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中國男籃奧運會最后一場比賽,開賽前10分鐘,整個看臺只有稀稀拉拉不到百人,有誰愿意看一場沒有懸念的比賽呢?果不其然,中國男籃最終帶著34分的分差告別了里約奧運會的賽場,籃球館的采訪通道里,中國媒體只有寥寥數人,空氣中彌漫著失望和迷茫。
男籃隊員接連走過媒體面前,低著頭,喘著粗氣,不愿多停留一分鐘。易建聯低沉的聲音透出身心俱疲和多少無奈,只有老帥宮魯鳴心平氣和,因為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自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在五棵松體育館驚心動魄地戰勝德國隊之后,這支隊伍在奧運會上就再也沒有贏得過一場勝利。里約奧運會,5場比賽,場均失分29分,比倫敦奧運會時還多5分。不同的是倫敦奧運會上的中國男籃是老將們運動生涯的絕唱,那么里約奧運會對新一代“中國長城”來說就是絕望。
里約奧運會前,中國男籃就確定了為2019年世界杯賽練兵的基調,12名隊員平均年齡23歲,隊中只有易建聯、周鵬和郭艾倫參加過奧運會的比賽。周琦、王哲林、趙繼偉、鄒雨辰等一干小將入選,讓人對這支年輕的隊伍充滿期待。其實,中國男籃此番出征奧運會,小組出線根本沒有可能,甚至連一場勝利也是奢望,但這些中國籃球未來的希望之星還是給了人們遐想的空間。現在看來,遐想已經成了瞎想……
周琦和王哲林應該是本屆中國男籃最被寄以厚望的兩名年輕球員。奧運會前不久,他倆在NBA選秀大會上分別被選中。尤其是周琦,去年亞錦賽的高光表現讓人對他的首次奧運之旅充滿期待,中國球迷希望他能用表現證明自己可以立足于NBA賽場,創造又一個姚明式的輝煌。可是,周琦在奧運會上的表現卻堪稱災難,場均得分不到6分,一個身高2米17的內線大個子,5場比賽一共才搶到7個籃板球。在與世界頂級球隊的正面交鋒中,這位即將踏入NBA的年輕人真正體會到現實的殘酷。難怪選中周琦的火箭隊在看過他奧運會的表現之后,產生了“退貨”的想法:“周琦是個非常出色的球員,他還很年輕,還需要比賽的磨練。我們希望他能夠繼續留在CBA,拿到一個總冠軍。”
對另一位新星王哲林來說,奧運會的表現更加深了他“傷仲永”的烙印。王哲林在世界籃球峰會脫穎而出,中外媒體無不驚嘆他的身高和天賦,“姚明接班人”的頭銜如約而至,球迷甚至已經開始暢想他馳騁在NBA賽場的身姿。不過,有意在CBA繼續鍛煉的王哲林不但沒有提高,反而狀態直線下滑。里約奧運會上,王哲林慢、軟的缺點再次被放大,場均得分不到4分更反映出他在進攻端的乏力。
俗話說: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周琦和王哲林在國際賽場上的表現證明了中國的年輕球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宮魯嗚說:“參加大賽對這些年輕球員來說是寶貴的經驗,任何人成熟都離不開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很珍貴。不打大賽不知道差距,來了比較一下,我們球員的技術、戰術素養和對抗能力差距明顯。”
不光是周琦和王哲林,其他年輕球員的表現也不能令人滿意,李慕豪、翟曉川、趙繼偉、郭艾倫,哪一個都不能稱為中國男籃可以依賴的核心。要說這次奧運會中國男籃最大的收獲,可能就是易建聯真正體現了自己在隊中的核心價值。在球隊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易建聯一次次挺身而出,場均20分也證明他才是這支中國男籃唯一在實力上有資格站上國際賽場的球員。奧運會后,球迷紛紛為易建聯點贊,湖人隊也向他拋來橄欖枝,希望他能再次踏上NBA的賽場,為曾經受到低估的自己正名。作為球隊里的老大哥,易建聯在姚明退役之后成為中國男籃的頂梁柱。這些年,他默默承受了許多球迷的非議,內斂的性格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易建聯用行動回擊了質疑,不是與球迷對噴“你行你上啊”,這才是一個成熟的球員應該做的事情。原本要鍛煉年輕球員的中國男籃卻在奧運會上練出了一位老將,中國籃球實在后繼無人。
易建聯曾對記者說:“年輕球員要放低姿態,聽得進批評。”宮魯鳴也說:“有些球員太過自我。”這支中國男籃的球員都應該是中國籃球未來的希望,可如今誰也看不出中國男籃的未來在哪里。
職業聯賽是培養國家隊球員的根基,這道理誰都知道,但眼下CBA聯賽的人才質量逐年下降。宮魯鳴說:“CBA聯賽已經21年了,這些年引進了不少的外援,他們帶來了很多好的東西,但為什么我們不學?如果我們的球員每年學一點,現在也應該學到不少了。”
近幾年,外援如走馬燈般換了一撥又一波,弗朗西斯、麥迪、J.R.史密斯、阿泰斯特……這些在NBAn向當當的名字,都曾經在CBA賽場上留下過自己的痕跡。隨著外援的增多,大牌明星的身價逐年升高,但是國家隊水平的提高仍然緩慢。縱觀聯賽數據榜,各項數據的前10名幾乎都被外援壟斷,中國球員在外援身邊不僅沒有提高,反而變得越來越不會打球。外線有小外援連突帶投,內線有大外援連搶帶打,本土球員已經淪為自己聯賽的看客。
縱觀中國男籃奧運會5場比賽,最強烈的感覺就是“慢”。看著對手流暢的傳切配合,中國男籃的進攻就像擠牙膏一般。“對手一次進攻傳球七八次,我們一次進攻傳了兩三次就開始單打”,宮魯鳴對此也十分無奈。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就是聯賽中本土球員對于外援的依賴:后衛不用組織進攻,把球帶過半場交給外援就行;鋒線不用跑位,等著外援突破分球就好;中鋒不用策應,看著外援單打就行。如此這般,聯賽為國家隊培養人才顯然是有人說沒人做。
里約奧運會將帶著希望之星光環的中國男籃打回了原形,也讓年輕球員看清了自己和高水平球員的差距,這是一件好事。比賽暴露出中國籃球太多的問題,聯賽、青訓、引援等方面都需要反思,但最重要的是中國籃球已經到了不得不改、必須要改的境地。CBA聯賽真正實現職業化依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球員、俱樂部都盼著聯賽職業化,似乎只要CBA能夠職業化,中國籃球的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宮魯鳴也感慨:“現在的制度可能需要改變,但是怎么改,誰也不知道,改了之后能不能更好,也不知道。”
曾經帶給國人無限激情的“姚明時代”已經過去,“后姚明時代”易建聯成為中國男籃的脊梁,易建聯之后誰又能把中國籃球扛在肩上繼續前行,至少現在還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