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京召開專題座談會,就網站履行網上信息管理主體責任提出八項要求,其中包括加強對彈幕等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上線的安全評估。
彈幕內容低俗化已經成為許多視頻網站的問題,加強對彈幕的安全評估,是保障網絡安全的現實需要。
如何對彈幕進行評估?鑒于彈幕的社交載體功能,它所營造的歡樂氛圍以及網絡公共空間屬性,設置關鍵詞進行屏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劉慧慧(北京金誠同達[上海]律師事務所)
彈幕擴展了觀賞、閑聊和討論節目內容的方式,并賦予評論實時性,為用戶營造了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虛擬同期觀看體驗。彈幕受眾集中于15~29歲的年輕互聯網視頻用戶,這些受眾大多思想前衛、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時也容易被不良言論影響,成為不雅彈幕的“接班人”。
違法彈幕不少,一些有違相關法律或涉及不健康內容的發言不受監控、不加限制地出現在彈幕上,會嚴重降低視頻的觀賞性。如果用戶選擇關閉彈幕,但有趣味、有價值的彈幕內容也會一起被屏蔽。
要對“轉瞬即逝”的彈幕進行安全評估,同時不破壞原有的特點,確實存在一些困難:
首先,監管尺度與彈幕的即時性難以兩全。要監管,就需要時間過濾。評估準備、評估主體、目標、范圍、標準等,都需要時間去制定和完善,而評估報告、結果也需要時間去公布。實時過濾技術是否跟得上觀眾多元化評論的速度,還需要技術人員的解答和努力。
其次,加強語言文明監管,過濾不適宜的信息,同時保留觀眾體驗彈幕的樂趣,這些要求讓彈幕內容的甄別相當困難。
再次,彈幕監管的重任必將落在網絡平臺上。從法律上看,國家監管部門如何授權網絡平臺進行監管,監管不力將承擔什么責任,如何界定監管不力,彈幕的發射者違反監管要求該承擔什么責任,一系列現實難題擺在眼前。
雖然艱難,也要推進,而且對彈幕進行監管還有其他的益處。對彈幕進行安全評估,勢必出臺相應的網站審核制度,而彈幕視頻網站版權的兩個來源:一個是外鏈自其他網站的視頻版權,一個是首發于本網站的視頻版權,網站審核制度勢必促進彈幕版權的良性發展,促進網站首發視頻原創作者的利益保護。
陸峰(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副所長)
彈幕出現至今一直具有旺盛生命力,這說明切實的社會需求在拉動。但在使用中,彈幕也凸顯出了一些問題:
針對彈幕管理的行業規章和法規缺失。當前彈幕發展處在一種無序狀態,利用彈幕發表低俗、違法言論嘩眾取寵的行為雖已成過街老鼠,但是相關部門尚無有針對性的辦法進行管理。
平臺服務提供商缺乏自律。考慮人氣和商業價值,平臺服務提供商對違規違法彈幕缺乏監管,平臺自我監管流于形式。
傳統的政府監管模式難以適應發展需求。線下、手工、巡檢等傳統模式,難以跟上當前網絡化、平臺化、即時化的互聯網服務監管需要,亟待更新,借助網絡化、平臺化和即時化的手段提升監管能力。
此次網信辦提出對彈幕等進行安全評估,旨在對網絡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預先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和估測,以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在對彈幕實行網絡安全評估前,應確立幾項原則:一是安全評估宜粗不宜細。評估內容應該是原則性的,評估制度必須等成熟之后才能出臺,而互聯網服務創新發展變化很快,有可能制度出來后,服務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之前的評估制度和方法已經不適用,因此拿來作為標準的東西只能是十分原則的,保證一個時期內不變的;二是把握好保障言論自由和加強政府監管兩者之間的平衡點,讓監管更好地護航產業發展和服務人民。三是彈幕作為互聯網服務的新業態,也要遵循互聯網創新發展規律。評估彈幕的安全,不能阻礙其技術上繼續發展創新,要在鼓勵創新發展和加強規范管理之間把握好度。
謝永江(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
彈幕本質上還是一種網絡互動形式,以前流行的論壇是樓上樓下的文字互動,現在形式變得更加及時,但本質沒變。網絡平臺曾嘗試設置關鍵詞屏蔽違法言論的方法,但實踐起來,彈幕參與人數眾多,發言頻率高,而管理員數量、屏蔽手段往往有限。
使用關鍵詞有很大的局限性。彈幕參與者通過符號、短語、縮略語、同義詞替換等靈活多樣的網絡語言表達形式,使既有的語義分析、關鍵詞鎖定等干預手段并不能起到有效的監管作用。屏蔽關鍵詞還會造成正當信息“無辜”被屏蔽,與此同時真正的違法言論也不能百分百過濾掉。對于處理突發事件,針對性地采取屏蔽手法或許可以起到控制違法言論擴散的效果,但是在日常彈幕言論管理中并不適合。人工去判斷一些模糊的言論,目前看來還在所難免。
對于網絡言論的管理,網站做好日常基礎管理最重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草案)》提出網站要建立用戶日志保存制度,對于用戶發表的言論保存六個月。有保存制度,言論就可以調取,有違法言論就可以獲取證據。
因此,管理部門更重要的工作是要求彈幕網站做好基礎管理工作,包括用戶信息的審核、用戶日志的保存、有沒有建立公共信息巡查制度、發現違法信息有沒有進行屏蔽或者斷開連接、對經常發不良信息的用戶賬號是否協商關閉等,這些日常的基礎工作做好了,不管是彈幕還是出現其他新的互動形式,言論風險都會在可控范圍內。
朱巍(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中心研究員、副教授)
目前的網絡直播、彈幕等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存在很多問題:第一,侵犯諸如隱私權在內的人格權利;第二,有些內容涉及不應該公開的領域,屬于泄露商業機密和國家機密行為;第三,一些內容涉及暴恐信息,危害社會穩定,惡意引導輿論。
對彈幕進行安全評估,主要是解決網絡直播、彈幕內容合不合格的問題,是在設立一個標準。安全評估主要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是技術方面,以前技術上是達不到檢測控制直播、彈幕內容的,要發展技術不再利用人工進行安全檢測;第二是制度層面,用戶在遇到不良內容時,點擊舉報后很少收到反饋,現在要具體規定舉報后多長時間平臺必須作出回應;第三在監管層面,平臺儲存器、隱私權的侵犯、信用評級等都要做好監管,這是一個體系,需要全方位的監管,僅僅一兩個措施很難奏效。
網絡安全評估很難設立統一的標準,還需企業自己摸索適合自己的最佳實踐方法。加強彈幕網站的自律,建立過濾機制,可以參照微信群、QQ群對違反群規網民的處罰機制,網絡平臺充當起群主角色,凡是開通彈幕的視頻必須有管理員,并可以設置舉報臺、投訴臺,一經發現違規違法,首先是警告,再犯便禁言、封號、列入“黑名單”。對那些發射嚴重違法內容彈幕的網民,平臺可以將其上報給國家監管部門或其他權力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