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明 鄭芬芳(江西省萬載縣白水鄉衛生院 萬載33607;江西省萬載縣人民醫院急診科 萬載33600)
基層衛生院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經驗分析
陳芳明1鄭芬芳2
(1江西省萬載縣白水鄉衛生院萬載336107;2江西省萬載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萬載336100)
目的:分析總結基層衛生院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經驗。方法:選取2015年1~10月我院門診及住院高血壓患者60例,均予以降壓藥物治療聯合健康干預,評價其治療效果。結果:60例患者中,40例為顯效,17例為有效,3例為無效,總有效率為95.00% (57/60);治療后患者的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結論:在基層衛生院高血壓治療中,加強健康干預對于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具有價值。
高血壓;治療;健康干預;基層衛生院
高血壓是血壓水平持續升高所致疾病,以中老年人群較為多見,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高危因素。目前,臨床治療高血壓的方法主要是采取降壓藥物口服治療[1]。臨床研究顯示,高血壓的發生與遺傳、環境、飲食、體重及患者年齡等多因素密切相關[2]。因此,在口服降壓藥物治療高血壓的同時,科學合理的健康干預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60例基層衛生院門診及住院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情況,旨在為基層醫務工作者的高血壓治療工作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10月我院門診及住院高血壓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35~85歲,平均(53.41±3.98)歲;病程2~30年,平均(12.36±4.05)年;高血壓分級:22例1級,29例2級,9例3級。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均能夠配合臨床治療、干預和隨訪評估。
1.2治療方法
1.2.1高血壓分級治療 (1)高血壓1級患者(SBP 為140~159 mm Hg和/或DBP為90~99 mm Hg),且未見明顯心血管疾病發病危險因素,例如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僅予以健康干預,幫助其健康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2)高血壓2級患者(SBP為160~179 mm Hg和/或DBP為100~109 mm Hg),如存在其他致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予以單一用藥治療配合健康干預。(3)高血壓3級患者(SBP為≥180 mm Hg和/或DBP≥110 mm Hg),立即住院采取規范系統化治療及健康干預。
1.2.2藥物治療遵循個體化用藥方案治療,用藥前常規測定患者的血壓水平及血壓波動狀況,評估心腦血管并發癥情況、是否存在靶器官損害等,以選擇最佳降壓藥物治療方案。常用降壓藥物類型有沙坦類、利尿劑類以及β受體阻滯劑等。單一用藥方案多選擇硝苯地平緩釋片口服,劑量為10 mg/次,2 次/d,此后根據血壓控制效果以及藥物副作用酌情調整劑量,以達到降壓效果為止。聯合用藥方案需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結合藥物禁忌癥、聯合用藥反應等酌情選擇聯合用藥方案,通常選擇兩藥聯合方案治療,例如硝苯地平聯用卡托普利、特拉唑嗪、厄貝沙坦等。用藥劑量從最低劑量開始,此后根據患者的降壓效果與用藥反應逐步增加劑量。
1.2.3健康干預(1)心理疏導:高血壓具有病程長、病情進展緩慢、合并癥或并發癥多及治愈難度大等特點,患者得知自己患病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擔憂及恐懼等負性情緒,心理壓力較大,甚至對治療存在抵觸、暴躁情緒,嚴重影響治療方案的執行與治療效果。因此,治療期間應注重心理干預,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鼓勵其抒發內心的情緒,予以針對性疏導和安慰,耐心解答其疑問,減輕其心理壓力,主動配合治療。同時,向患者家屬講解心理干預對病情康復的重要性,鼓勵家屬盡量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促進病情康復。(2)健康教育:定期組織患者參與免費高血壓知識講座、咨詢,在社區粘貼海報、發放宣傳資料或廣播宣傳等形式,向患者介紹高血壓的發病原因、危險因素、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常用藥物、健康行為方式等,提高患者對疾病與治療干預的正確認識。著重強調合理飲食、適當運動與規律作息對于病情康復的重要性,鼓勵患者戒煙限酒,維持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堅持膳食均衡,少食酒、熏肉、牛肉、花生、巧克力及油炸食物等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日常飲食盡量選擇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高蛋白的飲食。確保睡眠休息充分,積極控制肥胖,并適當參與力所能及的運動鍛煉,如適當的勞動、慢跑、散步等,以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促進病情康復。(3)用藥干預:強調長期、規律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督促其按時、按量正確服藥,指導其掌握藥物反應自我觀察方法,一旦發現異常立即聯系醫生進行干預處理。
1.2.4定期隨訪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定期通過電話、短信、家訪以及門診等形式進行隨訪,隨訪頻率為1~2次/周,以便及時評估患者的降壓效果與生活行為方式改善情況,并根據隨訪結果進行適當調整和鞏固,以改善干預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干預前及干預6個月后,測定和統計患者的24 h平均SBP以及DBP。根據血壓水平變化進行療效判定。
1.4療效標準顯效:治療后DBP降低>20 mm Hg或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治療后DBP降低<20 mm Hg但達到正常水平,或SBP降低>30 mm Hg;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5統計學分析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60例患者經治療干預后,40例為顯效,17例為有效,3例為無效,總有效率為95.00% (57/60)。
2.2血壓水平變化治療后患者的SBP、DBP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 Hg,±s)

表1 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 Hg,±s)
時間 SBP DBP治療前治療后165.78±12.68 129.97±6.65 98.32±4.13 82.19±6.68
高血壓致病因素復雜,且危害性較大,如不及時治療可能累及心、腦、腎等多臟器系統。高血壓的干預治療過程較長,患者的心理負擔較重,容易出現遵醫行為不高等現象,影響治療效果[3]。因此,完善對高血壓患者的社區預防干預是基層衛生院治療高血壓的基本前提。通過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能夠增加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認識,提高其主動防病和治病意識。同時,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也是確保降壓效果及降低血壓波動的關鍵。通過心理干預及健康宣教能夠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督促其養成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從而更好地預防血壓波動[4~5]。
藥物治療是大部分高血壓患者的必要治療手段,但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合理用藥,《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版)[6]指出,對于1級高血壓(輕度)患者多可通過生活行為干預而控制血壓水平;而對于中、重度(2~3級)高血壓患者,則需要配合降壓藥物干預。本研究針對患者的高血壓分級,采取個性化用藥方案,同時配合藥物干預,提高患者的遵醫囑用藥行為,獲得良好效果。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的SBP及DBP均明顯降低,總有效率高達95.00%,療效滿意。
綜上所述,基層衛生院治療高血壓的關鍵在于完善健康干預,針對病情嚴重程度采取個體化治療方案,可獲得良好療效。
[1]唐燕飛,何小鏡.基層門診高血壓藥的使用情況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8):195-196
[2]劉義.120例基層衛生院治療高血壓臨床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下半月),2015,14(3):9-10
[3]徐文娟.基層衛生院治療高血壓288例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19):2525-2526
[4]彭燕.基層醫院高血壓治療現狀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 128-129
[5]常坤.基層醫院高血壓治療的臨床研究[J].醫藥前沿,2014,4(8): 159-159
[6]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79-616
R544.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6.038
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