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躍花,孫 平,李學坤,石 奇
(西安文理學院 化學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地方高校化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周躍花,孫 平,李學坤,石 奇
(西安文理學院 化學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針對目前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應用性不強、工程特色不突出、職業教育缺失、與行業需求脫節等問題,通過構建化工專業基礎教育平臺、CDIO工程教育平臺和職業教育平臺,探索出以CDIO工程教育為核心、以專業基礎教育為根本、以職業教育為導向的化工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最終實現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目標。
應用型人才;化工專業;培養模式
目前,社會普遍存在的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用工荒”的情況折射出畢業生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特別是在招生規模最大、畢業人數最多的地方高校反映得尤為明顯。一方面,畢業生就業困難,就業率、專業對口率低,就業質量不高;而另一方面,許多企業找不到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1]。因此,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勢在必行,轉型是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是產業升級的需要,是國家戰略[2]。2015年10月,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轉型發展的指導思想是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在這種大背景下,轉型中的地方高校面臨機遇和挑戰,必須定位準確,明確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肩負起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使命,大刀闊斧地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轉型中的地方高校多是由高職、高師等專科院校合并后升本的高校,底子薄、基礎差,存在起步晚、辦學條件差、實踐資源短缺、師資力量不足、生源質量不理想等問題。與高職的“技術技能相結合、以技能為主”培養目標相比[3],地方高校以技術技能并重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并不十分明確,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比較欠缺;與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提出的"培養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本科層次又使得學生的就業期望值較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目前處于轉型中的地方高校化工專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不足,教育教學理念亟待改革;二是工程設計與工程實踐教學環節不足,工程教育欠缺;三是職業技能訓練嚴重不足,職業教育缺失。因此,化工專業才培養模式必須從重理論學習向重工程實踐轉變,融合工程實踐和職業教育,做到人才培養目標與化工行業需求相對接,人才培養規格與化工職業要求相對接,構建以技術技能教育為主的化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教育教學理念,借鑒“CDIO”(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運作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4],構建化工專業基礎教育平臺、CDIO工程教育平臺和職業教育平臺。其中,基礎教育平臺包括通識教育和學科基礎教育; CDIO工程教育平臺則包括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與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職業教育平臺包括職業素養和技能培訓。通過以上三個平臺的構建,形成以CDIO工程教育為核心,以專業基礎教育為根本,以職業教育為導向的化工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該模式將工程教育和職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可有效解決目前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應用性不強的問題,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構建以專業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為基礎、以工程設計體系為主線、以認識實習體系、實踐訓練體系為支撐的化工專業CDIO工程教育平臺,建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聯系通道,將理論——實踐教學活動貫穿其中。其構成和相互聯系如圖1所示。

圖1 CDIO工程教育平臺
Fig.1 the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platform
3.1 理論教學體系
建立具有化工專業特色、強調工程應用能力培養的理論教學體系,形成既注重知識的系統性要求,符合學科的內在邏輯關系,又符合學生能力形成規律的化工主干課程體系。在課程目標中既要有知識指向又要有能力標準[5],課程內容的選擇不應該只局限于學科知識的傳授,還要關注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與提高。
在化工主干課程設置中,合理分配各課程教學時數與授課順序,加強各課程間的有機聯系和知識體系的相互銜接,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在理論課教學中落實CDIO工程教育理念,即教師要從知識講解者轉變為學習引導者,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轉變為強調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職能要從單一的知識傳播者轉變為課程設計者,積極開發課程學習資源,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評價方式,更注重考察學生學習過程中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而不僅僅考核學生知識的增長,幫助學生提升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力。
3.2 實驗教學體系
建立與理論教學體系相對應、并體現技術技能培養的化工實驗教學體系。將實驗教學內容分兩個層次設立,一個層次是化工專業實驗,主要訓練學生的工程實驗方法和技能,樹立工程觀點,培養初步的工程實踐能力。秉承CDIO工程教育理念,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實驗指導以教師講解向師生討論轉變,開展“問題式”、“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注重實操訓練,更加強調學生在“做中學”。另一個層次為創新實驗和創業訓練,以項目運作方式開展,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立項和實施,從實驗方案設計到實驗裝置構建、實驗過程的實施以及實驗結果分析等,均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只是引導者,這種“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6]的實踐活動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全面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3.3 工程設計體系
化工專業工程特色顯著,作為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工程設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專業能力。在各化工主干課程中均設置相應的課程設計環節,這些課程經過理論、實驗再到課程設計,逐步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建立“課程設計模塊——化工設計大賽——畢業設計”一體化、三層次的化工設計體系,開展以課程設計為基礎,化工設計大賽為抓手,畢業設計為綜合的"三部曲"訓練,提升工程設計能力。
3.4 認識實習體系
改革認識實習模式,營造CDIO工程教育環境,建立不間斷、遞進式的認識實習機制,將專業認知和職業認識貫穿始終。將認識實習分為初步實習和職業實習,初步實習主要培養學生參與社會的能力,職業實習主要增加學生對專業的印象并培養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興趣[7]。初步實習在1~2學期進行,主要是進行化工行業的現狀與發展、化工專業的學習內容、就業領域、化工市場等自主調研。職業實習在3~6學期進行,不定期地到企業參觀學習,了解化工生產過程以及專業知識在生產中的應用,了解化工職業崗位、工種與所學專業的聯系,為職業教育打基礎、做鋪墊。
3.5 實踐訓練體系
建立校內、校外相結合、相促進的“仿真操作實訓——化工綜合訓練——生產實習”實踐訓練體系,加強工程能力培養。由于化工行業的高危特點,校外生產實習時學生只能看不能做,接受的實操訓練十分有限。因此,在生產實習之前,在校內進行化工仿真操作訓練和化工綜合訓練。化工仿真操作訓練是利用化工仿真軟件上機模擬大型生產系統的工藝操作,學生經過仿真訓練再到企業實習便可心中有數。化工綜合訓練在校內化工實訓車間進行,由師生合作自主設計一些精細化學品的配方和工藝,并進行中試規模的產品生產。實訓車間生產管理模擬企業管理模式,設定相應的工種、崗位,學生輪崗實訓,所得產品進行成本核算,并在校內推廣應用。經過這兩項校內實訓,既彌補了生產實習“只看不動”的不足,又通過產品生產實現了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職業教育平臺的構建既要有別于高職高專單一的操作訓練,又要體現出化工工種特有的操作技能訓練。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嵌入校企合作課程,結合專業方向進行化工職業工種的理論與實踐培訓,結合就業市場開展化工職業技能鑒定,以上三者共同構建職業教育平臺。

圖2 職業教育平臺
Fig.2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tform
4.1 校企合作課程
職業教育必須面向企業和生產一線開設一些有針對性的、接地氣的課程,但由于高校教師大多缺乏企業工作經歷,實踐經驗比較欠缺,講授這一類課程時往往力不從心。為此,與實習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合作開設一些企業管理、安全環保等方面的課程,一方面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授課,結合企業實際,開展案例教學;另一方面選派教師進入企業培訓學習,積累實踐經驗,不斷完善或開發新的合作課程,實現校企合作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4.2 化工職業工種理論與實踐
化工職業工種理論與實踐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體現,是培養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根據化工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種和化工國家職業標準目錄,再結合化工專業方向選擇若干工種,在化工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的指導下,按照工種要求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培訓和仿真操作實訓,并進行職業技能考核與鑒定。
4.3 化工職業技能鑒定
與化學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合作,對教師進行職業技能鑒定管理人員培訓和考評員培訓,并取得相應資格,取得由指導中心授權的化工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實訓基地許可證,制定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管理辦法,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使學生在校期間通過考核便可獲得相關工種的職業資格證書,從根本上解決地方本科院校學生就業與行業脫節的問題,使學生好就業、就好業。
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已是大勢所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則是當務之急。將本科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以實現學位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深度交聯;將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相對接,以實現行業導向的本科教育;可以有效解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與就業和職業發展之間的矛盾,是一種新型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
[1] 張兄武, 許慶豫. 關于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 2014(10):9-10.
[2] 闕明坤, 張韋韋. 應用技術大學:地方高校“升級版”?[J]. 教育與職業, 2014(7):22-27.
[3] 徐 敏.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中的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芻議[J].教育探索, 2015(1):51-53.
[4] 雷 環,湯威頤. 培養創新型、多層次、專業化的工程科技人才--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人才理念和培養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5):29-34.
[5] 牟延林. 普通本科高校轉型進程中課程改革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 2014(9):84-91.
[6] 王曉明,易 兵,徐瑞宇.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的構建[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1,28(2):15-17.
[7] 顧佩華,包能勝, 康全禮 等. CDIO在中國(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3):34-45.
(本文文獻格式:周躍花,孫 平,李學坤,等.地方高校化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山東化工,2016,45(24):132-134,137.)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Local University
Zhou Yuehua, Sun ping, Li Xuekun,Shi qi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Xi'an 710065,China )
There are a lo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for example, application is not strong,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promin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losing, requirements of chemical industry are unmatched, and so on. A new chemical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was established by founding a chemical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education platform, the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tform. The new mode was taken the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as the core, based 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s a fundamental and oriented at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esearch deepens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applied talents;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2016-11-07
陜西省教育廳2015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5BY102);西安文理學院2015年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G2015B037)
周躍花(1964—),女,甘肅張掖人,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為化學工藝優化。
G642
B
1008-021X(2016)24-0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