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美國病理學家杰克·科沃基恩名垂世界安樂死運動史,他以公開擁護臨終病人通過醫生協助自殺而獲得死亡權利而聞名,他說他幫助了130名病人實行了安樂死,被稱為“死亡醫生”。1999年,他因二級謀殺被判入獄,2007年6月1日獲得假釋出獄。2010年,根據杰克·科沃基恩傳奇故事改編的傳記電影《死亡醫生》正式公映,老戲骨阿爾·帕西諾憑借科沃基恩這一角色的精彩演繹,斬獲第68屆美國金球獎、第62屆美國艾美獎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在法律、道德和輿論上都存在極大爭議的話題——安樂死。杰克·科沃基恩為了能減輕病人的痛苦決定自己嘗試安樂死的醫療服務,他設計并制作了一套能結束病人生命的靜脈注射裝置。緊接著,他在朋友的幫助下開始為痛苦中的病人施行安樂死服務。不過他的行為遭到了一些美國人的抗議,保守的檢察官也將他起訴到了法庭。自1990年開始,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科沃基恩累計幫助130名病人實施安樂死,而在那個年代,安樂死僅僅在歐洲的某些國家,比如荷蘭,屬于合法行為,在美國,還沒有法律允許安樂死的施行。
電影里科沃基恩醫生最后問陪審團,“如果你們自己已經病入膏肓,你實在無法忍受病痛折磨,你會覺得安樂死是一種謀殺嗎?”但所有人依舊覺得杰克·科沃基恩有罪。在美國,聯邦和各州立法均禁止實施積極安樂死,雖然陪審團在審判安樂死案件時,往往會根據人情常理給予這種“仁慈殺人”以格外同情和寬大的處理,但安樂死包括消極安樂死行為始終未能獲得正式與有效的司法認可。人雖無選擇是否出生的自由,卻應有合情、合理、合法及有尊嚴、有理性地選擇死亡的權利。結束不堪承受痛苦的生命的權利是不可剝奪的基本人權的一部分,這種權利被稱為“死亡自治權”。這也讓我想起了日本電影《入殮師》。入殮師與死亡醫生在價值取向上有著某種雷同,那就是,面對死亡,我們每一個都無法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以一種溫柔、高貴、體面、完美的儀式和形象離去。
安樂死在許多國家的民眾與輿論中獲得了廣泛的支持,大多數民意調查顯示,安樂死的民眾支持率都遠遠超過了反對率。在世界范圍內,最早對安樂死進行事實上的非犯罪化處理的是日本法院。早在1950年,東京地方法院的判例就曾指出,為了解除患者軀體上的劇烈痛苦不得已侵害其生命的行為,屬于刑法中的緊急避險行為,不應受到懲罰。但美國是個例外,無論是民意還是司法,都對安樂死進行保守抵制。美國醫學界對安樂死則持更為謹慎的態度,1996年美國醫學會以及包括護士協會和精神病協會在內的30多個醫療衛生組織正式向聯邦最高法院遞交請愿書,敦促最高法院繼續維持各州的安樂死禁令。
1997年,聯邦最高法院在處理紐約州和華盛頓州兩個關于認定醫生幫助病人自殺是犯罪行為的法律是否違憲提出的上訴時,時任首席大法官倫奎斯特代表聯邦最高法院指出,紐約州和華盛頓州禁止“導致”或“幫助”自殺的禁令并沒有違反《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規定的正當程序條款。聯邦最高法院著重考察了美國的歷史、法律傳統和司法實踐后發現,無論是盎格魯-撒克遜的普通法的傳統,還是聯邦與各州現在的制定法,都明確禁止實施協助自殺的行為,即使對瀕臨死亡的人也不例外。
自然,杰克·科沃基恩的入獄也是意料之中的結果。然而,他為安樂死在美國的合法化或者非犯罪化所作出的努力是卓越而斐然的。2010年6月29日,82歲的杰克·科沃基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人們從小就被教導,生命是一種美好的饋贈。但這個世界對安樂死和協助自殺的態度非常偽善。”他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后悔幫病人行使死亡權利,即使坐牢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