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俊奇
高端訪談Top Interview
攻堅克難、穩步推進、確保質量
文/謝俊奇

謝俊奇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意義重大,涉及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有助于有效解決農村集體土地權屬糾紛,在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切實維護農民權益,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巨大而深遠。在第23個“全國土地日”到來之際,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謝俊奇就北京市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進行了解讀。
北京市本次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共包括13個區縣(東城、西城、石景山區除外),194個鄉鎮(街道),3953個行政村。經調查,我市共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24547宗,面積12855.17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全市已完成194個鄉鎮、3953個行政村的地籍調查,調查率100%;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23214宗,確權登記率95%,按時、保質完成了工作任務,實現了應發盡發。
北京市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主要做法有以下七個方面:
(一)加強組織領導、積極部署落實是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關鍵。
為加強組織領導,經北京市編辦批準,我市于2010年7月成立了以市委牛有成常委為組長,市政府陳剛、夏占義副市長為副組長,28個委辦局為成員單位的北京市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領導小組,并組建領導小組辦公室(由市國土資源局和市農委、市農研中心相關處室組成)。各區縣、鄉鎮政府按照市政府要求,相應成立了組織機構,積極部署落實此項工作。
(二)出臺確權發證政策、規范工作流程是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基礎。
為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60號)和《國土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農業部關于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11〕178號)文件精神,我市結合實際、深入調研,制定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規章制度,有力推進工作全面開展。北京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印發北京市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意見的通知》,《北京市確認農村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辦法》,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工作總體方案、指導意見、應急預案、檔案整理規范等,明確工作任務、目標責任,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發證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流程規范。同時,緊緊圍繞道路、河流、園林綠化用地、供銷社、教育用地、軍隊用地等確權難點問題,出臺相關確權定界政策,進一步夯實了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基礎。
(三)積極動員、廣泛宣傳、試點先行是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前提。
北京市共召開市級動員部署會、培訓會3次,區縣動員部署會14次,鄉鎮動員部署會194次,培訓鄉鎮、村干部、工作人員3800余人次。并且充分利用互聯網、新聞媒體、廣播電視、信息簡報、組織宣講、印發宣傳品等多種形式,結合“4.22”地球日、“6.25”土地日活動,大力宣傳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相關政策。全市共印發宣傳材料44650余張,電視或報紙等宣傳報道5084次,張貼標語972張,印發《致土地權利人的一封信》20000余份、宣傳手冊28300余冊;通過動員培訓和深入宣傳,使得各基層政府、作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進一步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明確了工作流程,增強了業務能力。也激發了群眾的參與熱情、提升了工作進度,為我市發證工作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北京市又針對自身的地形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現狀等因素,分別選取了平谷區鎮羅營鎮、通州區于家務鄉、朝陽區黑莊戶鄉代表山區、平原和城鄉結合部作為市級試點。市級試點完成后,在各區縣擴大試點,進一步總結經驗、摸索規律、鍛煉隊伍,完善相關政策、應急預案、操作細則,為全市194個鄉鎮全面鋪開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四)上下聯動、部門配合、形成合力,是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保障。
北京市中央駐京單位、駐京部隊、文物古跡多,道路、水系縱橫,土地利用情況復雜,歷史遺留問題多。針對上述情況,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齊抓共管,以“讓利于民、共同發展”為原則,通過建立市、區縣、鄉鎮協調的工作機制,積極協調、重點攻關,保障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發證工作順利進行。
(五)創新工作思路、解決爭議難題是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重點。
針對北京市歷史遺留問題多,權屬調處難度大的特點,我們建立了市、區縣、鄉鎮三級權屬爭議調處平臺和條塊結合、部門聯動的權屬爭議調處工作機制,并且開展了“權屬爭議調處月”活動,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權屬爭議調處工作的通知》,規范爭議調處程序、明確爭議宗劃定及填表要求、完善爭議檔案管理的要求,集中力量解決爭議問題。全市已解決爭議2300余宗,占爭議宗總數的67%,為按時完成工作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同時積極開展區縣間、省市間爭議調處,基本完成了同河北省、天津市的省市接邊工作。
(六)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機制是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動力。
首先,建立和強化例會制度、專題會議制度和工作進度通報制度。通過例會和專題會議,統籌協調了工作進度,及時分析進展情況,總結、研究、解決問題,提高了工作效率。


及時發布工作動態,向全國發證辦公室、國土資源部匯報工作進展。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共撰寫動態258期,各類統計分析報表296期,抓住工作難點、推廣優秀經驗,指導發證工作順利開展。其次貫徹督導制度,并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機制。針對發證的不同階段分別采取現場會、推進會、檢查會的形式進行推進;針對部分進展較慢的區縣和難點問題,由主要領導帶隊、逐一重點督導。通過督導制度,有力保障了工作進度和質量。各區縣、鄉鎮在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中還制定了應急預案,妥善處理各類權屬調處糾紛,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七)嚴格的質量保障制度是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主線。
在地籍調查過程中,嚴把質量關,確保測繪及調查成果的準確性和嚴謹性。堅持大比例尺測繪,主要采用解析法(占全部宗地76%)展開地籍調查,保障發證精度。登記中,嚴格按照發布通告、申請、外業復核、指界測繪、權屬審核、公告、政府確權、登記審批、注冊登記、頒發證書10項步驟開展工作,履行程序要求,建立完善發證檔案,按照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檔案整理規范梳理卷宗,確保每一宗地的確權發證都經受得起歷史考驗。最后還要認真執行自檢、互檢、專檢三級檢查制度,嚴抓自檢、檢查、驗收工作。國土資源管理人員和作業隊伍共同組成質量檢查組,設立專職技術檢查人員,對確權登記發證的各個環節,進行質量跟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形成“回頭看”機制,進一步保障發證質量。
目前我市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已圓滿完成,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
一是保持清醒、再接再厲。我市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成效顯著,但在此基礎上,還需繼續保持攻堅克難的作風,扎實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二是加強協調、化解爭議。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關系各方利益、敏感度高,權屬爭議協調難度大。據統計,全市仍有部分權屬爭議尚未解決,因此要繼續抓住時機、乘勢而上,加大調處力度,進一步推進權屬爭議調處工作。
三是積極轉化、應用成果。下一步要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數據成果同農業農村221信息平臺順利銜接,為加強我市農村資產管理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提供基礎數據,為建立產權明晰、權能明確、權益保障、流轉順暢、分配合理的土地產權制度提供保障,為城鄉統籌和諧發展貢獻力量。(本刊記者/林鳳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