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瑩瑩
天蒙蒙亮,北京初秋的清晨略微有些涼意,國旗班的戰士們從天安門城樓出發,開始了一天的升旗儀式……傍晚6時,戰士們會準點將國旗降下。這樣的場景,在天安門廣場每天都會上演。
升國旗是萬眾矚目的一個焦點,國旗手的一舉一動代表著軍隊的形象和國家的形象。為了捍衛祖國的形象和尊嚴,國旗班的戰士們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艱苦和付出。
負責國旗升降的是武警北京市總隊天安門警衛支隊六中隊的國旗班,這個班由36名身高在1.80米至1.90米之間的“90后”戰士組成。這些國旗班戰士,展現給人們的每一個軍姿、每一個步伐、每一個撒旗動作,都離不開這些年輕戰士的艱苦訓練。

在國旗班的訓練場上,兩根桿子間拉起一條背包帶,戰士們站姿挺拔,一字整齊排開,目視前方。為了避免頭部前后晃動,戰士們頭頂磚塊,背上綁著木質十字架讓背部更挺直。兩膝間、手縫間夾著撲克牌能監測到戰士們身體極其輕微的放松,為訓練脖子不歪,領口被別上大頭針。這樣的站姿訓練每天上午下午各兩個小時。除了站姿訓練,升旗手和擎旗手又額外增加了多項訓練內容,為了適應重量,戰士們把旗子打濕,再綁上沙袋,這樣一來原本約十斤的五星紅旗至少會增加到四五十斤。經過兩個小時的訓練,擎旗手的右肩膀會腫一大圈,食指和中指根本合不攏。
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從地面升到桿頂的時間為兩分零七秒。作為國旗班的升旗手,每一個黎明,都會迎著朝霞將鮮艷的五星紅旗撒向空中,目視著這面國家的旗幟緩緩地升上天空。國家的尊嚴,五星紅旗的神圣,也正是在這兩分零七秒中體現出來。
列寧說過“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而愛國主義正是國旗手們的巨大精神支柱,是他們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動力。

自1949年10月1日,國旗班首次將五星紅旗升起在天安門上空。如今67年過去,雖然戰士們換了一批又一批,但不變的是他們“國旗至上,祖國至上”的堅定信念,國旗班的每個戰士的鮮血、生命和靈魂都已與國旗融為一體,化成了五星紅旗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