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方軍
關于培育交易主體、發展租賃市場的建議
文/熊方軍

熊方軍 四川名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建立租售并舉的住房制度,5月6日,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透露,我國將出臺六條措施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具體內容涵蓋了培育市場供應主體、鼓勵住房租賃消費、完善公共租賃住房、支持租賃住房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住房租賃監管等方面。以上政策出臺的目標是為了發展租賃市場,達到提升租賃性投資需求,進而達到消化庫存商品房的目的,這也將成為我國房地產市場長效發展機制之一。
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剛性需求已經被大量釋放,潛在需求缺乏有效購買力,比如城鎮化中轉移人口的住房需求,而其購買力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提升;二是投資性需求大幅度萎縮。根據經濟學理論,房地產投資者的收益主要來自于兩部分,一是租金收益,二是房價上升帶來的資本利得。此前,我國大部分住房投資者都是以獲取資本利得為主要目的,導致市場需求呈現出較強的短期投機性特征。但從目前的市場供需結構來看,未來房價很難再進入快速上漲通道,通過獲取資本利得來刺激房地產投資性需求已不太可能,而剛需又很難在短期內釋放,所以刺激租賃性投資需求將成為增加總需求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國的房地產租賃市場還不夠完善,租金收益率較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租賃市場的供需意愿。
第一,租戶的承租意愿較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城鎮住房率為20%左右,一線城市如北京和上海也不到40%。但同時期美國的紐約,英國的倫敦和法國的巴黎等城市,其租房率卻高達60-70%左右。這主要是由于租賃市場的運營不規范和租賃的不穩定性所引起的。
第二,存量住房擁有者的出租意愿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租賃收益低、經營管理的瑣碎和麻煩以及各類稅費的繳納等,使得投資者寧愿閑置住房,也不愿意將其出租。
第三,市場缺乏規模化和專業化的租賃經營平臺。據統計,2010年北京市的租房市場中,有超過80%的住房是由個體房東經營,有6%是由機構出租的。該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租賃業務的資金回收較慢,而較高的資金壓力會給機構出租人帶來很強的長期融資壓力。
以上問題的存在嚴重的制約了租賃市場的發展,也使得在當前情況下,市場總體需求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提振。而政府即將出臺的六項政策從增加供給、刺激需求、培養中介、規范交易等各個方面出發,以完善和發展租賃市場。可以預期,相關政策出臺后,將會在極大程度上激活我國房地產租賃市場,在中長期內培養穩定的租賃性投資需求,達到去庫存的目的。
對于租賃市場的發展,我認為重點在于提升租戶的租賃意愿和提升投資者的出租意愿,而影響供需行為的核心問題在于合理的交易價格和規范的交易規則,以保證雙方的利益。就此而言,目前的以個人為主體的供給結構,以及政府規劃的以企業、機構和個人為主體的供給結構都很難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對于大型私營租賃機構,他們的運營模式主要包括“房地產購置+運營”和“房地產開發+運營”,由于租賃運營模式下的資金回收期變長,而目前市場的租金收益率偏低,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融資壓力和財務風險。即便給予他們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也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才能發展起來。
因此,在鼓勵私營租賃機構發展的同時,我建議由各級政府出面建立統一的租賃平臺,該平臺既運營由政府自身提供房源的公租房,也可以運營由家庭提供的閑置商品房租賃,既運營長期住房租賃,也可以運營日租或月租等短期住房租賃。在交易模式上,建議政府使用網上配租模式,公租房實現“網上申請,網上審核”,提高行政效率,提升配租比例,而對于普通商品房,應該對長短期房源進行統一管理,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庫存管理和收益管理,達到提高住房資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在房源方面,公租房房源主要由政府回購商品房獲取,普通商品房的房源則由家庭、個人或企業提供。為了鼓勵以上主體將空置房源用于出租,或鼓勵其購置新的商品房用于出租,可由政府出面與家庭、個人和企業簽訂短期或長期的租賃合同,并在合約期內支付固定的租金收益,租金收益與合約的期限長短相關,以此保障出租人的收益,同時保障租賃房源的穩定性。對于長期租賃的房屋,由政府統一裝修和改造,可以分為不同的裝修標準,并制定不同的租金價格,以此實現租賃服務的標準化,幫助承租人實現網上選房。此外,對于新購置住房并交付給政府運營平臺的,給予其優惠的貸款利率并減免其交易稅費。
對于承租人,政府平臺應著力于提高租賃的穩定性,適度降低其租賃成本,提升其承租意愿。比如實行租賃雙方的實名登記制度,杜絕一切違約行為,保證租賃行為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對于農民工租賃群體,應加大對其的租金補貼,間接減少企業的壓力,提高要素市場的活力,達到促進產品市場發展的目的;政府運營平臺對出租雙方均不收取任何中介和管理費用,運營費用由政府承擔,其收益主要來源于對于承租人租金的管理收益。如果平臺出現虧損,應由政府財政承擔。
除此之外,更重的是政府應積極鼓勵租金收益的資產證券化,提高政府或企業租賃平臺的資金流動性,優化其收支結構,達到健康持續發展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