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
林海水庫灌區規劃
李婷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為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大舉措,加快改造傳統農業步伐,使農業現代化生產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基本實現生產條件水利化、機械化,生產經營規模化和組織化,農業服務信息化和社會化,生產管理標準化和農業產業化。林海水庫下游效益區是海林市糧食主產區,擴大該地區的水田灌溉面積,可以增加糧食產量,更好的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戰略的實施。
灌區規劃;糧食生產;灌溉制度;海浪河流域
林海水庫下游效益區海浪河干流沿岸現有3處667 hm2以上水田灌區和1處667 hm2以下灌區,分布于海浪河兩岸,近年來海浪河在5—6月份來水量少,影響灌溉用水,目前實灌面積6 867 hm2。本區有幾十年的灌溉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種植水稻經驗,水稻產量高而穩定,群眾對水稻種植有很大積極性,水稻灌溉發展前景很好,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水利基本建設的不斷加強,農業先進科學技術的普遍推廣應用,使海浪河流域水稻生產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種植水稻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措施之一,水稻生產正在朝著全面、穩步、高產、高效、優質的方向發展。
灌區規模的擬定既要參照原設計情況,又要考慮灌區今后的發展方向、發展的可能性等條件進行論證,初步擬定的規劃范圍如下:
林海水庫灌區范圍西起大山嘴子渠首,向東沿海浪河兩岸布置,東至海林市的海南鄉。規劃范圍主要為海浪河兩岸灘地灌區,總計4個(不包括海浪河支流灌區),具體為海浪河林海水庫下游的新安灌區、舊街灌區、海林灌區和海南灌區。灌區所屬的行政區劃為海林市的新安、新合、舊街、石河、海南五個鄉鎮。灌區總耕地面積1.02 萬 hm2,現有水田面積6 867 hm2。
1)灌溉標準:灌溉設計保證率為P=75%。
2)排水標準:農田排水標準為5a一遇。
3)建筑物:灌溉渠道上建筑物按設計流量設計,加大流量校核;排水溝道按5a一遇洪水標準設計,其上建筑物按10a一遇洪水標準設計;干、支流防洪堤按20a一遇洪水標準設計,穿堤建筑物同堤防標準相同;截流溝按5a一遇標準挖溝,10a一遇標準筑堤設計,其上建筑物按20a一遇標準洪水設計;建筑物等級按《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確定。
3.1灌區現狀
灌區全部為自流灌區,均分布在海浪河沿岸,林海水庫灌區現狀灌溉面積統計成果見表1。灌區現狀見圖1。

表1 林海水庫灌區現狀灌溉面積統計表
3.2存在問題
目前,水田灌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水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水田灌溉保證率低;渠首工程年久失修,布置不合理;灌排渠系工程不健全,建筑物陳舊老化,田間工程不配套;缺少節水改造工程,水資源利用效率低。

圖1 林海水庫灌區現狀布置圖
灌溉制度按節水灌溉技術要求,包括采用“淺曬淺濕”的灌溉模式、先進的水層管理及旱育稀植等先進的農業技術。
4.1灌水方法及泡田期、生育期階段劃分
根據海林市海南試驗站提供的試驗成果及已有規劃成果分析,初步劃分本區灌溉期不同灌水階段,具體成果見表2。
4.2生育期耗水量
采用牡丹江雨量站的降雨資料,降雨系列采用1956—2014年共59 a降雨資料。
水稻需水量、滲漏量采用海林海南試驗站多年的試驗觀測成果的平均成果。采用成果見表3。

表2 水稻灌溉期不同灌水階段劃分表

表3 水稻各生育期耗水量表
4.3生育期各階段水層控制
水稻各生育期適宜水層,根據試驗站提供的試驗觀測資料,并參照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行的《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節水灌溉新技術》中“黑龍江省水稻水田灌溉制度試驗水層設計表”,確定水稻各階段適宜水層,見表4。

表4 水稻各階段適宜水層表
4.4灌溉定額
灌溉制度設計按泡田期和生育期分別進行設計。灌區采用時歷年法確定歷年灌溉制度,根據灌溉定額的頻率分析選出2~3個符合設計保證率的年份,以其中灌水分配過程不利的一年為設計代表年,以該年的灌溉制度作為設計灌溉制度[1]。根據灌區水土資源和氣候條件,參照規范選定灌溉設計保證率為75%。
根據水田泡田期計算公式及生育期的水量平衡方程,計算水田定額。根據歷年水稻總定額排頻率75%左右的3個年份,選出保證率75%左右的3個年份(2004、2010、2009),經比較選定2010年作為設計代表年。灌溉定額排頻見表5。

表5 水稻灌溉制度表 m3/hm2
4.5灌水率
灌水延續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灌水率的大小,從而也影響渠道設計斷面的大小和建筑物的造價。因此需慎重選定。根據我國各地萬畝以上水稻灌區的經驗統計,水稻灌水延續時間為:泡田期灌水延續時間為7~15 d,個別大面積缺水地區可提前5~7 d,以減少泡田灌水率。生育期灌水延續時間為3~5 d。本灌溉制度基本符合此規律。灌水率修正結果:q為0.37~0.54 m3/s·hm-1之間。修正后的灌溉制度見表6,修正后的灌水率見灌水率圖2。

表6 水稻灌溉制度表 m3/s·667hm2

圖2 水田灌水率圖
4.6灌區規劃方案
根據灌區的實際情況,今后的發展方向、發展的可行性,結合區域用水總量控制分解指標以及水庫下游耕地分布、已規劃灌區布置和現狀灌溉面積情況,選擇適宜發展灌溉的現有耕地建設灌區,并依據地形、地勢、土壤和水文地質條件,擬定不同的水田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從而確定灌區規模。林海水庫灌區主要分布于海浪河兩岸灘地上,包括林海水庫下游的新安灌區、舊街灌區、海林灌區和海南灌區4個灌區。根據前述原則,配合林海水庫規模論證,灌區總體規劃擬定2個方案[2]。
方案一:在林海水庫灌區控制范圍內,現狀灌溉水田面積6 867 hm2。其中新安灌區水田灌溉面積266 hm2、舊街灌區水田灌溉面積500 hm2、海林灌區水田灌溉面積1 140 hm2、海南灌區水田灌溉面積2 567 hm2,不再另外新增灌溉面積。
方案二:在林海水庫灌區控制范圍內,設計灌溉水田面積1.02 萬 hm2。其中新安灌區新增水田灌溉面積427 hm2、舊街灌區新增水田灌溉面積1 253 hm2、海林灌區新增水田灌溉面積967 hm2、海南灌區新增水田灌溉面積733 hm2。
4.7水量平衡
本次現狀水資源供需平衡計算選取主要控制斷面為林海水庫、團結樞紐、敖頭樞紐和河口斷面。
根據海浪河水資源利用現狀情況分析,海浪河水田灌區基本上都采用地表水灌溉,地下水主要滿足旱田灌溉和農村居民生活和牲畜用水需求,因此本次水量平衡不考慮地下水的利用。
水量平衡的原則為:先上游區間、后下游區間,先支流、后干流。
平衡方法:按長系列歷年逐月進行平衡。平衡中來水量主要包括上區間余水量、上區間回歸水、本區間來水量,用水量主要包括灌溉用水量。平衡中當時段來水量大于用水量時,需水得到滿足,區間徑流有余水,余水進入下一區間;時段來水小于時段需水時,本時段用水缺水。采用1956—2014年共59a徑流系列,進行海浪河干流各控制斷面的水量平衡。
本次灌區設計方案為兩個:方案1,維持現狀面積不變,面積為6 867 hm2;方案2,最大可發展耕地面積1.02 萬 hm2,經計算方案1和方案2水量平衡成果見表7和表8。

表7 規劃情況下方案1水量平衡表 104m3

表8 規劃情況下方案2水量平衡表 104m3
根據水庫興利調節計算之后,確定選定方案為方案2。
林海水庫下游效益區是海林市糧食主產區,擴大該地區的水田灌溉面積,可以增加糧食產量,更好的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戰略的實施。海浪河流域內水資源豐富,由于缺乏骨干控制性蓄水工程,天然徑流與作物需水時間不一致。林海水庫建成后,將承擔海浪河干流兩岸各灌區的灌溉補水任務,控制干流沿線從新安鎮、海林市至海南鄉的4個萬畝以上灌區,灌溉面積將達到1.02 萬 hm2,通過林海水庫的水源調配,協調上下游、左右岸關系,統一配水,科學調度,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資源,提高灌溉保證率,增加灌溉面積,使該工程發揮最大效益,造福于民。
[1]陳立革,姜海波,張傳剛.位山灌區節水改造規劃[J].山東水利,2013(Z1):26-28.
[2]李渭賓.淺析灌區的總體規劃[J].陜西水利,2011(06):89-90.
1007-7596(2016)05-0034-04
2016-03-15
李婷(1983-),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工程師。
S27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