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代忠,丁 飛(璧山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重慶402760)
·論著·
早期開放人工氣道對重癥腦卒中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的影響*
何代忠,丁飛(璧山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重慶402760)
目的探討早期開放人工氣道對重癥腦卒中患者治療效果及其神經功能恢復、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璧山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診治的76例重癥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開放人工氣道的時間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8例。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水平變化、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DS)及生活質量評分(MBI)。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的PaO2較治療前升高,患者PaCO2和心率則較治療前呈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NDS評分較治療前呈不同程度的減少,MBI和功能綜合評定量表(FCA)評分則較治療前不同程度的增加,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角色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及社會功能的評分均較治療前增加,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開放重癥腦卒中患者人工氣道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癥,降低腦損傷程度,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呼吸,人工;氣管;危重病;卒中;血氣分析;生活質量;神經系統
腦卒中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環障礙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其具有致殘率高、預后不良等特點[1],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重癥腦卒中屬于腦卒中中較為嚴重的一種[2],常累及腦干,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功能異常,往往需要建立人工氣道,保障患者呼吸順暢,維持生命體征。但目前關于重癥腦卒中患者開放人工氣道的時間點尚存在一定的爭論,據此本研究以璧山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診治的76例重癥腦卒中患者為受試對象,探討早期開放人工氣道在重癥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以及對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璧山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診治的76例重癥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重癥腦卒中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患者格拉斯哥評分(GCS)<9分;(2)均為首次因腦卒中入院,排除復發者,且入院前1年內無搶救史。排除標準:(1)入院48 h后出現腦疝、放棄搶救者;(2)合并有嚴重肺部基礎疾病或其他系統嚴重疾病者;(3)住院時間不足1周患者。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齡54~78歲,平均(67.11±2.85)歲;腦梗死32例,腦出血24例,多發性腦梗死20例。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根據開放人工氣道的時間不同分為早期開放人工氣道組(觀察組)和常規開放人工氣道組(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38例,對照組患者38例。患者的一般資料,見表1。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入院時GCS評分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注:1 mm Hg=0.133 kPa,-表示無此項。
組別n PaO2(mm Hg)治療前 治療后PaCO2(mm Hg)治療前 治療后心率(次/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38 38 tP --85.63±13.45 86.05±12.78 0.140 0.889 107.72±6.67 98.78±7.43 5.519 <0.001 48.45±6.73 47.88±7.02 0.361 0.719 35.75±5.57 40.37±6.06 3.460 0.001 112.74±10.46 113.12±10.78 0.156 0.877 92.63±9.84 97.35±8.46 2.242 0.028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指標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指標比較(,分)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n NDS治療前 治療后MBI治療前 治療后FCA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38 38 tP --26.74±4.85 26.31±3.98 0.423 0.674 15.88±3.57 19.64±4.34 4.125 <0.001 48.43±9.47 47.33±10.32 0.484 0.630 65.47±5.67 60.34±5.27 4.085 <0.001 35.76±7.56 36.02±8.15 0.144 0.886 65.73±3.57 57.83±4.27 8.750 <0.001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兩組均進行常規搶救治療,包括吸氧、降壓、控制腦部水腫、預防感染等,并進行調節水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入院伊始即進行氣管切開或插管,之后根據其病情,調整對患者的呼吸支持。對照組:搶救治療措施與觀察組相同,密切觀察患者血氣指標和呼吸狀況,在患者出現血氣指標下降、呼吸節律紊亂或呼吸衰竭之后,開放人工氣道,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呼吸支持。
1.2.2臨床指標觀察及評定標準
1.2.2.1血氣分析指標在搶救治療前和治療第3天采用血氣監護儀測量兩組患者血氧分壓(PaO2)、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和心率,比較兩組之間的差異。
1.2.2.2神經功能恢復評定標準對所有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資料完整。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后6個月對患者神經功能進行評定。(1)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DS):包括8大條目,每個條目分為0~6分不等,最高45分,最低0分,分數越高,病情越嚴重。(2)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采用修訂的Barthel指數(MBI):≤40分,生活完全需要幫助;>40~60分,生活需要幫助;>60分,生活基本自理。(3)功能綜合評定量表(FCA):FCA分為運動功能、認識功能兩大部分,量表內容包括6大項,18個子項目,每個項目分為1~6分,6個等級,總分108分。得分越低,功能越差[3]。
1.2.2.3生活質量評分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后6個月對患者生活進行評分。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估問卷(GOOL-74)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其中GOOL-74評估包括角色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8]。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PaO2較治療前升高,患者PaCO2和心率則較治療前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NDS評分較治療呈不同程度的減少,MBI和FCA評分則較治療前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表示無此項。
3 8 3 8 --n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P角色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4 1 . 4 6 ± 8 . 7 2 4 0 . 8 7 ± 9 . 3 1 0 . 2 8 5 0 . 7 7 6 6 3 . 5 8 ± 4 . 3 4 5 7 . 6 7 ± 5 . 1 2 5 . 4 2 8 <0 . 0 0 1心理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4 9 . 7 8 ± 6 . 3 8 4 8 . 8 4 ± 6 . 7 7 0 . 6 2 3 0 . 5 3 5 7 0 . 5 6 ± 3 . 8 3 5 9 . 6 2 ± 4 . 5 8 1 1 . 2 9 6 <0 . 0 0 1軀體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3 5 . 8 5 ± 6 . 3 4 3 6 . 2 1 ± 5 . 8 3 0 . 2 5 8 0 . 7 9 7 5 0 . 2 3 ± 5 . 3 1 4 5 . 5 1 ± 3 . 6 2 4 . 5 2 8 <0 . 0 0 1社會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2 7 . 5 7 ± 4 . 3 6 2 8 . 4 6 ± 5 . 2 7 0 . 8 0 2 0 . 4 2 5 5 2 . 1 8 ± 1 . 6 9 4 3 . 4 7 ± 2 . 0 7 2 0 . 0 9 2 <0 . 0 0 1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角色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及社會功能的評分均較治療前增加,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危急重癥,其中以腦梗死、腦出血、多發性腦梗死最為常見,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腦卒中的發病年齡呈年輕化,發病率逐年增多的趨勢,重癥腦卒中的發病人數亦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重癥腦卒中患者病情更為危重,常會累及至腦干,影響呼吸中樞系統,故重癥腦卒中的患者往往還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礙,嚴重者可導致呼吸衰竭,出現低氧血癥,而低氧血癥又可進一步加重腦部組織的損傷,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4-5]。建立人工氣道,采取機械通氣是治療患者呼吸衰竭、低氧血癥的主要手段,且由于建立人工氣道對環境、人員操作水平要求相對較低,一般的基層醫院也可開展該項目,給予患者有效的呼吸支持[6-7]。常規開放人工氣道是在患者出現血氣指標下降、呼吸節律紊亂或呼吸衰竭之后,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早期就診和超早期治療對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重要意義的相關認識逐步提高,不少學者提出,對重癥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人工氣道開放,以改善患者預后[8-9]。為進一步明確早期開放人工氣道在重癥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生活質量的影響,作者開展本次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PaO2較治療前升高,患者PaCO2和心率則較治療前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明顯(P<0.05)。說明患者早期開放人工氣道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癥,保證患者需氧供給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重癥腦卒中患者機體代謝強度增強,機體需氧量較大[10],早期開放人工氣道,通過機械通氣,保證患者的供氧量,避免患者腦組織因缺氧受到二次損害。對照組往往是患者已出現低氧血癥或呼吸衰竭之后再開放人工氣道,此時患者機體已遭受損害,造成腦細胞不可逆的損傷[11],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效果不盡如人意。
重癥腦卒中患者因腦細胞損傷的程度不一其對患者治療后的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也不一樣。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NDS評分較治療呈不同程度的減少,MBI和FCA評分則較治療前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均較治療前增加,且觀察組改善均較對照組明顯(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觀察組在早期開放人工氣道,伴隨PaCO2水平下降,腦血管擴張不明顯,腦血流量降低,顱內壓也隨著進一步降低,腦灌注壓上升,腦組織代謝受損程度較輕[12],對患者造成的神經功能缺損也較輕,更有利于患者治療后的神經功能恢復。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得好,患者的自理能力相應提高,自信心也相應增強,其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可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綜上所述,重癥腦卒中患者早期開放人工氣道后,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癥,腦損傷程度較輕,更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操作簡便,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與應用。
[1]楊彩浮.重癥腦卒中早期行氣管切開開放人工氣道的臨床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8):61-62.
[2]劉敬霞,李建生,牛陽,等.不同中醫治療對社區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1):5959-5961.
[3]諶洪劍.重癥腦卒中早期開放人工氣道的臨床價值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2):214-215.
[4]李建甫.人工氣道早期開放在重癥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9):108-109.
[5]馬海鷹,武巧元.肺保護性機械通氣對腦損傷患者腦灌注壓和腦氧代謝的影響[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4,23(12):1309-1313.
[6]王亞昌,王書鵬.氣管切開對重癥腦干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24):3342-3343.
[7王曉鋒,沈耀亮,鄭峰,等.兩種氣管切開方式在ICU危重患者中應用的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9):4900-4901.
[8]潘云芳,林肖琴,陳海麗,等.經皮微創氣管切開時機對危重病患者預后影響的比較[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3,12(3):304-305.
[9]陳通,金玉蘭,付愛軍,等.經皮氣管切開術與傳統氣管切開術在神經重癥患者救治中安全性的單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河北醫藥,2014,36(13):2003-2005.
[10]劉曉剛,馮娟.重癥腦卒中早期開放人工氣道的臨床價值評價[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3):119-120.
[11]張為民,方強,程旭萍,等.重癥腦卒中早期開放人工氣道的臨床價值評價研究[J].中國全科醫,2010,13(16):1757-1759,1762.
[12]車雁芳,蔡春生,李王安,等.重癥腦卒中早期施行人工氣道的臨床價值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9):2128-2130.(收稿日期:2015-11-09)
Influence of early opening artificial airway on clinical effect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trokeHe Daizhong,
Ding Fei(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Bish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 40276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yence of early opening artificial airway on the curative effect,neural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living quality.MethodsA total of 76 cases of severe stroke in the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time of opening artificial airway,3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levels of blood gas analysis,neurological impair ment scores(NDS)and quality of life(MBI)score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PaO2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as increased,while PaCO2and heart rate after treatment were both decreased to different degrees,but the observation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NDS score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to different degrees,while the MBI and FCA scores after treatment were increased to different degree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but the observation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0.05).The scores of role function,psychological function,physic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while the observer group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 early opening artificial airway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strok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hypoxemia,reduces the degree of brain damage,is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Respiration,artificial;Trachea;Critical illness;Stroke;Blood gas analysis;Quality of life;Nervous system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3.004
A
1009-5519(2016)03-0332-03
重慶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5年醫學科研計劃項目(2015ZBXM012)。
何代忠(1970-),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呼吸與危重癥的治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