易誤診,應引起重視。病變局部極易形成由厚的肉芽及纖維組織形成膿腫壁的膿腫。膿腔內主要為大量膿液及壞死組織;隨著疾病發展膿液由膿腫壁的薄弱處破潰到人體皮膚表面或管腔表面則形成瘺管或竇道且長期不愈。在病灶刮片或穿刺膿液中發現硫黃顆粒,對診斷具有極為重要的標志性意義[3]。
放線菌病通過病理檢查,在病理切片中找到放線菌是診斷放線菌病的“金標準”[4]。放線菌對青霉素較敏感,對青霉素過敏患者可考慮使用鏈霉素、四環素及磺胺類藥物[5]。本例患者給予手術切除新生物并經青霉素治療1周,預后較好,術后隨訪聲帶未形成新的結節或膿腫。放線菌病最好早期給予手術切除病灶以防形成膿腫,對已形成膿腫者可抽出膿液,擇期手術切除,同時給予敏感抗菌藥物治療,多數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1]楊驚,劉曉清,鄧國華.放線菌病的臨床特點與治療[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7A):1206-1208.
[2]Merki-Feld GS,Lebeda E,Hogg B,et al.The incidence of actinomyces-like organisms in Papanicolaou-stained smears of copper-and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devices[J].Contraception,2000,61(6):365-368.
[3]Wong VK,Turmezei TD,Weston VC.Actinomycosis[J].BMJ,2011,343:d6099.
[4]Choi J,Koh WJ,Kim TS,et al.Optimal duration of IV and oral anti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actinomycosis[J].Chest,2005,128(4):2211-2217.
[5]劉麗燕,樓儷泓,姜海瓊,等.播散性放線菌病1例報道及文獻復習[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2,12(6):419-42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6.064
B
1009-5519(2016)06-0957-01
(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