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東
把握“產城融合”的內涵,關鍵要防止“兩化”:城鎮發展要有產業作支撐,防止“空心化”;產業發展要以城市為依托,防止“孤島化”。
優化發展空間布局,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產城互動、產城融合,在空間安排上要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做到產城一體,實現空間上的互動。這就要全面落實產城融合發展理念,讓城鎮體系與區域發展定位相一致,與區域人口城鎮化進程相適應,與生產力布局相匹配,使城鎮網絡的主體骨架與主要產業的空間分布基本一致。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原則,科學規劃空間發展布局,統籌規劃包括產業集聚區、人口集聚區、綜合服務區、生態保護區等在內的功能分區,探索網絡化、多中心、多功能的田園城市發展模式。當然,產城融合需要協調處理好產業和城鎮的空間關系,保持合理的空間尺度,既不能使產業園區遠離城鎮,又不能簡單地把產業園區混雜在城鎮之中。
提升產業園區支撐力,以產興城,帶動產城融合發展
把產業作為立城之基、興城之本,堅持以新興產業為主導,瞄準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集聚,提升產業園區支撐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實現以產興城。把產業園區作為有機組成部分,納入新城鎮總體規劃,合理安排城鎮及產業發展規模和布局,提高城鎮化與產業化發展的協調性和互動性,使每個城鎮都有產業園區為支撐,每個產業園區都有城鎮為依托,形成產城融合、互動發展的格局。這樣,產業園區既是產業新城,又是城市新區。把產業園區作為城鎮發展的功能區,作為產城互動的結合點,根據產業園區建設需要布局城市新區,通過城市新區建設服務產業園區發展,加快推動園區建設,引導工業向園區集中、工業園區向城鎮集中,使產業園區成為城鎮空間拓展和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成為產城互動發展的平臺。
強化新型城鎮承載力,以城促產,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優化城鄉建設空間布局,結合產業園區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增強園區和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支撐產業發展,提高吸納人口和為產業發展提供配套服務的能力,加快推進一批城市基礎、功能服務設施建設,推進產城融合。一是提升城鎮產業配套功能,注重承接產業園區發展和人口集聚衍生的生產生活服務消費需求,提升城鎮對人口集聚的承載力和對產業發展的配套服務能力。二是堅持基礎設施優先,提高城鎮對產城融合的支撐能力。三是全面改善城鎮發展的生態環境,構建產城融合發展的生態體系。四是完善多層次城鎮體系,增強城鎮對資源要素的集聚作用。
(作者系區域經濟學者、遼寧社科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