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花
安全宣誓
高鐵改變生活,給中國乃至世界都帶來了便利和效率,高鐵在改變著我們的一切,在享受快節奏和高效率的同時,你是否想到了,那些高鐵承建者揮汗如雨的拼搏,殫精竭慮的奮戰,晝夜不分的勞作。在高速風光的背后,是他們這群最可愛的人,披星戴月、爭分奪秒地用血汗揮寫著中國速度。
高鐵,在中國版圖中,交叉蜿蜒,是中華民族又一次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不屈的脊梁;高鐵人,在我們為之驕傲和自豪的中國速度中,無論崇山峻嶺,不管風霜雪雨,披荊斬棘,不畏艱險,他們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是中國的脊梁。
一
坐在我面前的是中鐵七局集團鄭州公司二分部的項目經理劉勁松,精瘦干練,黑黑的臉龐,目光犀利含光,話語間透著嚴謹和沉穩。可能是野外作業的緣故,項目部的幾位部門負責人,清一色的黑臉龐,精瘦個兒,走路虎虎生風。此時已經是隆冬時節,修建鄭徐高鐵樞紐項目的工期也接近尾聲,但工人們仍奮戰在第一線,晝夜不息,為了按時完成艱巨目標。
2013年9月29日晚,在昆明承建昆明樞紐東南環線的劉勁松,接到公司總經理杜翔斌的電話,劉勁松剛從工地檢查回來,還沒來得及喘口氣,電話那端就來了死命令——盡快安排收尾工作,回到公司復命,有一個艱巨的任務。“什么任務這么緊迫呀?”考慮到昆明的項目還沒有徹底完工,劉勁松忍不住問道。“鄭徐客專鄭州樞紐項目,在咱們總部的地盤上,你必須給公司萬無一失地拿下!”杜翔斌的話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在高鐵承建工程上,憑著20多年的建設經驗和公司的地利之便,按說劉勁松不應該有絲毫顧慮,但是這個電話卻讓劉勁松徹夜難眠。其實早在總經理的命令下達之前,他們就認真了解過,鄭州至徐州鐵路客運專線鄭州鐵路局代建工程ZXZS標段工程位于鄭州市東北側,從鄭州東站北端引出,途徑金水區、鄭東新區,上跨連霍高速后折向東,線路總長9.553公里。不足10公里的樞紐工程,為什么難住了經驗豐富、雷厲風行的劉勁松呢?
原來,鄭徐客專是國家“四縱四橫”鐵路客運專線網中徐州至蘭州客運專線的組成部分,它的開通將大大縮短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的時空距離,對促進整個中西部經濟發展、加強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劉勁松要承建的鄭州樞紐工程,包括鄭州東站徐蘭場線上工程、鄭州東站北端南東、東南、北西3條疏解線和2條動車走行線。因鄭徐樞紐位于鄭州市郊,從節約用地和控制線路沉降等技術因素考慮,線路90%以上為橋梁結構,正線跨連霍高速公路特大橋等6座特大橋,共有連續梁10余處……瀕臨107輔道,臨近京廣高鐵,兩處上跨連霍高速,又橫穿鄭州東區城鄉結合部,交通狀況極其復雜,拆遷工程尤為繁重,安全壓力巨大,再加上三年的工期要縮短為兩年,劉勁松的心里像壓了一塊沉重的石頭。但既然是上級的命令就要嚴格執行,妥善安排好昆明樞紐東南環線的收尾工作,劉勁松帶著幾位得力干將趕回了公司。
在總經理辦公室,杜翔斌不容他有絲毫退卻,聲色俱厲地說:“不管有多少困難,不管工期有多短,你作為鄭州公司的人,不能丟七局的臉,這個工程你只能干好,必須干好!”毫無回旋的余地,這在劉勁松預料之中。憑著對公司這么多年的擔當和果敢,劉勁松也下定了決心:要漂漂亮亮地拿下,給中鐵七局的高鐵人長臉!
二
家就在鄭州,回到公司,也就和家咫尺的距離,但是劉勁松硬是沒有在家待一天。時間緊,任務重,第一天,劉勁松回公司報到,聽取公司領導的部署意見,了解鄭徐樞紐工程的相關資料和細節;第二天,組織項目部各部責任人,開會研討,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項目總長不足十公里,兩處上跨連霍高速,緊鄰107輔道,臨近京廣高鐵,橫穿城鄉結合部,工期兩年,要建3條疏解線和2條動車走行線、6座特大橋、10多處連續梁……”任務擺在每個人面前,會議室里靜默了,彌漫著沉重而壓抑的煙草氣息,這么艱巨而困難的項目,在每個人心中都像一座山。這時,劉勁松打破了僵局,堅定地說:“我已經領了將令,這個項目務必干好。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充分貫徹政府和業主的理念,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苦干實干,萬無一失地把這個工程拿下,樹立七局鐵軍品牌形象!”
于是,圍繞著質量、安全、工期、成本、環境保護和技術創新等具體施工方案及施工組,討論會緊張而熱烈地展開。那段時間,項目部邀請了集團公司及鄭州公司領導和各部門專家到項目部進行幫扶指導和策劃,理清項目管理的主線和質量安全卡控重難點,針對重難點工程和工序,從施工工藝、設備選型、卡控重點等細節入手,進行詳細深入的分析,并結合實際,編制切實可行的專項施工方案。有時為了一個架梁的小細節,他不得不請來專家團一起討論。不僅如此,他還要帶著各部門負責人現場勘查,考慮實際,把盡可能估量到的變數都規劃在內,在一切基本確定下來后,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周。
由于工期時間緊,為了盡快推進項目的實施,2013年10月13日,劉勁松就帶領著團隊進駐項目部。當時他們連建立自己項目部的時間都沒有,為了節約時間,他們直接對原有工程項目部進行簡單修整后,就開始工作了。由于鄭徐樞紐工程沿線橫穿鄭州東區的城鄉結合部,拆遷安撫工作迫在眉睫。“那時候我們一心想著趕快開工,搶時間,趕任務,在政府拆遷款還沒有落實到位的情況下,我們自己掏錢臨時租地,把老百姓的地租過來,先干活!”想起來最初的拼勁,劉勁松還是一陣感慨。
“現在老百姓也很精明了,他們很多人都能清楚地知道他們村要建哪些鐵路、高鐵。”劉勁松說,他們的工程難就難在之前京廣高鐵及配套線路貫穿該村,不少遺留問題都壓在他們身上。“老百姓認為,如果這次不把京廣高鐵施工的拆遷遺留問題解決好,以后就找不到買賬的主了!”所以,對征拆工作推進來說,群眾的安撫工作相當艱巨。為了施工進程的順利推進,劉勁松忙完會議和檢查工作,就毫不停歇地跟著書記和其他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地上門做群眾工作。“抬手不打笑臉人”,在拆遷這個事上,難免有群眾不理解之處,但是高鐵人是老百姓的兒子,很多人又是來自農村,況且他們每次上門都帶上禮品,陪著笑臉,讓老百姓心里踏實了,工程進度也就有保證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鄭徐高鐵樞紐工程終于開工了。在隆隆的機器轟鳴中,一場艱巨而神圣的“中國速度”開始挺進了!
三
“很多人都認為干工程的都是大老粗,只會埋頭苦干,其實我們也是講科學的。尤其是做這樣復雜艱巨的工程,更需要科學管理、合理分工。”劉勁松說,在大干期間,作為項目經理,他每天帶隊到工地召開現場會,定時召開周和月度生產例會,以便及時協調解決現場施工存在的問題,實現了進度的有效控制。
在編制長大樁基施工方案時,他們從實際地質情況入手,深入了解各種鉆機設備的性能,最終選擇了成樁質量有保證、工效較高而成本遠低于旋挖鉆的反循環鉆機,全標段68根長大樁(最深孔深達107米)全部一次成樁;在跨連霍高速公路懸灌連續梁施工時,由于緊貼繁忙的交通線,為了降低施工期間對鐵路運輸的影響,他們沒有選擇成本相對較低的塔吊設備而是全部采用汽車吊進行吊裝作業,雖然加大了施工投入,但大大降低了臨近營業線施工風險……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拆遷補償問題一直存在。雖然政府部門和集團公司多方努力,還是有一些遺留問題,致使鄭徐正線架梁已到眼前,還有10個墩位無法進地施工。為了確保工期的進度,項目部一次次組織專業人員進行討論。“怎么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基礎上,優化施工方案,縮減有效工期,確保在合同期內打勝仗,這是我們每次研討的中心。”那段時間,劉勁松心急如焚,寢食難安,但又不能在工人面前表現出來,要穩定軍心,尤其在這樣的重大工程面前。
工地上機器轟鳴,緊張有序地開鉆、灌注、上梁等……會議室里,人聲鼎沸,慷慨陳詞,圍繞著施工的一個個細節爭執不下,反復推敲:一個臺位上兩臺鉆機如何站位,泥漿池如何布置,樁基完成后如何在最短時間完成檢樁,為承臺澆筑創造條件……不知多少次現場勘查,精心策劃,也不知多少個通宵達旦的掌燈夜談,工人們24小時輪班趕工,負責人不舍晝夜地調整方案、現場指揮,后來終于確定下來,通過調整承臺標高將原設計7個空心墩、4種墩高統一為兩種墩高,配置三套空心墩模板;凡是按設計強度施工架梁通過時理論達不到強度要求的墩頂墊石,均采用提高砼標號的方法處理;正線140門式墩原審批支架方案為鋼管柱方案……
“你們可能不了解,那時候,我們連搭建施工支架的時間都摳得緊緊的。按正常工期算的話,僅門式墩蓋梁支架這一項就需要7天時間,這個時間我們可耽擱不起啊,于是又召開專家會議,研討!”劉勁松語氣急促,似乎又回到了那個時間論秒算的緊張時期。經過項目部與公司溝通,集體討論,他們將傳統支架改為新型盤扣式支架方案,利用承臺作為基礎,空隙處采用工字鋼托底過渡,節省了地基處理時間和費用,并且僅用3天就完成了門式墩蓋梁支架搭設;全天24小時不間斷作業,墩身施工白天拆拼模板安裝鋼筋,夜間進行砼灌注……
南東線架梁原定方案采用一臺橋機從三分部路基橋臺端依次向鄭州東站方向架設,公司將運架任務調整給二分部后,項目部經過實地考查并邀請公司工程部、安質部、設備部專家現場論證,提出在南東線121號墩位置增設一處跨線門吊,以跨京廣客專應急工程連續梁為界,上兩臺橋機由兩頭向中間同時架設。這樣既可以縮短工期,同時改長大下坡架梁為上坡架梁,還消除了反復上跨高鐵運架梁的安全隱患。2015年8月4日南東線100孔單線T梁安全架設完成,較原方案節省工期1個月。
“連續兩年,我們的工作人員都沒有正常的休息日,節假日都無法陪伴家人,大家都是加班加點地干,夏天頂著烈日,冬天冒著嚴寒,無論刮風下雨,我們都在工地上堅守苦干,你看看我們哪一個人的臉不是黑黝黝的,但是大家都毫無怨言,因為我們干的是利國利民的大事,為了這個神圣的使命,我們無怨無悔!”劉勁松的話說出了奮戰在一線高鐵人的心聲,也讓我們聽到了激情和信念,也聽到了一個鏗鏘的音符,叫“擔當”。這一群鐵骨錚錚的漢子,用他們堅實而強健的脊梁扛起了一個民族“追風”的脊梁!
時間飛逝,中鐵七局集團的高鐵人在和時間賽跑。鄭徐客專鄭州樞紐正線因征地拆遷滯后影響的10個墩位,從第一根樁開鉆到最后一個墊石灌注共計歷時35天,其中17米高的140門式墩從開鉆至灌注墊石僅歷時29天,較正常工期節省一個半月,7個空心墩、1個實心墩和1個門式墩全部完工達到架梁條件,保證了正線箱梁的按期架設。
……
這一系列數字的背后,都是高鐵人夜以繼日的拼搏和奮戰,無論寒暑,風霜雪雨,他們都義無反顧地在工地揮汗如雨。“我記得今年的夏天,天氣燥熱,人們都躲在空調屋里不出門,而我們的項目負責人和一線工人,一直堅持在高空中作業。當時,軌道都是燙手的,鋪路基的渣石熱浪滾滾,烤得人犯暈。幾天下來,每個人都脫了層皮,那種辛苦是常人難以感受的!”項目部的辦公室主任現在想起來都心生敬畏,敬畏的是他們高鐵人為了祖國事業所體現出來的那股擔當和拼勁!
在正線搶工期間,鄭西客專公司總經理張錦耀帶領箱梁鋪架單位中鐵四局指揮長到工地突擊檢查,看到井然有序、熱火朝天的搶工現場后深表滿意,當場表示:“中鐵七局在政府征遷資金不到位的情況下,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兩年半的任務,能夠實現與先開工一年的區間同步開通,不愧是一支善打硬仗的隊伍,任務交給七局我們放心,在鄭徐客專鄭州樞紐項目我們是為七局加分的。”
“低頭需要勇氣,抬頭需要實力。”在場的每一位高鐵人,黑紅的臉上都綻放著甜美的笑靨,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了!
在鄭徐高鐵的高架橋上眺望,如網交織的鐵路線如一條條蜿蜒的銀蛇,在繁忙密集的車流上空穿梭,我們為高鐵人的才智果敢和巧奪天工不住贊嘆,他們用血汗和擔當為我們架起了一道道堅實的民族脊梁。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成績永遠都是過去,未來才更具挑戰。在“米”字型高鐵網的構建中,中鐵七局的高鐵人從未止步,因為即將開啟的鄭萬、鄭濟應急工程任務更加艱巨,質量、安全、進度壓力依然巨大……
你看,那些身著藍色帆布工裝的身影,那些堅毅執著的面孔,迎著朝陽正在向我們走來。正是他們敢擔當、爭創新、重實干、求精細、勇超越的卓越品質,融匯積淀成了中國高鐵人的精神,奏響了中國高鐵華美壯麗的凱歌,在實現國人高鐵夢想的同時,成就了中國裝備制造的強國之夢!他們,就是中國高鐵發展的脊梁與砥柱。
中國脊梁,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