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排行榜公布后,2016-2017年度QS世界大學排行榜也已揭曉。法國高校的總體表現依舊令人失望,進入榜單前400名的大學數量從2015年的20所跌至17所,進入前100名的巴黎高等師范學院與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由2015年的第23位和40位分別倒退至第33位和第53位。
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主要從科研實力、教學質量、雇主評價及國際化程度四個維度來考察和評估大學。QS認為,在高校學術互評(40%)、雇主評價(10%)、教師論文引用數(20%)、師生比(20%)、國際生比例(5%)及國外教師比例(5%)六項指標中,法國高校在學術影響力、論文引用數和師生比三項指標中明顯處于劣勢。本次排行榜負責人本·斯沃特(Ben Sowter)指出,法國高校排名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政府大幅度削減高校科研預算,明顯加劇了法國大學的財政危機;二是在法國大學任教的國外教師“水土不服”,較難轉變身份以適應法國學術環境;三是面對近年來日益增多的大學生,法國教師數量沒有相應增加。此外,他認為,法國高教改革造成目前各大學管理較為混亂,特別是成立新的高校共同體(Communauté)等,模糊了法國各高校的獨立性,彼此關系復雜,在排名時難以界定各自的屬性,削弱了法國高校在排行榜中的競爭力。
但同時也應看到,高校合并政策幫助個別大學在排行中取得進步。例如,今年由格勒諾布爾三所大學整合而成的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Université Grenoble Alpes)首次入榜,力壓巴黎政治學院, 排在第206名。有輿論認為,這無疑為法國高校合并政策打了一針“強心劑”,使人們看到推進高校改革是重振法國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巴黎高等師范學院院長馬克·梅查德表示,從榜單中欣喜地看到本校在科研實力方面有了顯著提高。他還表示, 對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參與合并的巴黎文理大學 (Paris Sciences Lettres)共同體的未來發展很有信心。
根據QS分析,今年的排名結果顯示,大學排名的升與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部對學校的經費投入。由于獲得政府或民間的資金支持,美國和亞洲國家的多所高校的排名穩步提升。反觀西歐各國,一再縮減高等教育財政預算使得高校發展動力不足。對此,法國高等教育與科研國務秘書芒東表態,2017年政府將投入8.5億歐元用于高校科研領域,并計劃于未來10年陸續投入60億歐元。針對法國高校在各大排行榜中的失利表現,芒東指出,當務之急是努力提升高校國際化水平,促進國際人才流動,并采取適當措施簡化國外優秀人才赴法的相關程序。同時,要加大對法國高等教育改革一系列政策和舉措的宣傳力度,讓世界更好地了解法國高校的辦學特色和水平。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教育處任一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