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新斌(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 上海200011)
某船多機艙輔助設備中央冷卻系統設計
萬新斌
(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 上海200011)
針對某船多機艙設備的設置情況,對輔助設備中央冷卻系統的形式、水系統的設計、中央冷卻器的設計、壓力、流量調節裝置的設計、系統的冗余設計進行分析和研究,形成針對該船的輔助設備中央冷卻系統設計方案,并對系統的控制策略進行了介紹。
多機艙;輔助設備;中央冷卻系統
冷卻水系統作為船舶動力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為船舶設備運行提供足夠的冷卻水,以保證船舶在運營過程中各設備處于正常的可控溫度范圍內[1]。如果船舶動力輔助設備和電站柴油機的低溫冷卻水均采用海水進行冷卻,容易產生管路腐蝕嚴重、維修工作量大、維護費用高等問題。
船舶中央冷卻系統,是采用淡水作為柴油機的低溫冷卻水,同時對船舶的輔助設備進行淡水冷卻,用海水對淡水進行集中冷卻的形式。因其具有以下優點:維修簡單、費用低、可靠性高、運行安全,尤其是海水管路短、腐蝕少、有利于機艙布置和實現自動控制等,所以日益為軍民艦船廣泛采用。
某型船設有前主機艙、后主機艙和后輔機艙共三個機艙,并設有前后主電站,分別位于前主機艙和后輔機艙內。由于正常運行過程中的主機轉速變化范圍較大(進一轉速與進五轉速相差約300 r / min),同時按主機制造廠要求,主機采用單獨的低溫冷卻水系統。需要系統提供冷卻的輔助設備為:主發電機組、停泊發電機組、主空壓機、高壓空壓機、大氣冷凝器、單位式空調、貨油泵軸承及齒輪和貨油泵隔艙傳動裝置等。為了減少對設備的腐蝕,因此采用中央冷卻系統對上述輔助設備進行冷卻。
該船在前后主電站各設3臺主發電機組,在最大任務工況下,前后主電站均需2臺主發電機組投入工作,再加上其余輔助設備,中冷系統負荷較大。因此,在該船前主機艙和輔機艙各設置1套中央冷卻系統。在最大任務工況下前后兩套輔助設備中央冷卻系統均需運行;在1臺主電站運行的情況下,通過1套中央冷卻系統即可實現對本站主發電機組和全船其他輔助設備的冷卻,前后兩套中冷系統可以互為備用。

圖1 標準式中央冷卻系統原理
該船輔助設備中央冷卻系統采用標準式中央冷卻系統,其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低溫淡水在中央冷卻器中與海水進行熱交換,高溫淡水在缸套水冷卻器中由低溫淡水冷卻,系統中僅有中央冷卻器使用海水冷卻[2],提高了防腐蝕性能。
中央冷卻系統的水系統包括低溫淡水系統和海水系統,均可分為定水量系統和變水量系統[3]。由于定量系統的冷卻水循環總量不變,能耗較大,因此該船水系統均采用變水量系統,其中低溫淡水系統采用變水量和定水量相結合的水系統。

圖2 變流量淡水系統原理
該船低溫淡水系統的基本原理如圖2所示。當發電機組運行的數量變化時,機帶泵隨之進行啟停,系統的低溫淡水總量也隨之變化。由于除發電機組以外的中冷系統冷卻設備多達33個,且均需系統設置的電動泵進行冷卻,如采用變水量系統,水泵配置復雜且系統控制較為繁瑣,因此該船除發電機組以外的輔助設備采用定量淡水系統。前后兩套中央冷卻系統均設置兩臺輔助設備低溫淡水泵,其中一臺水泵運行即可對前、后主機艙、后輔機艙及泵艙的所有輔助設備實現淡水冷卻。
海水只在中央冷卻器與淡水進行熱交換,用戶較為單一,可以通過中冷器淡水出口溫度來調節海水泵的流量。考慮到降低控制系統的復雜程度,同時提高系統的可靠性,每套中央冷卻系統設置2臺雙速中央冷卻海水泵,一用一備。在負荷較低的工況下采用一臺海水泵的低速工況即可,在高負荷工況下,采用一臺泵的高速工況;在停泊工況時可用海水泵的低速工況進行冷卻,不需另外設置停泊用中央冷卻海水泵,降低了系統的裝船成本。
經估算,該船機組和設備在額定工況時需要的總換熱量為6 000 kW,由于換熱量較大,若采用一個換熱器,其外形尺寸和重量均較大,因此每套系統設置兩個換熱器,每個換熱器的額定換熱量為3 600 kW(總換熱量的60%)。
中央冷卻器可采用管殼式冷卻器和板式冷卻器兩種。經初步測算,管殼式冷卻器和板式冷卻器的技術參數見表1。
由表1可知,在同樣的換熱量下,由于板式換熱器具有較大的換熱系數,其換熱面積、外形尺寸和質量均較小。另外板式冷卻器如采用鈦合金板,其防腐蝕性能優于管殼式冷卻器(冷卻盤管為銅管或B10);因此,從性能、外形尺寸和重量等方面考慮,該船采用板式冷卻器作為輔助設備中央冷卻器。
土木工程建筑結構的設計合理與否,關乎到建筑施工是否可以得到順利開展與建筑本身是否可以得到有效應用。但是在具體施工過程中,由于設計方案中一些具體標識不夠規范與標準,使施工的相關人員產生誤解,影響到設計方案的正確運用,使建筑結構設計價值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這需要設計人員對后續設計工作的開展加強重視,與施工方保持良好的聯系,保證設計方案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

表1 兩種冷卻器的技術參數
該船在運行過程中,為滿足各種作業任務的用電需要,發電機組的數量需隨之進行相應調整。淡水系統中的流量和壓力將發生變化,為防止淡水管路發生回流、冷卻水不流動或搶水等,需要保持冷卻水回水管路中的壓力和各設備進口處的流量基本穩定。
針對以上問題,以往的做法是在設備進、出口管路上設置節流孔板,由人工調節。節流孔板一般在系統最大運行工況下進行調試并設定,由于該船中冷系統設備多、工況多變,設備相互之間影響較大,如在管路上設置節流孔板,則數量較多,易產生操作麻煩、調節困難等問題。
基于以上原因,該船采用自力式調節閥。這種閥門根據前后壓力的變化,即可自動對閥門開度進行調節,不需提供另外的動力源,大大簡化控制裝置的要求,操作簡單方便[4]。由于發電機組低溫淡水流量較大,為保持回水總管內壓力相對穩定,該船在發電機組的出口管路上設置了自力式壓差調節閥,用于自動保持回水總管內淡水壓力的恒定。對于各輔助設備,為保證負荷變化時自動保持設備冷卻水量恒定,防止搶水現象發生,在各冷卻水進口支管上設置了自力式流量調節閥。
在部分工況下,前、后兩套輔助設備中央冷卻系統中運行一套即可滿足該船輔助設備的冷卻需要。每套中冷系統設有兩臺中央冷卻器,在低工況下運行一臺中央冷卻器,在高工況下運行兩臺中央冷卻器,前后兩套系統可以互為備用且控制相互獨立,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可靠性。
為了提高系統的控制精度,在每臺中央冷卻器的淡水出口管路(非混合后的出口總管)上各設置一臺調溫閥,以保證各設備進口低溫淡水溫度的基本穩定;為了提高控制系統的可靠性,防止誤報警和誤動作,在中央冷卻器的淡水出口總管上設置兩個溫度傳感器,以實現對海水泵的控制;在每臺淡、海水泵的出口管上各設置兩個壓力傳感器,監控水泵的運行情況。
控制系統的部分硬件如PLC控制器、C PU、IM153模塊、連接器等采用主動冗余切換的設計方法;軟件具有一定的容錯運行能力和故障報警自動切換備用的功能。
這些措施均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以保證中冷系統始終處于連續穩定的運行狀態。
通過以上分析,形成該船輔助設備中央冷卻系統的初步方案(如圖3所示)。

圖3 輔助設備中央冷卻系統方案圖
系統通過對淡水泵、海水泵的出口壓力和泵的運行狀態,以及中央冷卻器淡、海水進出口溫度、發電機組出口淡水溫度及機組運行狀態、三通閥開度等參數的監測和對淡、海水泵的遙控,實現前、后兩套中央冷卻系統的自動控制。系統主要設備的控制策略如下:
6.1 海水泵的控制
6.1.1 運行控制
人工啟動發電機組運行所在艙的一臺海水泵,然后轉為自動狀態,根據三通閥總管出口低溫淡水溫度T對系統進行控制:
T<10℃,低溫報警;
T<25℃,海水泵停止使用;
25℃≤T<34℃,保持一臺海水泵處于低速運轉狀態;
T≥34℃,保持一臺海水泵處于高速運轉狀態;
T>36℃,高溫報警。
6.1.2 選擇控制
海水泵工作狀態為一用一備。每次裝置優先啟動兩臺水泵中運行時間較短的一臺,當該臺水泵發生故障時,另一臺水泵將自動切換使用,并發出水泵故障報警,待正常建壓后再關閉故障水泵。
當一臺海水泵發生故障、備用泵也同時發生故障時,系統由人工轉為另一艙控制,并轉為手動控制模式。
6.2 三通閥的控制
三通閥的開度根據其對應的低溫淡水出口溫度T進行調節:
T<25℃時,三通閥冷卻口保持0%開度,淡水不經過中冷器直接進入下次循環;
25℃≤T≤34℃時,三通閥開度根據T值進行PID控制調節,控制目標為33±1℃;
T>34℃時,三通閥冷卻口保持100%開度,淡水全部經過中冷器后再進入下一次循環。
中央冷卻系統因具有較好的防止海水腐蝕能力,日益為軍民艦船廣泛采用。本文針對某船多機艙設備的配置情況,對中央冷卻系統基本型式的選擇和水系統的設計、中央冷卻器的選型設計、壓力、流量調節裝置的選型設計、系統的冗余設計進行分析和研究,形成針對該船的中央冷卻系統設計方案,并對系統的控制策略進行介紹,為其他艦船同類系統的設計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該系統中淡水側除發電機組以外輔助設備的低溫淡水能否采用變流量系統,還需結合后續使用情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1] 杜磊.基于陸上機艙的中央冷卻水系統設計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 陳偉智.某船中央冷卻系統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9-10.
[3] 周振宇.船舶中央冷卻系統淡水側水系統設計分析[J].機電設備,2013(2):42-45.
[4] 田志定.自力式調節閥在艦船中央冷卻系統中的應用研究[J].船舶與海洋工程,2013(2):44-46.
Central cooling system design of auxiliary equipment for multi engine room ship
WAN Xin-bin
(Marine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anghai 200011, China)
Based on the equipment instalation for a multi engine room ship,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system mode, and the design of the water system, the central cooler, the pressure, the flux adjustment and the system redundancy for the auxiliary equipment central cooling system. It then proposes the design scheme and introduces the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system.
multi engine room; auxiliary equipment; central cooling system
U664.81+4
A
1001-9855(2016)04-0063-05
10.19423 / j.cnki.31-1561 / u.2016.04.063
2016-03-03;
2016-04-15
萬新斌(1981-),男,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艦船輪機研究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