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末清初金陵繪畫再研究

2016-09-10 00:58:05呂曉
中國書畫 2016年5期

◇ 呂曉

明末清初金陵繪畫再研究

◇ 呂曉

一、明清之際金陵畫壇的特殊地位

作為六朝古都,南京曾在中國繪畫史上書寫過輝煌的篇章,三國時期的曹不興,魏晉南北朝時的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五代的顧閎中、周文矩、王齊翰、徐熙、董源、巨然。到了明代,南京成為朱元璋最初立國之地,曾在宮廷中聚集了一大批畫家,“浙派”開派大師戴進曾在此活動過,金陵畫壇大有一振之勢,惜不久成祖朱棣將首都遷往北京。不過南京仍是明朝的留都,保留了一套完整的官制,仍然是南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每三年一次的鄉試在這里舉行,士子匯集,文風極盛,流風所被,遍及秦淮。一些位高權重的皇親國戚和開國功臣及其后代仍活躍于此,為文化藝術提供持續的贊助。因此,在遷都北京后,“北京雖為宮廷之所在,為職業畫家夢想事業的理想終點,但金陵卻是浙派畫風及畫家的真正中心”〔1〕。聲振朝野的“浙派”名家之一吳偉便長期居留于南京,影響了一大批畫家,出現了史忠、徐霖、李著、李葵、汪質等畫家。嘉靖(1522—1566)中期后,來自吳門的文人士大夫躍升為金陵文化界的主流,他們將蘇州的吳派文人畫風引入金陵,并逐漸控制了金陵〔2〕。明代后期,尤其是進入17世紀后,南京作為東林黨和復社的主要活動地,其作為全國文化重鎮的地位顯現出來。

除了金陵本地的畫家外,從16世紀末開始,各地的畫家為南京繁榮的商業和文化所吸引,陸續流寓南京。比如來自福建莆田的吳彬、曾鯨,來自浙江四明(今寧波)的畫家高陽。

[清]胡山居圖29.2cm×35cm 紙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胡慥。鈐印:石公(朱)

明末,如火如荼的農民運動和關外清軍不斷的侵擾使明帝國陷入混亂之中。在農民起義的恐慌中,南京堅固的城池使其處于相對的安定之中,吸引大批的文人和畫家移居于此,成為很多士家大族避難的首選地。如和州的戴本孝,其父戴重有先見之明,認為和州遲早會遭到流寇的騷擾,于是舉家遷至南京〔3〕。崇禎七年(1634)秋八月,張獻忠的起義軍進逼江淮,桐城汪國華、黃文鼎、張儒等人因不堪官神欺壓,率眾揭竿響應,大姓紛紛流徙〔4〕。桐城方氏如方文、方以智、方亨咸等相繼遷往南京。又如來自湖北孝感的程正揆在崇禎九、十年(1636、1637)間,把家屬搬到南京居住,很可能也是為了躲避農民起義斗爭的鋒芒〔5〕。一些職業畫家也紛紛寓居于此,如武林派之首藍瑛,來自蘇州的鄒典、張修、謝道齡,來自松江的葉欣等。南京成為安徽、婁東、杭州、江西、福建等各地書畫家的集散地。吳派、徽派、武林派的畫風都因為人員的流動帶到南京。他們不同的繪畫風格和面貌使金陵畫壇呈現兩種主流畫風并行甚至混融的局面。

明清易代,將古都金陵推至時代的聚光燈下。作為明代留都,南京在大批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一些北方的官員在甲申之變后,紛紛南下,第一個南明政權也在此粉墨登場,雖不能阻擋清軍的揮師南下,但也使南京成為遺民向往的中心。各地畫家紛紛涌向金陵,后來在此活躍的畫家幾乎都是從外地流寓此地,如髡殘、程正揆、龔賢、石濤、程邃、戴本孝等。再加上清初,在南京形成了以周亮工為中心的藝術圈,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大批畫家短期來此作畫與交流,新安、揚州、浙江、福建甚至包括正統派活躍的太倉地區的畫家都曾聚集于此,使南京成為清初畫壇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可見,大量外地畫家流寓金陵是金陵畫壇興盛的主要原因,龔賢便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在題高岑的畫時說:“畫至今日,金陵可謂極盛矣。前此之文沈鄒董,皆產于吳,比之三君八龍。一時星聚兩王鐘山之陽,淮水之涘,含毫吮墨者不啻百家,加以宦游寓公,指不勝屈。”〔6〕

[明]董其昌 山水圖卷19.1cm×112.4cm 紙本墨筆 1599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己亥正月,在苑西墨禪室畫。甲辰上元前二日,遇戴長明重展題。其昌。題跋:此與《江上愁心詩意圖》真成雙璧也。照。鈐印:任坨(朱)

現據畫史記載,將明末清初活動于南京的畫家列表于下:

南京本地畫家:1.魏氏一門:包括其父魏堯臣,其子魏之璜、魏之克、魏珠;2.朱之蕃及其徒陸壽柏;3.盛胤昌及其子盛丹、盛琳;4.朱翰之、朱知父子;5.胡氏一門:包括胡宗仁、胡宗義、胡宗禮、胡宗智、胡宗信、胡耀昆、胡起昆、胡玉昆、胡士昆,及其宗人胡慥及其子胡清、胡濂和其徒陸逵;6.樊氏一門:包括樊沂、焚圻兄弟,樊圻之子樊云,樊圻之徒鄭濂、鄭淮;7.高氏一門:包括高阜、高岑兄弟,高遇(阜子),高蔭(岑子)、何亢宗(高岑弟子);8.青樓畫家:包括卞賽、卞敏、范玨、馬守真、寇湄、董白、薛素素、顧眉;9.其他:夏森、施霖、姚若翼、孫謀、陳丹衷、張遺、張風、楊亭、蔡澤、劉邁、顧惺、柳堉、周敏求、周亮工、周璕、武丹、武弁等。

外地流寓的畫家:1.福建:吳彬、曾鯨、曾沂(鯨子)、曾鎰(鯨孫)、翁陵;2.浙江:四明(今寧波)的高陽,山陰(今紹興)的姚允在,秀水(今嘉興)的王概、王蓍、王臬兄弟三人,嘉善的方維;3.貴州:馬士英、楊文聰;4.江蘇:吳縣(今蘇州)的葛一龍,張修,鄒典(鄒喆父)、鄒喆、鄒坤(鄒喆子)、鄒冰(鄒坤子)祖孫四代;謝道齡、謝成、謝靖孫祖孫三代;昆山的龔賢、龔柱父子;揚州的宗灝;華亭(今上海)的陳舒、葉欣等;5.安徽:桐城的方以智、方亨咸,休寧的胡正言,歙縣的凌畹(方維弟子)、程邃等;6.湖北:程正揆;7.湖南:髡殘;8.江西:吳宏;9.北京:陳卓;10.其他。

這些畫家按身份、畫風、師承等可以分為兩大類:職業畫家群體和文人畫家群體。職業畫家群體按時間又可分為活躍于明代的先驅畫家和以“金陵八家”為代表的第二代畫家及“金陵八家”后代、弟子和其他第三代畫家。其中先驅畫家中包括魏之璜、魏之克、吳彬、曾鯨、鄒典、謝道齡、夏森、葛一龍、姚允在等,明末從各地流寓金陵,畫風來源不一,風格多樣,尚未形成明顯的地域特色。清初,以“金陵八家”為代表的第二代職業畫家才開始建構起金陵畫壇的主流畫風。文人畫家群體按畫風也可分為幾類:其一是崇尚簡逸畫風的朱翰之、楊文聰、方以智和方亨咸等;其二是“金陵二溪”程正揆和髡殘;其三是個性派畫家,以張風和胡玉昆為代表;其四是其他傳承文人畫風的畫家。另外,在金陵真正可以稱為一個派別的是師承龔賢或受其影響的“龔派”。

明末清初在金陵畫壇活躍如此眾多的畫家,但人們在談論這段畫史時第一時間想起的還是“金陵八家”,金陵八家到底是哪八家,為什么會成為明末清初金陵畫壇的代表呢?

二、再論“金陵八家”,兼與陳傳席先生商榷

關于“金陵八家”的構成問題,筆者已發表多篇文章,認為周亮工是“金陵八家”的首評者,王弘撰《西歸日札》中的“善畫八大家”是關于“金陵八家”最早、最準確的記載,其組合是張修、謝成、樊圻、樊沂、高岑、吳宏、鄒喆、胡慥。中國知網顯示:筆者2004年發表于《美術研究》的《周亮工“金陵八家”說考辨》一文被下載315次,引用12次,2009年發表于《美苑》的《試論“金陵八家”說的形成與演變》一文,下載173次,被引用4次。2010年的博士后出站報告《明末清初金陵畫壇研究》被下載1035次,被引用4次,而且該書2012年在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后,印刷的2000冊已售罄。2010年,筆者參加由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辦的“秣陵煙月—明末清初金陵畫派學術研討會”,當時的展覽說明中,也列舉了王弘撰記載的“金陵八家”組合,說明筆者的觀點受到學界的重視和廣泛傳播。但近日偶然讀到陳傳席先生2015年發表于《美術大觀》的《關于“金陵八家”諸問題》一文,陳先生在唯一的一條注釋里說:

此文曾呈送美國龔賢研究專家吳定一博士,吳博士閱后很贊成我的看法,并且告訴我,他曾查到清人王弘著作《西歸日札》(成書于 1662 年)其中明確地記有“金陵八家”,也是陳卓等八家,沒有龔賢。吳博士研究龔賢幾十年,沒見過當時記載中說過龔賢是“金陵八家”之一,而都說陳卓等為“金陵八家”。龔賢為“金陵八家”之一是后來不了解情況的人說的。

首先,不知道陳先生是什么時候將論文呈給吳定一博士,如果是這篇論文發表前不久,那就奇怪了,吳先生已去世,我尚未能查到他具體辭世的時間,但2012年劉三勤在他的博客里便有《紀念吳定一博士冥誕七十三周年》的博文。說明至遲吳先生在2012年已經去世,2015年陳傳席先生不可能得把論文呈送給吳先生。

其次,2002年,筆者曾與吳定一先生通過電話,正是他告訴筆者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王弘撰的《西歸日札》,筆者查到了那條“善畫八大家記”,確定了“金陵八家”的構成。但是陳先生卻犯了兩個重要錯誤,王弘撰的《西歸日札》是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 刻本而非成書于1662年。王弘撰的書里雖然沒有龔賢,但也沒有陳卓,不知什么原因,陳先生并未將書中的名單全部列出。通讀陳先生的論文,筆者發現他仍在努力維持他多年前的一個判斷,即《上元縣志》[清乾隆十六年(1751)記載的以陳卓領銜的“金陵八家”的組合,不僅忽視新的研究成果,而且以非常確切的口吻錯誤地敘述一條非常重要的文獻,作為一名著名學者,這當不是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會對讀者產生嚴重的誤導。因此,有必再重新系統介紹筆者關于“金陵八家”研究心得。

關于“金陵八家”說的提出及構成曾存在著較大的爭議:雖然學術界比較公認是由周亮工首先對“金陵八家”進行品評,但是各類美術史書籍仍多遵循張庚在《國朝畫征錄》中記載的,將龔賢、樊圻、高岑、鄒喆、葉欣、吳宏、胡慥、謝蓀定為“金陵八家”〔7〕。近二十年來,不斷有人對張庚的說法提出了置疑。首先,張庚生于1685年,卒年不詳,應晚于1670年〔8〕,秀水(今浙江嘉興)人,不僅其生活的年代距“金陵八家”活動的時間存在一定的距離,不可能親歷清初金陵畫壇的情況,更為重要的是,張庚所列的其他七家與龔賢相比,藝術風格相去甚遠,藝術成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將他們并提既不合理,也不能令人信服。

關于“金陵八家”構成的幾種說法

[清]七處 溪亭山色圖頁25.2cm×16.6cm 絹本設色 1640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庚辰秋日寫,朱睿智。鈐印:僧睿(朱)

于是,已有多位論者從各種史料,尤其是地方志中查找出多種關于“金陵八家”的不同構成。這些構成中除高岑、鄒喆、吳宏、樊圻4人與張庚之論相同外,其他還涉及到13人。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為標明是周亮工品題的不包括龔賢的“金陵八家”,他們是陳卓、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蔡霖滄、李又李、武丹。《上元縣志》《新修江寧府志》《上江兩縣志》和《金陵通傳》〔9〕這四部南京地方志采用該說。前三書完全相同,而《金陵通傳》略有不同,將武丹換成了武弁(很可能的傳抄的錯誤)。《眼福編》〔10〕的組合為樊圻、高岑、鄒典、鄒喆、吳宏、葉欣、胡慥和謝蓀,雖與張庚之說相似,但將龔賢換成了鄒喆的父親鄒典,故將之歸到這一類。二為《昆山景物志》,此說也以龔賢為首,大概因為龔賢是昆山人。新入3人:施霖、盛丹、王概。形成龔賢、樊圻、鄒喆、高岑、葉欣、施霖、盛丹、王概的“金陵八家”組合。從常理看,地方志的編修十分嚴肅,所引材料必有可靠的出處。因此已有多人著文贊同第一類地方志中周亮工品題之“金陵八家”。但是,我們注意到,提到周亮工品評“金陵八家”的地方志最早的編撰時間距周亮工生活的年代至少也有一百年。如果均有確切的出處,為什么地方志中記載并非完全相同,應該相信哪一種說法呢?況且,地方志中提到的李又李不僅在周亮工的《讀畫錄》中不見記載,而且連其姓名也無法查考,其作品也不見傳世。

周亮工既是清初金陵畫壇的權威評論家和見證人,也是金陵畫家交流與合作的一個中心。因此,他所品題的“金陵八家”無疑具有不可置疑的權威性。那么,到底周亮工品題的“金陵八家”的真實構成如何呢?

為了解開這一謎團,筆者曾多方查找各種史料,2002年,終于在吳定一先生的指點下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庫找到清人王弘撰在《西歸日札》,書中有一條關于周亮工“金陵八家”說的完整記載—《善畫八大家記》,全文如下:

善畫八大家記

金陵之以善畫名者眾矣,而周櫟園司農獨標舉八人,曰八大家。則張損之(修)、謝仲美(成)、樊浴沂(沂)、吳遠度(宏)、樊會公(圻)、高蔚生(岑)、胡石公(慥)、鄒方魯(喆)也。其時有葉榮木(欣)、盛白含(丹)、施雨咸(霖)、盛林玉(琳)輩,八人者不能過之,乃不與焉。癸卯予至金陵,八人者日相往來,皆為予作《獨鶴亭圖》,位置渲皴,極山云林泉之勝。八人者固未見亭,亦寫其意而已。戊辰予再至,則六人已化為異物。損之老不復出門,獨會公尚健,乃二三年間亦俱翛然謝世,今遂無一存者矣,可勝嘆哉。仲美有子令靖(孫),會公有子青若(九云),蔚生有子樹嘉(陰),方魯有子子貞(壽坤),皆能繼志不失家法。石公有門人陸儀吉(逵),以花鳥蟲草特著名一時,尤善蝴蝶,能曲盡其態,工細而有逸致,則青出于藍矣。

翁篤于友誼,即一藝之交,皆久而不忘,八人者可以不朽矣。(筆者按:此為李夔龍的評語)

國家圖書館所藏《西歸日札》由清人王弘撰撰寫,李夔龍評,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刻本。王弘撰(1622—1702),為周亮工同時代人,字文修,一字無異,號太華山史,又署鹿馬山人,室名砥齋,陜西華陰人。明亡后,棄絕科舉功名,隱逸終生。“曾于順治七年至八年(1650—1651)、康熙二年至三年(1663—1664)、康熙九年至十一年(1670—1672)、康熙十九年至三十五年(1680—1696),凡四游江浙,足跡遍及南京、揚州、蘇州、上虞、嘉興、海州等地,并曾游歷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福建諸地……在二十余年的周游中, 他不僅結交了吳偉業、周亮工、汪琬、王士禎、孔尚任等大批貳臣文人與國朝文士,……山史一生嗜學,對金石書畫,精于鑒賞,富于收藏……”〔11〕此處提到王弘撰的行跡正好與《善畫八大家記》中吻合。而且,王弘撰到過南京,并結識了周亮工可知《西歸日札》中所載,可靠性不可置疑。因此我們可以認定,王弘撰文中所言周亮工獨標舉的八人,正是周亮工首評之“金陵八家”,他們的真實構成應該是張修、謝成、樊圻、樊沂、高岑、吳宏、鄒喆、胡慥。

[明]董其昌 仿趙孟溪山紅樹圖扇16.2cm×51.3cm 紙本設色 1607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仿趙文敏溪山紅于西林山下,丁未春三月,玄宰。鈐印:董其昌(朱)鑒藏印:梅景書屋(朱) 吳湖帆珍藏印(朱)

[明]張風 桐蔭把卷圖扇16.5cm×49.5cm 紙本墨筆 1653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癸巳三月廿四日,佛空弟風偶為淡心道盟兄作。鈐印: 大風(朱文橢圓印)鑒藏印: 白匋(朱)

[明]魏之克 江天樓閣圖扇16.9cm×54.5cm 紙本設色 1624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甲子七月寫,似衡陽詞丈。魏之克題。鈐印:之克(朱)

王弘撰的《西歸日札》中對周亮工“金陵八家”的記載正好解除前述的那些疑惑:《西歸日札》出自與周亮工和“金陵八家”有交往的王弘撰之手,誤記的可能性極小。最為關鍵是,周亮工《讀畫錄》對這八人全都有記載,而且他們均有作品傳世,可供研究。

其次,通過《西歸日札》,我們還了解到“金陵八家”生平和交往的蛛絲馬跡。王弘撰曾于癸卯(1663)“至金陵”,“八人者日相往來,皆為予作《獨鶴亭圖》位置渲皴,極山云林泉之勝。八人者固未見亭,亦寫其意而已”一段說明王氏本人與八家有交往,而且八家之間也有交往。以前對八家的卒年均根據存世作品進行推測,但是某些作品真偽難以判定時便會使人誤入歧途,《善畫八大家記》中云:“戊辰予再至,則六人已化為異物。損之老不復出門,獨會公尚健,乃二三年間亦俱攸然謝世。今遂無一存者矣。”戊辰為1688年,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除張修、樊圻外,其他六人均在1688年前去世,樊圻則逝于1690年或1691年。張修至遲應在王弘撰逝世的1698年前去世。王氏在文中還介紹了謝成、樊圻、高岑、鄒喆、胡慥的子孫及弟子的簡要情況。

再就是,王氏在文中云:“其時有葉榮木(欣)、盛白含(丹)、施雨咸(霖)、盛林玉(琳)輩,八人者不能過之,乃不與焉。”這就說明,雖然周亮工“獨標舉”八家,但是葉欣、盛丹、施霖、盛琳四人的藝術成就不見得比“八家”為差。惜“與”在古代漢語中意義眾多,與此有關的便有“結交、交好”、“贊成”等意。不知王弘撰在此取何意,如理解為“結交”,那么因為“八家”成就不如葉欣等四人,相互不相交往似乎不太合情理;如為“贊成”,是否表明當時人因為“八家”成就非最高而不贊同周氏之品評呢?依周亮工在當時畫壇的地位和影響力也有點說不通。以筆者之淺陋,暫時無法回答,這個疑問只能留待新材料的發現和方家的賜教〔12〕。

[清]陳卓 聽松聽水圖軸178.6cm×48.2cm 絹本設色 1703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癸未秋八月,陳卓。鈐印:陳卓(白) 中立(朱)

清初的金陵畫壇名家輩出,周亮工《讀畫錄》提及者已有四十余位,其中更是名家輩出,論聲望,王弘撰文中已言明葉欣、盛丹、盛琳、施霖四人已在八家之上;論成就,二溪(“青溪”程正揆、“石溪”髡殘)、龔賢、張風等均更是高出八人,且與周亮工均有交往,張風和龔賢還與之交往密切,為什么周亮工沒有將他們列入“金陵八家”之內呢?筆者認為,除高岑、樊圻、吳宏等八人的繪畫風格較為接近外,立說時間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王弘撰在文中雖未言及周亮工何時“獨標八家”,但方文(1612—1669)有詩云:“繪事江東有八家,君工人物更修姱。奈何不把青銅鏡,自寫真形對雨花。”〔13〕“江東”即“金陵”,從詩中所述可知,金陵八家之說已成定論,此詩作于康熙二年(1663),為公認的“金陵八家”的最早記錄。1662年,方文作有《七月初三過周元亮先生小飲有贈》〔14〕一詩,說明他與櫟園有交往,他所提到的八家之說很可能來自櫟園。可見,金陵有八家之說至遲于1663年已存在。“金陵八家”說出現的時間一旦確定,便很容易理解周氏的“金陵八家”中為什么沒有龔賢了。1644年,龔半千厭于“白門(南京)雜沓”,避走廣陵(揚州),1648年秋,又應朋友徐逸的邀請到海安,做了6年徐家塾師。然后,再次客居揚州10年,直到1664年方回到南京。其間只在1653年冬至次年春天在南京作短暫停留。尤其重要的是,當時龔賢的身份主要還是詩人,而不是畫家,其藝術風格成熟亦在1664年之后。由此可見,周亮工品定“金陵八家”時,龔賢根本就不在南京,亦未以畫名,當然不會被列入其中。而此時在金陵畫壇享有時譽的便是高岑、樊圻、吳宏等老畫師了。

至于陳傳席先生一再強調的被金陵地方志推為“金陵八家”之首的陳卓,我們也有必要作一補充介紹。陳卓 (1635—1711后)〔15〕,字中立,北京人,常住金陵。山水工細,千丘萬壑,具有宋人風范,尤善人物、花卉。陳卓生于1635年,周亮工1663年品題“金陵八家”時不足30歲,與樊圻等人相比算是晚輩。1669年,陳卓參加周亮工組織的“已酉盛會”,周亮工和黃虞稷在長歌中言:“中立好手如謝邁 (謝仲美化去,近推陳中立)”,說明陳卓是在謝成辭世后開始享譽金陵畫壇的。他主要師法唐宋傳統,創作工筆人物和青綠山水,畫風與高岑、謝蓀等的青綠山水較近。其應物造景非常接近現實,樹木山石的形態多含自然之色,沒一絲一毫的筆墨修飾。在金陵畫家中,陳卓擅長畫山水樓閣,用筆精細繁密,與清前期揚州之李寅、王云等人的山水樓閣畫有近似之處。如作于1695年的《仙山樓閣圖》 (首都博物館藏),山東省博物館和廣東省博物館也各藏有一幅《仙山樓閣圖》,此類繪畫反映出陳卓高超的界畫功底。也許正因為此,安徽人葉蕡實請6位畫家為其繪《金陵勝景圖》卷時,請陳卓繪制了有較多建筑的《冶麓幽棲》和《天壇勒騎》,陳卓高超的界畫功底將兩處建筑描繪得絲絲入扣,給人如同身臨其境的感覺。陳卓1704年所畫《長江萬里圖卷》 (安徽省博物館),采用了工筆小青綠設色法繪長江沿岸的種種勝景:無盡的波濤,起伏的群山,或煙云迷蒙,或晴巒暖岫。沿江林木村舍,阡陌縱橫,有農夫在辛勤耕作,漁港渡口,千帆競發,商旅行人,岸邊呼渡。至于橋梁水車,樓臺亭閣、城鎮關隘,應有盡有。景物安排有序,近者突兀撲面,遠者極目千里。建筑造型比例準確,人物動態逼真。不僅是一幀優秀的小青綠山水畫卷,同時由于它的寫深特點,對于我們今天研究和考察古代長江沿岸的地理、地貌、建筑、風俗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陳卓畫藝雖高,但以他來領銜周亮工品題的“金陵八家”仍存在時間差的問題。

遺憾的是,周亮工雖然首先品題了“金陵八家”,并因其在金陵畫壇的特殊地位,使該說迅速傳播,并通過輿論得以不斷重復和強化。但是,金陵畫壇享有盛名的并不止于此八家,王弘撰文中提到在當時,八家之名已不能超過葉欣、盛丹、施霖和盛琳。而且隨著髡殘、程正揆、龔賢、王概、陳卓等畫家相繼來到金陵或影響力的擴大,金陵畫壇的面貌也漸漸發生了變化,正如龔賢雖對高岑有很高評價,但他內心推崇的仍是“二溪”。周亮工本人不可能意識不到這種變化。此外,周亮工晚年與太倉畫家圈的聯系,使他對王石谷的推崇無以復加,這促使他的品評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欣賞“金陵八家”等為代表的現在我們認為是個性派的畫家轉而欣賞“四王”為代表的現在我們稱為正統派的畫家。也許正因為此,他在《讀畫錄》中雖分別為這八位畫家立傳,卻對自己曾經品題的“金陵八家”之事不再作明確的記載。王弘撰的《西歸日札》雖留下了關于周亮工品題的“金陵八家”最早也最確切的記載,但是國家圖書館珍藏的這份孤本卻是手抄本,說明該書未能付梓,傳播有限。王弘撰早年雖游歷江南,但晚年主要偏于山西一隅,游離于江南文化中心之外,其書鮮為人知。因此,“金陵八家”之說很可能在江南口耳相傳,難免發生誤傳。

不僅金陵地方志上關于“金陵八家”的組合存在誤記,現在最為流行的以龔賢領銜的“金陵八家”更是活躍于雍正、乾隆年間的秀水人張庚的一種誤讀,但不幸的是,張庚的這種說法很快得到后代各種畫史的認同,如秦祖永(1825—1884)的《桐陰論畫》、李濬之(1846—1931)的《清畫家詩史》,甚至趙爾巽(1844—1927)編纂《清史稿》時也采用了這種說法。進入20世紀,現代意義的美術史研究在我國起步,首先出現的是一系列通史類的美術史著作,由于缺乏詳盡深入的個案研究,更沒有人專門關注明末清初金陵畫壇,加之很多材料未能被挖掘,因此,張庚的“金陵八家”說自然被學者未加甄別地采用。如陳師曾的《中國繪畫史》(1925)、大村西崖的《中國美術史》(1928)、黃賓虹的《古畫微》(1929)、傅抱石的《中國繪畫史綱》(1931)等,這就使張庚的“金陵八家”說正式進入現代美術史體系,一直沿用至今。張庚的“金陵八家”說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并將以龔賢為首的“八家”作為清初金陵畫壇的代表,而金陵畫壇的豐富與多彩則被畫史忽略,或因篇幅所限而省略。

[清]蔡澤 放鶴圖軸225.5cm×120.5cm 絹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放鶴圖。雪巖蔡澤。鈐印:澤(朱) 蒼霖(白)

雖然從客觀上,由于張庚將龔賢加入“金陵八家”,使這個本來由“小名頭”職業畫家組成的概念獲得價值提升,使他們為后世熟知,并使他們的作品得以較多地流傳。不過,當我們澄清了“金陵八家”的真實構成,就為我們深入研究明末清初金陵畫壇提供了條件,正因為如此,此次南京博物院的“秣陵煙月:明末清初金陵繪畫特展”中,不僅只將“金陵八家”作為其中一個板塊來呈現,而且在說明文字中對之這樣描述:

以葉欣、樊圻、吳宏、高岑、胡慥、謝蓀、鄒喆、陳卓、武丹、蔡澤為代表的金陵八家取法兩宋院體,繪大山大水,筆墨細膩精致,成為清初金陵地區的一種風尚。他們大多以金陵的某些實景為基礎,著意于詩化處理,描繪清麗,將金陵地景與國變后“斷草荒煙孤城古渡”之淡淡凄迷感疊合在一起。在技法上,他們往往延續明中期以來的文派特色,設色清淡卻頗亮麗,形成了一種典型的金陵設色風格,令人覺得頗有一種詩情的浪漫。有時,他們還善于表現某種細膩感,將懷舊書寫轉化成冷清的孤寂。

在金陵八家的組合中不再拘限于某種固有的“八家”組合,而是將當時活躍于金陵的一批職業畫家都歸入其中,并介紹他們的共性與特色,這恰恰是一種科學的態度。

(作者為北京畫院院長助理、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清]樊圻 寒林圖29.2cm×35cm 紙本設色 1660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識:庚子冬日寫。鐘阜樊圻。鈐印:樊圻(朱) 樊氏(白)

注釋:

〔1〕石守謙《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集》第六篇《浙派畫風與貴族品味》,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版,第203頁。

〔2〕同上注。

〔3〕遷居南京的相關記載可分見《和州志·戴重傳》,第110頁。《和州志》〈戴本孝傳〉:“ 甫十二從父親避亂南京……”,第173頁。戴重《河村集》中劉城所撰的《推官戴公傳》,第2—3頁。

〔4〕姚華甫《明季日記》:“甲戌年,……(桐城)世界清平,

人人樂業,城門不閉,晝夜笙歌不絕。但世葉繁華,人心梟薄,宦勢太盛。八月十三日夜,忽有汪國華、黃爾成為首,結寨作反……但見火光燭天……近聽得殺鄉宦、殺惡仆,城內方、吳、葉大厘,盡燒一空。……只得商議往南京。”

〔5〕據重刊康熙《孝感縣志》載:崇禎“八年正月賊(農民軍)大至,多所焚殺,自是如過天星、扒山虎、老蛔蛔、一點油、托天王……諸賊(農民軍)去來往復,不可勝紀,幾于月無寧日。”崇禎十年(1637)正月,張獻忠所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曾一度攻陷了孝感縣城。

〔6〕見龔賢在高岑的《山水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卷上的題跋。《金陵八家畫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版。

〔7〕(清)張庚《國朝畫征錄》創始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完成于雍正十三年(1735),開雕于乾隆四年(1739)。

〔8〕謝巍《中國畫學著作考錄》(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版)記張庚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七十六,(見該書第509頁)查張庚《國朝畫征錄續錄》“華喦”條,言及其“客維揚最久,晚年歸西湖卒于家,年望八矣。”考華喦生于1682年,卒于1771—1673年,張庚成書時華喦已去世,說明張庚應逝于1770年之后。

〔9〕《上元縣志》卷二十四《方伎》陳卓條云:“陳卓字中立,……名與吳遠度(吳宏)、樊會公(樊圻)、鄒方魯(鄒喆)、蔡霖滄(蔡澤)、李又李、武忠伯(武丹)、高畏生(高岑)相埒,櫟園(周亮工)品題為金陵八大家。”《上元縣志》為清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嘉慶十六年(1811)的《新修江寧府志》和同治(1862—1874)年間所修《上江兩縣志》從之。《金陵通傳》卷二十六,第一一七冊,吳宏條云:“吳宏,字遠度,容貌偉然,最善畫,與陳卓、樊圻、鄒喆、蔡澤、高岑、武弁、李又李齊名,周亮工謂之金陵八大家,嘗以詩贈之。”該書成書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

〔10〕見清代楊恩壽 《眼福編》 初集卷十四 《樊會公八景圖卷跋》云:“會公(樊圻),與高岑、鄒典、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號金陵八家……”該書成書于光緒十一年(1885)。

〔11〕張兵《清初關中遺民詩群的構成與王弘撰、李柏的詩》,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3期。

〔12〕汪世清先生認為“與”在此讀去聲,意思為“參加,參與”,因為葉欣等四人成就高過八家,故周亮工不覺他們列入“金陵八家”之內。

〔13〕(清)方文《題樊會公小像》之二,《嵞山集》續集卷五。

〔14〕(清)方文《嵞山集》續集卷一。

〔15〕陳卓創作于1704年的《長江萬里圖卷》上自識“康熙癸未長夏七十老人陳卓畫”,可推知他生于1635年。現存最晚的紀年作品是作于1711年的《歲朝圖》(天津市文物公司藏),故推測其逝于此年之后。

責任編輯:歐陽逸川 宋建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观看av|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秋霞国产在线|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伊人色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成人|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在线免费看片a|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伊人成人在线|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福利在线|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狠狠v日韩v欧美v|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91亚洲视频下载| 久久亚洲天堂| 成人福利视频网|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亚洲不卡影院|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91免费观看视频| 91九色国产porny|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深爱婷婷激情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不卡|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色香蕉影院|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日韩天堂网|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av在线人妻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