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林地作為農地資源中的一種,如何充分發揮其作用并通過轉用產生更多的增值收益是急需探討的問題。進入21世紀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林業政策的調整,林業企業冗員過多,負擔沉重,基礎設施薄弱,后續產業不足等弊端逐漸顯現,由此使得林業企業資源危困和資金危機的“兩危”困境不斷加劇,昔日以木為生的林業系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應對挑戰,通過林地資源轉用,實現可持續的增值收益,吉林省白河林業局在實現綠色轉型發展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兼顧國家、集體、個人良性循環的利益分配鏈條,為林業系統轉型發展積累了經驗,帶來了有益的啟示。
關 鍵 詞:林地資源;持續性增值收益;轉型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6)07-0074-06
收稿日期:2016-05-25
作者簡介:朱艷麗(1967—),女,吉林通化人,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吉林省行政學院)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區域經濟。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4BJY119。
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林業轉型和依托林地資源發展接續產業的問題。2016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區時強調:“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生態遭到破壞,對國家全局會產生影響。國有重點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后,要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思路,摸索接續產業發展路子”。“傳統林業的轉型方向主要集中在與農產品有關的產業上,但要打開思路,不要單打一,注重多元化”。因此,林區的轉型發展必須依托林地資源,充分發揮林地資源優勢,形成多元化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吉林省森林資源豐富,擁有18個國有林業局,長期以來一直以林為業、以木為生,依托林地資源,在大規模造林綠化和森林資源經營管理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保護國家生態安全、提升人民生態福祉、促進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進入21世紀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林業政策的調整,林業企業冗員過多,負擔沉重,基礎設施薄弱,后續產業不足等弊端開始逐漸顯現,使林業企業面臨資源危困和資金危機的“兩危”困境,昔日以木為生的林業系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2011年國家出臺關于木材限額采伐的相關規定后,林業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更是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自2015年4月1日起,國家在東北及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林業生產的主要功能轉向生態保護,傳統的經營方式宣告結束,由此林業系統轉型發展勢在必行。
如何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實現成功轉型?吉林省白河林業局為全省林業系統做出了表率,在實現綠色轉型發展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白河林業局位于長白山腹地,是長白山森工集團所屬的大型國有森工企業,總經營面積19萬余公頃,轄區總人口2.7萬人,職工總數8295人。2011年初,白河林業局依托林地資源,制定了十大地生財富的目標:包括地生租金、地生稅收、地生利潤、地生分紅、地生資產、地生未來等。充分依托林地資源,以全民創業與項目建設為主線,以轉變思想觀念、弘揚企業精神、建立強有力的工作落實機制為手段,以實現可持續增值收益為戰略方針,初步完成了林業轉型發展的階段性任務,形成了兼顧國家、集體、個人良性循環的利益分配鏈條。
一、白河林業局的成功轉型之路
⒈全民創業——“富民”,開啟了“和諧致富”的新格局。白河林業局全體職工群眾依托林區特有資源、長白山特有資源、白河特有資源,創造性地創建了“一場一主品、一場一策”的產業模式,建立了“以旅游為龍頭、以基地為載體、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引領”的具有白河特色的全民創業體系,形成了局機關集體創業、各林場合作創業和職工群眾自發創業的格局。在全局范圍內營造了職工群眾全面參與、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業的全民創業氛圍,以全民創業開啟了富民之路。一是依托長白山旅游資源推動全民創業。如以旅游項目為主,在黃松蒲林場以股份制形式建設的大戲臺河景區、墨龍灣漂流、家庭旅館等。再如興隆林場正在籌建的引資12億元的原生態綜合開發項目,紅石林場打造的紅石石峰景區,等等。春雷林場依托林區特有資源,以苗木生產作為全民創業工程,做到了無“游”也創業,無“游”也致富。2014年,全場在崗職工54人,年銷售造林苗木597株,綠化大苗3萬株,越橘苗木12萬株。實現人均收入5萬元以上,提前超額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目標,14戶特困戶、困難戶實現了脫貧。二是依托林業、林地資源尋找全民創業項目。在林區開展食用菌種養殖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門檻低、投資少,而且見效快,易于作為重點產業加以培養。全局職工以食用菌種植為創業開端,使食用菌產量由2010年的60萬袋猛增到4000萬袋,產值達1.02億元,大多數林場僅食用菌一項收入將實現產值1000萬元。可以說,食用菌種植產業已經成為推動白河林業企業經濟轉型富民工程的龍頭產業。紅石林場職工陳連玉率先種植黑木耳,在自己獲得種植效益以后還帶動其他農戶共同致富。
以食用菌產業為起點,使全民創業不斷向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服務業延伸。截止到目前,白河林業局越橘種植面積已達到1.2萬余公頃、林下參180公頃、仿野生靈芝30萬段、五味子106公頃、山野菜160公頃、天麻4公頃;在養殖業方面:養殖林蛙面積達4.9萬公頃、44噸/年產,森林豬420頭、蜜蜂300箱、梅花鹿240頭、延邊黃牛250頭、森林雞0.5萬只、冷水魚50噸。可以說,種養殖業已經形成規模效應。在旅游服務業方面:家庭旅店飯店、運輸物流、山貨莊等達213戶;綠化大苗26戶,種植200公頃、50萬株。
為支持全民創業,白河林業局還為創業者提供了資金、技術、項目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在創業資金扶持上,“十二五”以來,白河林業局籌措了1130余萬元資金為食用菌創業項目提供無息貸款,為種植戶蓋菌房提供110余萬元補助;投資113萬元為基層單位焊制了滅菌鍋、運菌筐,購置了裝袋機、鋸末機、攪拌機;將枝椏材按照成本價提供給種植戶。此外,還相繼出臺了擺放木耳場地兩年內免費、減免林地經濟用地承包費等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在技術指導上,全年聘請專家進行講座指導,創業大戶現場示范貫穿始終,組織創業職工到省內外學習黑木耳、藍莓、木靈芝、林下參栽培技術。在創業項目拓展上,以中藥材公司為載體,大力發展芍藥、五味子、天麻、杜香等中草藥種植產業園。在市場開拓上,發展鼎元電子銷售中心、山麓土特產銷售中心、龍昇林產品購物中心,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在宣傳引導上,用創業典型的鮮活事例鼓勵引導全民創業,先后組織3場有700人參加的巡回宣講交流會,以多種形式支持和鼓勵創業。在創業致富方式上,實現了創業致富全覆蓋,對于無力參股的困難戶,林業局用場站經濟積累資金給予無償墊付,為困難職工提供“和諧致富股”,其后再從每年的應得紅利中扣回股本,這一措施解決了困難戶創業的難題。
⒉項目建設——“強局”,實現了轉型發展的新目標。“十二五”期間,白河林業局堅持用項目促轉型、用項目保民生、用項目求跨越,牢牢把握二道白河鎮改市、長白山國內外旅游知名度提升以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秉承“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圍繞旅游資源打造了23個重點項目,并依此謀劃建設了“十大景區”。在大戲臺河景區注冊資金的3500萬元中,白河林業局占股28.5%。整個景區內突出原始森林景觀,2013年開發建設的夜游大戲臺河項目、冰雪大世界項目、大型演藝廣場項目等,填補了長白山旅游項目的空白;作為休閑、體驗參與型項目,使目前的長白山一日游、兩日游向三至五日游延伸,實現了“食、住、行、游、購、娛”全方位發展。通過大戲臺河景區與長白山開發建設集團旅游項目的合作,實現了捆綁式、一票制經營。從2014年開始,每年景區至少實現利潤1000萬元,白河林業局實現分紅285萬元。長白山森林溫泉養生中心項目總投資12億元,占地13公頃,白河林業局以林地使用和環境資源利用占股15%,以13公頃的林地使用和環境資源利用撬動了12億元的社會資本,實現了1.8億的可衍生的經營性資產收益和依股權的經營效益。按照希爾頓逸林管理模式投資的酒店與相關旅游設施正在緊張施工,將于2016年7月投入使用,這標志著白河旅游產業開始由低端向高端轉型。長白山薩滿文化園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白河林業局以林地使用、環境資源利用占股30%。園區建有森林觀光景區、薩滿文化生態博物館、貢品文化區和圖騰文化區、百怪文化區和文化館。
為了實現項目建設——“強局”的目標,白河林業局在項目建設中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圍繞旅游上項目。森林生態旅游是白河林業局最大的特色、最寶貴的財富、最突出的優勢和最重要的品牌。白河林業局緊緊依靠旅游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將生態綠化苗木產業、現代中藥健康產業、生態地產開發產業全部納入旅游這個“集裝箱”之中。二是依托林地、環境資源上項目。白河林業局在項目建設中的最大亮點是大多以林地使用和環境資源利用與投資商合作,分別占合作企業10%-50%的股份。以林地使用和環境資源利用作為股份投入,不僅解決了缺乏資金的難題,通過合作開發,還解決了長白山旅游產品不足的問題;通過林地使用和環境資源利用入股形式活化了資產,為白河林業局創造了取之不竭的再生收入。三是利用文化資源上項目。白河林業局在項目建設中充分體現長白山文化的特點,在旅游項目發展中更多地植入了文化元素,大力挖掘長白山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讓文化成為旅游的靈魂。白河林業局以林地使用、環境資源利用占股30%,引進資金0.5億元,開發建設了長白山薩滿文化園項目,園區規劃建設森林觀光景區、薩滿文化生態博物館、貢品文化區和圖騰文化區、百怪文化區和文化館。預計2016年實現利潤260萬元,到2017年,實現利潤660萬元,白河林業局按協議(以現有林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占30%股份)實現利潤80萬元和200萬元。體現抗聯精神的東北抗聯干部學院也坐落在白河林業局境內。
白河林業局依托旅游資源,通過林地使用、環境資源利用入股和植入文化元素,采取“集體運作體制、單體操作機制、市場運作模式”進行招商引資,到2014年,共引進投資25.7億元,實施了20個產業項目,已有收益的項目達14個,實現收入9017.8萬元,實現利潤5633.8萬元,為企業新增可衍生財富的經營性資產達5億元,相當于再建一個白河林業局,實現了“十二五”強局的發展目標。
⒊園區建設——“興企”,已成為進一步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白河林業局用工業化、多元化的思維,按照產業布局由“散”向“聚”、產業鏈條由“短”向 “長”、產業類型由“舊”向“新”轉變的原則,重點建設“四大園區”和十大企業:即礦泉水園區、物流園區、包裝物園區和旅游園區等四大園區;礦泉水廠、包裝箱廠、物流公司、長白山原生態森林產品公司、大戲臺河有限公司、龍昇林產品購物中心、同芬石材公司、龍晟房地產開發公司、綠化苗木公司、中草藥公司等十大企業。“四大園區”和十大企業全部建成后,預計年可增加產值20億元,為企業增收10億元,拉動就業崗位3000個。其不僅能夠成為具有創新特征的經濟發展支撐體系,使白河林業局的資源開發、旅游、地產等項目實現“多點開花”,而且能夠更好地發揮產業對白河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通過產業園區建設和企業發展,白河林業局木材收入貢獻率由“十二五”開局之初的78.8%降到目前的67.2%。初步形成了具有白河特色的綠色生態發展產業體系,為徹底擺脫對木材收入的依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促進產業園區實現集聚要素和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白河林業局在產業園區建設和企業發展方面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托資源辦企業。同芬石材公司利用本地特有的火山玄武巖資源,就地取材、就地銷售,一方面解決了65名職工的轉型就業問題,另一方面為長白山開發建設石材商品降低了運輸成本。安圖天正光明水力發電有限公司分三期總投資3.8億元,白河林業局占股20%。電站總裝機容量2.23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624萬千瓦小時。其中,一期投資為8250萬元,電站裝機容量5000千瓦,年平均發電量2232萬千瓦小時,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白河林業局年平均分紅40萬元。三期全部建成后,白河林業局可實現年分紅500萬元。二是全員合資辦企業。為有效解決企業發展所需資金問題,通過林業局出資入股、林場出資入股和職工群眾出資入股以及困難職工入“和諧致富股”等形式發展企業,既解決了企業初創階段資金短缺的難題,也彰顯了和諧致富的基本理念。三是互惠互利發展企業。白河林業局與安圖縣政府和長白山管委會簽訂了互惠互利、強強聯合、發展共贏協議。凡是在白河林業局轄區內建設的招商引資企業,其稅金留成的50%獎勵給白河林業局,開啟了為轉型發展提供新的經濟支撐的“十大稅源”;形成了企業與政府、企業與地方經濟共同繁榮、相得益彰,完全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發展模式。四是以產業園區建設承載企業。通過“四大園區”建設,以優良的經濟發展環境吸引資金,打造投資高地,吸引各種類型企業進駐,并使之成為白河林業局加快對外開放的承接平臺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通道。
二、白河林業局依托林地資源,實現
持續增值收益帶來的啟示
白河林業局充分發揮林地資源優勢,形成了可持續的增值收益發展模式,實現了強局富民的目標,在實現綠色轉型發展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總結白河林業局的經驗,將給吉林省林業系統充分發揮林地資源優勢,實現林地資源持續增值和林業系統的轉型發展以及其它行業轉型發展帶來重要的啟示。
1.實現成功轉型必須轉變傳統發展觀念。多年來,由于林業系統職工依靠木材生產為生,依賴意識較強,因此,要真正實現轉型發展,必須轉變傳統觀念。對此,白河林業局實現了三個統一:一是領導班子統一轉型發展的思想。白河林業局領導班子制定了“由主要依靠林木向主要依靠特有資源轉變、由主要依靠企業向主要依靠自己轉變、由主要依靠工資性收入向主要依靠創業性收入轉變”的原則,以三個轉變實現“全民創業——富民、項目建設——強局”的目標。二是黨員干部統一帶頭致富的思想。局班子成員親自授課,對分管單位和部門的黨員干部進行戰略體系思想培訓。以黨委理論中心組擴大會議、全局干部大會、全局戰略體系學習體會交流會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分層次、按批次地開展“學習貫徹白河戰略體系大討論”活動。三是全局職工統一全民創業的思想。主要采取的是思想引領、政策扶持、技術培訓、大戶示范、典型推廣、成果展示、經驗交流等“梯進式”工作方法,督導落實、政策扶持等多措并舉,從而使全局職工及家屬的觀念實現了大轉變。在此基礎上,白河林業局又適時開展了“領導干部帶頭創業致富、帶領職工群眾共同致富”的“兩帶”活動,幫助缺資金、缺項目、缺技術的普通職工共同參與到全民創業中來。黨員領導干部思想轉變帶動了職工群眾創業意識的普遍提升,職工群眾以種植黑木耳為創業起點,將一切能夠利用的要素動起來、活起來、用起來已成為職工群眾創業致富的基本理念,使創業項目向林下經濟、旅游產業、食宿餐飲、特產特銷等致富項目延伸,原來的上訪戶變成了創業戶,貧困戶變成了富裕戶,僅用一年的時間在全局干部職工群眾中就實現了“要我創業”向“我要創業”的轉變,實現了轉型發展由自發向自覺的轉變。對此,筆者認為,只有轉變觀念并實施配套扶持政策,才能充分調動全民創業的積極性,才能實現和諧致富的目標。
2.實現成功轉型必須弘揚企業精神,堅定轉型發展的信念。觀念的轉變、經濟的發展,必須有強大的企業精神做支撐,有堅定的轉型發展信念做保障。只有充分發揮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才能推進企業實現快速轉型。白河林業局將“團結”作為一種態度,將“務實”作為一種作風,將“勤廉”作為一種要求,將“創新”作為一種能力,用這種企業精神來打造白河人的形象,用這種企業精神來約束和規范白河人的思想行為,并將這種精神作為評選“優秀白河人”的標準,使“團結務實、勤廉創新”成為企業的精神支柱和主導靈魂,成為廣大職工共同信守的理想目標、價值追求、意志品質和行動準則。在創新方面形成的共識是:創新是企業轉型發展的主旋律,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是轉型發展的基本功。白河林業局全體職工通過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旅游經濟等實現了產業創新,擺脫了以林木為主的發展模式;通過以林地使用、環境資源利用入股模式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了投資創新,為企業獲得了可持續的經營性收入;通過依托資源優勢實現了全民創業引領轉型創新,為強局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全民持股與吸引外資入股實現了合作經營模式的創新,使林場全體職工享受可持續性的股權分紅收益,開拓了全民致富的新思路。2011年,白河林業系統年人均收入只有7514元,其中工資性收入5014元,創業性收入2500元。到2014年,白河林業局全民創業家庭戶數達到2645戶,占職工總戶數的98%,工資性收入人均達到1萬元,創業性收入人均達到3萬元,全局9個林場已有7個提前完成“十二五”人均收入超4萬元的目標;林業局已規劃建設項目20個,已有收益的項目達14個,實現收入9017.8萬元,完成了年度目標的192.3%;實現利潤5633.8萬元,完成了年度目標的410.3%。
3.實現成功轉型必須形成強有力的推進落實機制。轉型發展的成功離不開強有力的運行機制。“一分計劃,九分落實”,在建立了轉型發展戰略體系的基礎上,白河林業局通過實施重點部門包保責任制,為各部門明晰職責提供了機制上的保障;強化部門組織領導,把決策的落實提高到與決策制定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升辦事效率,建立綜合服務辦事機構,全面推行并聯審批、聯審聯辦、首辦負責制度,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服務效率;建立督查督辦工作機制,明確督辦工作小組職能,圍繞重點工作、建立擬辦立項、落實督辦、督查執行、結果反饋和總結歸檔的“五步工作法”確保了各項工作都能落到實處。
同時,白河林業局還創建了“五五工作體系”,包括五大公司、五個中心、五個委員會、五個領導小組、五個突破工作組。其中,“五大公司”完全按照市場經濟運行模式運營,環境發展總公司、資源資產開發總公司是轉型發展主陣地中的前沿陣地。其根本職責是按照轉型發展戰略,依托三個特有資源,建設“一帶一群”工程,走轉型發展之路。前者是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建設強局綠色經濟帶,后者是以全民創業為陣地建設富民“群蟻經濟”群。“五個突破工作組”的構建成為推動重點工作、實現強局富民目標的主平臺。2013至2014年,“五大公司”中的每個公司至少發展了兩個子公司,超額完成了每年新增利潤性收入7000萬元的指標,已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五五工作體系”之間互為補充、互為促進,使企業的決策更加科學,工作更加有序,為企業轉型發展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4.實施績效考核全覆蓋,為轉型發展提供長效機制。白河林業局成立了由局黨委書記親自掛帥的督察辦,其主要職能是負責對林業局各部門和單位轉型發展重點工作的督察督導和考核。建立了責任落實、目標管理、項目監管、信息反饋、績效考核的“五個落實”工作機制。實現了督察領域、推進重點督察制、推行反復督察制的“三措并舉”,突出了督察落實工作在抓轉型落實中的成果和效能。 對責任部門(單位)不認真履行牽頭職責,配合部門(單位)推諉扯皮、敷衍搪塞,致使工作不落實造成嚴重后果的,除追究責任部門(單位)的責任外,還要追究相關配合部門(單位)的責任。開展重大決策和重點工作的績效考核全覆蓋工作,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領導干部考察和總體評價的重要依據,并與干部獎懲、任用相結合,與單位績效考核相結合,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相結合。
【參考文獻】
[1]觀念的力量[R].白河林業局內部資料,2015.
[2]抓落實達目標 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邁進[R].白河林業局內部資料,2015.
[3]習近平.讓伊春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EB/OL].http://cpc.people.com.cn/nl/2016/0524/c64094-28373826.html.2016-05-24.
(責任編輯:高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