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池
2012年10月25日,重慶川港燃氣公司。
副總經理王琦一到辦公室,立即登錄國土資源部官方網站。
當天,我國第二輪頁巖氣探礦權開標。
“本輪招標,重慶又新增三個區塊?!蓖蹒d奮地說。
幾個月前,川港公司看準重慶頁巖氣產業發展前景,開始涉足LNG加注服務。
“頁巖氣本身雖不直接給我們公司帶來利益,但其衍生出的LNG產業產值卻高達百億元?!蓖蹒f。
隨著重慶第一口頁巖氣井順利投產,在頁巖氣及其配套產業鏈上,一個預測產值達1400億元的“大蛋糕”也開始凸顯。
產業下游“等氣來”
2014年4月11日,重慶長壽化工園區,四川維尼綸廠(簡稱“川維廠”)。
廠長劉家榮心情略為緊張,看了一眼手表:14時50分。
“再檢查一下輸氣站,看看有沒有問題?!眲⒓覙s吩咐下屬。
十分鐘后,下屬在電話里回復:沒問題。劉家榮放下心來。
和劉家榮一樣,全廠員工都在等候即將輸送到廠的頁巖氣。
從當年1月起,川維廠就從技術、人員、工藝等各方面進行了部署,為接收頁巖氣作準備。
川維廠“缺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該廠自投產以來,一直受制于天然氣供應不足問題,阻礙了產能和規模提升。
涪陵供應的頁巖氣,無異于雪中送炭。
近年來,美國啟動了頁巖氣革命:用頁巖氣代替天然氣,讓天然氣價格下降八成;用頁巖氣代替煤發電,五年減少碳排放五億噸……
重慶電力和煤炭消費的30%靠外購,中長期將上升到50%。氣荒從2002年開始出現,供氣缺口逐年拉大——重慶對外能源依賴度一度高達50%。
如何突破能源瓶頸?市委、市政府盯上了頁巖氣。
重慶頁巖氣可開采量約2.1萬億立方米,位居全國第三。重慶若能復制美國頁巖氣革命,那能源之困將迎刃而解。
為此,重慶迅速制定頁巖氣開采戰略。
在行政管理上,市國土房管局成立了全國省級國土資源部門下屬的首個油氣管理處。
在采掘技術上,重慶與全球最大油氣服務商斯倫貝謝公司簽署頁巖氣戰略技術合作框架協議,打通核心技術引進渠道。
在資金支持上,市政府與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勘探、開發、利用等方面開展廣泛深入合作。
在開發平臺上,成立重慶頁巖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作為頁巖氣資源勘探、開發、利用及相關技術咨詢的專業平臺。
…………
關鍵節點一一打通,重慶頁巖氣產量扶搖直上。2014年,重慶頁巖氣產量達10.81億立方米,超過全國總產量的80%。
“你挖黃金,我賣工具”
“2500萬元!”
2015年7月,重慶鼎順隆能源技術公司統計出上半年銷售額,總經理李海晨驚呼出聲。
這家公司才成立一年多,換作誰都會吃驚。
鼎順隆公司注冊地在重慶市兩江新區,主要生產、銷售完井工具等頁巖氣開采裝備。
“公司業績這么好,正是借了頁巖氣開采的東風?!崩詈3空f,“這一切機緣始于三年前?!?/p>
2012年9月27日,兩江新區管委會發布消息,將規劃打造面積為3750.5畝的臨港頁巖氣重型裝備產業園,將其作為全市頁巖氣裝備制造的主戰場。
彼時,國內頁巖氣開采裝備全部依賴進口。
這個潛在市場吸引了重慶。用一位市級領導的話來說,就是“你挖黃金,我就賣工具”。
產業園全部建成后,預計產值將達到300億元。
消息一出,看準機遇的企業老板紛至沓來,鼎順隆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公司從4人起步,一年后就擴充至50人?!崩詈3空f,“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兩江新區管委會的大力扶持?!?/p>
“入駐企業在工業用地、科技扶持等方面都能享受優惠?!眱山聟^裝備產業領導小組組長李光說。
為了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重慶兩江金融公司還成立了聯順頁巖氣創業投資基金,幫助包括鼎順隆公司在內的5家頁巖氣裝備制造企業獲得投資共1.28億元。
就在鼎順隆等企業搶占裝備制造先機之時,重慶頁巖氣制造產業再傳利好消息。
2015年3月,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重慶市頁巖氣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提出圍繞頁巖氣產業鏈條,打造頁巖氣裝備研發、制造、服務基地。
預計到2020年,一個產值達363億元的龐大產業,就將在“李海晨們”面前展開。
LNG借勢破局
2015年10月28日,重慶川港燃氣公司。
財務部工作人員劉艷玲反復核對數據,長舒一口氣:“我們盈利了?!?/p>
副總經理王琦說:“當初公司進入LNG產業是正確的?!?/p>
2012年5月,川港公司建成全市首座LNG加注站,開始提供頁巖氣衍生產品——LNG氣加注服務。
然而,因為受加注網絡、運營時間、用戶認知等因素影響,重慶當年新增LNG車輛只有500輛左右。
生意不景氣的不止川港公司一家。
“加注站不盈利,我們的漕運車也閑置了。”川港公司的業務合作伙伴、一家LNG承運公司負責人也叫苦。
當時,重慶LNG產業處于剛起步階段,產業鏈上的企業都還在“摸著石頭過河”,期待進一步的政策激勵。
2015年,在重慶市政府的工作報告中,頁巖氣被列入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LNG產業應該很快會好轉?!蓖蹒鶑膱蟾嬷锌吹较M?。
果不其然,重磅利好政策隨之而來。
2015年5月,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廣應用LNG車輛(船舶)的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明確提到“政府優先采購LNG車輛”“完善配套站點規劃”“提供財政支持”等。
伴隨政策紅利,相關企業經濟效益很快顯現。
“到2017年,重慶市LNG車輛預計達到1.2萬輛。”市發改委有關人員預測。
生意來了。
川港公司加快發展步伐,在全市各交通要道積極布點,規劃建設LNG加注站。
在“做好頁巖氣深加工,建設高附加值產業項目”思路指導下,重慶LNG產業逐步形成自身格局,川港公司正是其中一員。
涪陵LNG液化工廠、恒通客車公司LNG車輛制造等項目紛紛上馬……
到2020年,重慶LNG車輛將力爭達到5萬輛,LNG船舶達到400艘,年消納頁巖氣14億立方米,實現產值1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