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炎,冷敷還是熱敷?
我有膝關節炎,我覺得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當時確實疼痛有所緩解,但第二天疼痛繼續,甚至疼痛加重。那到底該熱敷還是冷敷?
重慶 張女士
答:冷敷和熱敷,是物理治療的兩個方面,人們似乎在應用上有些難以抉擇。冷敷會導致血管收縮,肌肉的血流變緩,長時間的冷敷會引起肌肉痙攣,但可以止血,消除滑膜炎癥,促進軟骨、肌腱內的膠原組織恢復和重建。相應的,熱敷會導致血管擴張,肌肉滑膜組織充血,雖可緩解肌肉痙攣,但會加重炎癥和出血,尤其是關節炎的急性期炎癥期間,過熱會導致病情加重。
下面舉兩個例子,說一說熱敷的壞處。其一,某青年男子從高處墜地,右足跟疼痛,村醫給男子用熱酒進行挫擦、揉捏。當男子來醫院就診時已全下肢腫,皮下青紫,X線顯示跟骨骨折。這無疑是熱敷導致出血,而且出血量很大,如果就診時間再晚些,可能會發生筋膜室綜合癥,后果嚴重。其二,某老年女性右膝重度骨性關節炎,反復發作多年,某次受寒后出現膝關節劇烈疼痛,自行熱敷后卻更加腫脹,到門診做關節穿刺,穿刺液竟然是血性的。可見急性期關節內的滑膜是充血的,也很脆弱,遇熱即破,出血不止。
由此可見,在絕大多數的急性期損傷和至少半數的慢性勞損情況下,冷敷是沒有錯的,反之可能會很糟糕。只有半數的關節慢性疼痛情況下,可熱敷。對于慢性期的疼痛,包括熱水、熱療、蠟療、中藥熏洗,只有掌握好時間,才有利于炎癥因子的排出,起到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要記住一條經驗,急性炎癥像火苗一樣,應該去滅火,而不是加熱。對于處在中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作期,也就是關節比平時腫脹伴有疼痛劇烈的情況下,患者在自行護理時要慎重,在不能明確冷敷或熱敷的情況下,最好什么都不做,只需靜養休息,然后及時找醫生幫助診斷和治療。
打哈欠為何下巴有脫臼感?
最近只要一打哈欠,脖子和下巴交匯處就會有輕微的脫臼感,打噴嚏也會這樣。請問這是什么原因?平時注意些什么才不會“脫臼”?
四川 曾先生
答:您的這種感覺不是下巴脫臼,而是顳下頜關節有問題。如果咀嚼食物時,兩側耳前疼痛,張口受限,很可能是顳頜關節脫位。排除關節問題后,則考慮有可能是頸椎問題。
顳頜關節前方結構較弱,又無韌帶加強,在強力張口時容易使下頜骨的髁狀突向前方移位。無論是張口、閉口、前伸、后縮或側方運動,左右兩側的顳下頜關節都始終是同時活動,所以顳頜關節脫位一般均為兩側同時發生。一旦發生上述情況后,建議去醫院做個雙側顳下頜關節X光片,看看是否出現脫位。
急性脫位應予及時固定,用繃帶作顱頜固定,限制張口2~3周。平時意保護關節,避免大口咬蘋果等食物,打哈欠時用手托住下巴。另外,可以多做咬合運動,比如嚼口香糖等。其實顳頜關節脫位并不可怕,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多注意一點的話,顳頜關節脫位的發生還是很容易避免的。
胰腺癌晚期吃不下飯咋辦?
我一位親戚是胰腺癌晚期患者,化療了2次。由于胃竇部黏膜、幽門、十二指腸乳頭以下降部黏膜充血、腫脹、粗糙、糜爛,腫瘤壓迫十二指腸,吃不下飯,請問該如何解決?
黑龍江 郭先生
答:晚期胰腺癌患者自身病情、腫瘤壓迫、化療反應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進食,導致患者吃不下飯。可以嘗試采用十二指腸內支架或者經皮內鏡下空腸造瘺術解決進食問題,如失敗或不能接受,可采用腸外營養予以維持。
因胰腺癌浸潤壓迫所致的十二指腸梗阻可導致進食困難,進而導致營養失衡而加重病情。使用內支架安置成形治療能有效緩解十二指腸梗阻,迅速恢復飲食,與傳統外科改道手術相比,具有操作安全、并發癥少、適應癥廣的特點,為提高晚期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其生存時間,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十二指腸的迂曲多折也增加了內支架安放的難度,若腫瘤壓迫致膽道梗阻,應同時考慮安放膽道支架。
經皮內鏡下胃造瘺術(PEG)及內鏡下空腸造瘺術(PEJ),可以改善胃腸內營養和胃腸內減壓。較之傳統的鼻胃管或鼻空腸營養,PEG及PEJ可有效減少胃食管反流和吸入性肺炎的發生,避免了鼻胃管對鼻咽部的刺激,減少長期壓迫所致的鼻咽、消化道糜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