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在經濟下滑和低迷的商業環境中,探索傳統實體商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從來就沒有停歇過。無論是商業地產京滬聯動論壇,還是第二屆錢塘商業論壇,實體商業轉型升級始終是國內商界人士最為關心的議題。
“商業去傳統化,打造城市商業服務鏈”,也許是商業轉型升級議題中,最令人關注的話題。
眾所周知,商業其實是城市功能的重要部分。商業和服務業帶動了商品、信息、資金和技術的流動,是城市的“血液”系統,滋潤著體內的每一條“毛細血管”,它的功能的強弱,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所以商業專業人士提出:探索城市商業服務鏈的道路,是試圖通過商業業態和產業的融合,提升城市商業服務鏈的效率。確實是講到了商業為人服務,滿足需求的本源。指明了實體商業轉型發展的方向。
尚嘉國際控股公司董事長王裕強說,中國有四億白領市場,他們手中有閑錢,對未來充滿希望,對商品品質有個性化的需求,這些需求光靠網購是無法滿足的,需要有愉悅的消費體驗。這說明實體商業的機會有多大,前景有多好。
浙江東方集團董事長潘廉恥說,市場在下行,成本在上升,逼著我們探索一條商業發展的新路,打造城市商業服務鏈就是這條新路,它通過業態和產業的相互滲透,擴大消費群,增強消費體驗的粘性。例如把東方商廈租賃過來,使酒店產業和商業產業連在一起,使業態和產業相互滲透。據聯商網信息,不少商業集團通過資產重組,使零售業、醫療健康服務業、體育、餐飲娛樂業等業態,產業鏈和服務鏈形成相互滲透之勢。在打造城市商業服務鏈的探索中,邁出可喜的步伐。
此外、實體商業還在重點思考的是如何通過互聯網技術,把新形成的產業鏈串起來,從而提升運營效率。大數據技術使傳感器提取數據在提高商業產出,提高經營者市場決策能力成為可能。
總之“商業去傳統化,打造城市商業服務鏈”的過程中,需要社會各方面包括資產所有方、資產運營方、資金品牌、服務提供方的通力合作。當然創新、傳承、積極、進取、前衛、包容的商業企業家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傳統并不意味著沒落,唯一可怕的是喪失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