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燕華福建省廈門市海滄醫院內分泌科,福建廈門 361023
胰島素泵在糖尿病治療中的療效探討
夏燕華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醫院內分泌科,福建廈門 361023
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經胰島素泵治療的臨床療效。 方法 選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病患120例,病患收治時間為2013年2月—2015年12月。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有患者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采用胰島素泵對患者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病患的血糖指標控制情況、住院時間、胰島素使用量、血糖達標時間、低血糖發生情況。結果 ①兩組病患治療前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觀察組的住院時間、胰島素使用量、血糖達標時間小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觀察組有1例病患出現低血糖,發生率為1.67%,對照組有9例病患出現低血糖,發生率為15.00%,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患者經胰島素泵治療,可取得更好的療效,使用劑量更少,能夠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糖尿病;胰島素泵;血糖控制;療效
糖尿病屬于臨床中常見的疾病,據數據資料顯示,我國的糖尿病病患數量高達1億左右,該疾病屬于終身性疾病,病程長,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1]。糖尿病可引發多種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生會加大患者的痛苦,也會增加疾病治療難度,患者盡早接受合理的措施進行治療,有利于使并發癥的發生得以延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以往針對糖尿病患者,主要采用常規方式進行治療,于患者睡前、三餐前注射胰島素,不過患者用藥后,低血糖發生率較高[3]。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胰島素泵在糖尿病的治療中取得了更好的應用。該文主要分析糖尿病患者經胰島素泵治療的臨床療效,選取該院收治的120例病患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該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病患 (2013年2月—2015年12月)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有患者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女病患28例,男病患32例,年齡在35~79歲之間,平均(50.48±6.84)歲,病程在1~10年間,平均(5.94±3.92)年。觀察組采用胰島素泵對患者進行治療,女病患27例,男病患33例,年齡在34~79歲之間,平均(51.26±6.57)歲,病程在1~11年間,平均(5.47±3.2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疾病的診斷標準,不存在嚴重肝腎功能損害,無感染、外傷等情況,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治療。于三餐前,取門冬胰島素(丹麥諾和諾德公司)為患者皮下注射,于睡前,取長效基礎胰島素(甘精胰島素 賽諾菲安萬特(北京)制藥有限公司)給予注射。定期對患者病情進行監測,了解其疾病變化情況,合理調整、控制胰島素水平,確保臨床療效。期待控制效果:空腹血糖在4.4~7.0 mmol/L間,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0.0 mmol/L,避免低血糖情況下理想餐后血糖控制在8.0 mmol/L左右。觀察組:采用胰島素泵對患者進行治療。胰島素泵起始用藥劑量為0.44 U/kg,餐前使用率、基礎使用率約控制在50%左右,給予皮下注射。對病患的胰島素使用情況、低血糖發生情況、血糖指標進行記錄,評估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血糖指標控制情況、住院時間、胰島素使用量、血糖達標時間、低血糖發生情況。所有數據由醫護人員統計與記錄,并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方法
利用SPSS 16.0統計數據資料,根據統計資料類型,分為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與χ2檢驗,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分析
治療前,兩組病患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分析
2.2 患者的住院時間、胰島素使用量、血糖達標時間分析
觀察組的住院時間、胰島素使用量、血糖達標時間均小于對照組,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患者的住院時間、胰島素使用量、血糖達標時間
2.3 患者的低血糖發生情況分析
觀察組的低血糖病患為1例,發生率為1.67%;對照組的低血糖病患為9例,發生率為15.00%。從低血糖發生情況而言,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屬于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近幾年,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有所增加,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目前,臨床普遍認為,通過正確使用胰島素,可促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以改善,以往主要采用常規的方式進行治療,即單次取較多劑量的胰島素為患者皮下注射,這種治療方式治療后的低血糖發生率較高,效果不夠理想[4]。為了進一步改善患者病情,臨床必需采取更有效的方式,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控制病患的血糖指標,改善其生活質量。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胰島素泵在糖尿病的治療中取得了較為確切的療效。利用胰島素泵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彌補常規治療中的不足,有利于對藥物使用劑量及時進行調整,提高給藥劑量的精準性,降低低血糖的發生風險[5]。胰島素泵可實現持續性給藥,能夠根據患者病情,于皮下微劑量給藥,可獲取良好療效。另外,有研究表明,這種治療方式能夠使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得以延緩,提升病患生活質量[6]。
國外有資料表明,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島素泵治療后,糖尿病腎病發生率明顯下降,下降比例約為56%,并發癥延緩時間約為15年[7]。這表明,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島素泵治療,可延緩并發癥的發生。胰島素泵在1型和2型糖尿病的治療中都有很大優勢,可促進患者病情盡快改善,有利于減少低血糖的發生,還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更易于被患者接受[8]。
通過該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采用胰島素泵治療后,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得到顯著改善,且改善效果比對照組更好。從患者的住院時間、胰島素使用量上看,觀察組均小于對照組,這表明胰島素泵的使用有利于減少藥物使用劑量,縮短病患的住院時間,患者的用藥費用也會因此有所減少,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治療費用。觀察組的血糖達標時間短于對照組,說明胰島素泵的治療能夠縮短患者的血糖達標時間,更能夠促進其病情的改善。另外,觀察組的低血糖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更加證明了胰島素泵治療的可靠性。
綜上所述,胰島素泵模擬人胰島素分泌,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縮短病患的住院時間與血糖達標時間,減少胰島素的使用劑量,控制低血糖發生風險,治療效果更顯著。另外,胰島素泵的應用還能夠使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得以延緩,有利于提高病患生活質量。與常規治療方式相比,胰島素泵的應用更易于被患者接受,療效更好,安全性更高,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治療方式,特別是住院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患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先祥,李啟富,郭蓮,等.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后治療方案的選擇 [J].重慶醫學,2013,28 (27):3214-3216+3218.
[2]洛佩,呂肖鋒,程千鵬,等.實時動態胰島素泵對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調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53-55+60.
[3]趙利華.胰島素泵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36例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10):165-166.
[4]顏秀娟,謝倩,劉曉星,等.胰島素泵治療初診糖尿病38例臨床療效及護理對策[J].中國藥業,2014,23(23):113-114.
[5]陳燕.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9):322-323.
[6]陳華,辛寧.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泵治療的臨床診治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4,6(12):65-66.
[7]劉秀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5):115.
[8]胡燕.胰島素泵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的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21):201.
R587
A
1672-4062(2016)08(b)-0115-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6.115
夏燕華(1981.10-),男,湖南永州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內分泌臨床診療工作。
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