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蘇 顧盈穎
美國的《獨立宣言》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文件之一。談到《獨立宣言》,就不得不談到其起草人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1743-1826)。托馬斯·杰斐遜被稱為美國的民族之魂。但他生前為自己撰寫的墓志銘中,并沒有突出自己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赫赫戰功,也沒有炫耀自己曾擔任過的重要職位:弗吉尼亞州長、華盛頓內閣國務卿和美國總統。杰斐遜希望為后世銘記的自己只——“他是美國《獨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和弗吉尼亞州宗教自由法規的起草人、弗吉尼亞大學之父”。
杰斐遜于1743年出生在弗吉尼亞州一個大種植園主家庭,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16歲時就開始攻讀法律,24歲取得律師資格。杰斐遜學識淵博、眼界開闊,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影響,崇尚天賦人權。當時的美國正處于革命的火山口,隨著英國對其剝削的加重,雙方關系日益緊張,矛盾一觸即發。

杰斐遜主張用革命手段來反抗殘暴的統治,他成為了反英殖民統治的著名領導人之一。1773年12月16日,馬薩諸塞殖民地波士頓港口的“茶黨”把東印度公司停在港口的貨船上達18噸的茶葉投入海中,爆發了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這一事件引發了英國高壓性的報復:封鎖了波士頓港;取消了馬薩諸塞的自治權;在波士頓駐扎英國軍隊等等。這些措施引發了民眾強烈的不滿和反抗,“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了美國獨立運動的導火線。
1774年9月10日,12個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一屆大陸會議,這加強了殖民地之間的聯合,為獨立戰爭奠定了組織基礎。
同年,杰斐遜發表了第一篇政治論文——《英屬美洲權利概述》(A Summary View of the Rights of British America)。在這篇論文中,杰斐遜猛烈抨擊了英國對美的政策,提出美國是美國人的美國,這是天賦的人權,英國議會無權為殖民地制定法律,更沒有權利在美國進行殘暴的統治和剝削。
1775年4月18日,700名英軍到波士頓附近的康科德搜查當地民兵的軍火庫,遭到了民兵的伏擊。民兵們在萊克星頓打響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
杰斐遜積極投身于獨立戰爭中,1776年6月,大陸會議再一次在費城召開。會議接受了弗吉尼亞代表關于北美殖民地與英國斷絕一切政治聯系、正式宣布獨立的提案。
6月10日大陸會議指定一個五人委員會草擬獨立宣言,包括馬薩諸塞的約翰·亞當斯、賓夕法尼亞的本杰明·富蘭克林、弗吉尼亞的杰斐遜、紐約的羅伯特·R·利文斯通和康涅狄格的羅杰·謝爾曼。宣言的實際起草工作由杰斐遜負責。
起草《獨立宣言》需要足夠的冷靜、遠見和睿智,而杰斐遜身上正擁有著這些特質。他在費城一個泥水匠的家里完成了這一項艱苦又偉大的工作。杰斐遜完成初稿后,交給了五人委員會討論。令人遺憾的是,在大陸會議上,由于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代表們的堅持,刪去了杰斐遜第一稿中對英王喬治三世(George III,1760—1820在位)允許在殖民地存在奴隸制和奴隸買賣的有力譴責。
那段充滿正義的文字我們只能在這里一睹原貌:“他(指英王)向人性本身發動了殘酷的戰爭,侵犯了一個從未冒犯過他的遠方民族的最神圣的生存權和自由權。他誘騙他們,并把他們運往另一半球充當奴隸,或使他們慘死在運送途中。這種海盜式的藐視神靈的行為就是大不列顛基督教國王的行為!決心要保持一個市場,在那里人可以買賣,他濫用否決權以遏止每一項企圖禁止或限制這種可恨貿易的立法。為了不使這些罪惡缺乏色彩,他又鼓勵這班人在我們之間武裝叛變,殺害為他所逼養育奴隸的人民,用以買回被他剝奪了的自由。他就是這樣用鼓勵他們去殘害別人生命時所犯的罪惡,來償還他以前因剝奪他們的自由而犯的罪。”
經過多次修改和辯論,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這份在美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宣言。宣言向世界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與英國斷絕一切政治上的附屬關系。獨立自由的美利堅合眾國誕生了。在《獨立宣言》的鼓舞之下,美國獨立戰爭繼續向前發展,1781年10月,約克鎮英軍向美軍投降,1783年9月,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獨立宣言》分為序言、正文和結論三部分。其中正文又分為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表述了爭取獨立解放的民主政治主張。表達了著名的人權和主權在民的原則。“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當任何形式的政府對這些目標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力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其賴以奠基的原則,其組織權力的方式,務使人民認為唯有這樣才最可能獲得他們的安全和幸福。為了慎重起見,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應當由于輕微和短暫的原因而予以變更的。過去的一切經驗也都說明,任何苦難,只要是尚能忍受,人類都寧愿容忍,而無意為了本身的權益便廢除他們久已習慣了的政府。但是,當追逐同一目標的一連串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發生,證明政府企圖把人民置于專制統治之下時,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推翻這個政府,并為他們未來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這就是這些殖民地過去逆來順受的情況,也是它們現在不得不改變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
正文的第二部分列舉了英國殖民統治者在北美犯下的種種罪行。“……他拒絕批準建立司法權力的法律,借以阻撓司法工作的推行。他把法官的任期、薪金數額和支付,完全置于他個人意志的支配之下。他建立新官署,派遣大批官員,騷擾我們人民,并耗盡人民必要的生活物質。他在和平時期,未經我們的立法機關同意,就在我們中間維持常備軍……”宣言列舉了大量事實證明英國政府是一個損害了人民權利,實施暴政的當局。
于是,最后,《獨立宣言》莊嚴宣告:“我們,在大陸會議下集會的美利堅聯盟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義,非經他們授權,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義呼吁,說明我們的嚴正意向,同時鄭重宣布:這些聯合一致的殖民地從此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并且按其權利也必須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它們取消一切對英國王室效忠的義務,它們和大不列顛國家之間的一切政治關系從此全部斷絕,而且必須斷絕;作為自由獨立的國家,它們完全有權宣戰、締和、結盟、通商和采取獨立國家有權采取的一切行動。為了支持這篇宣言,我們堅決信賴上帝的庇佑,以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財產和我們神圣的名譽,彼此宣誓。”
于烈火中誕生的《獨立宣言》不僅是美國人民爭取獨立和解放的綱領性文件,也是人類史上著名的權利法案。馬克思稱贊它是“第一個人權宣言和最先推動了十八世紀的歐洲革命”。
在美國,《獨立宣言》作為憲法意義的法律文件,為日后誕生的美國憲法以及一系列憲法修正案奠定了政治基礎。
其后的憲法和修正案的基本精神和框架在《獨立宣言》中就已經形成,它們只是把宣言所確立的民主法制原則做了具體化。
而《獨立宣言》所確立的民主、自由、人權的思想像一面世界性的旗幟,鼓舞了美國以外的人民。1789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大革命,此后,許多國家也展開了如火如荼的資產階級民主運動。
杰斐遜曾說,《獨立宣言》是“吁請世界的裁判”。即使是現在,《獨立宣言》中所體現的原則還一直在全世界為人傳頌。無論是出于什么動機,無論是為了禁止種族隔離還是要提高婦女的權利,改革家們都要向公眾提到“人人生而平等”;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是什么樣的勢力,當人民為平等而斗爭時,杰斐遜的話都成為他們戰斗的旗幟:政府的“正當權力是經被統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欄目主持人: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