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積林 夏林杰
編者按: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堅持科技強檢,十年前因首創“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臺”聲譽鵲起。十年后的今天,他們再次運用信息科技,在落實推進檢察改革中,率先研發規范檢察權運行管理平臺,把落實司法責任制置于推進其他檢察改革的優先考量位置。“打得一拳開”,落實司法責任,規范司法行為,穩步推進各項司法改革工作。
這是一個全新的系統平臺,這個平臺不再是它前身系統的升級版。如果把舊版系統比喻成以檢察機關為中心的“IT時代”,那么全新系統無疑是邁進了以檢察官為中心的“DT時代”—— 一切讓檢察官更強!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綜合信息管理平臺植根于全國檢察機關“大統一”軟件權威、適時、海量的數據源中,它就像一臺強大的“分析儀”或“處理器”,秉承這一輪司法改革的創新理念應運而生。今后,包括檢察官員額制下的辦案權限與放權依據,每個辦案節點操作的責任追究依據,以及檢察官、獨任檢察官、主任檢察官晉升考評依據等各項檢務工作,開始有了大數據管理。檢察官能力強不強,往后得靠數據來“說話”。在浦東區院為規范檢察權而量身打造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一期開發建設項目落成之際,讓我們近距離感受該平臺給檢察工作全面發展全面建設所帶來的可喜變化,再次體驗信息化的力量。
背景:
“放權”不“撒手”
這是值得品味的兩個事件的時間節點:2015年9月25日,浦東區院黨組集體聽取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一期開發建設情況最后一次專題匯報,次日該平臺隨即投入試運行;2015年9月28日,上海市檢察機關舉行入額儀式,全市首批入額檢察官遴選工作基本完成,上海檢察機關司法改革主體架構全面落地。細心比對就會發現,浦東區院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一期開發與這輪司法改革密切相關,推進時間銜接都顯得極具用心。浦東區院檢察長陳思群介紹,在上級部署的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完善司法責任制等四項司法改革中,落實司法責任制是推進其他幾項改革的基礎和前提。司法責任不落實、司法行為不規范,其他改革就無法順利推進。浦東區院黨組適應司法改革新要求,決定以落實司法責任制為基礎,著手研發規范檢察官辦案及檢察權運行的數據管理系統,著重構建對檢察權運行的有效監督機制及修改完善的數據提供支持,同時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檢察官司法辦案的考評機制。
隨著員額制檢察官“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和“終身追責”制度的推行,今后檢察官自主決定案件的比重將會有很大的增幅。權力下放,辦案提速,終身追責,如何確保檢察權規范運行?陳思群檢察長認為,黨組和領導現在肩上的擔子,相比過去不是減負而是增加了。她說:“開發這個平臺,我們設計的初衷,就是依托信息科技,動態與高效地服務與監督檢察權運行,以保障公正司法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以實時、準確、全面的大數據,按照檢察權的權力清單,剛性引導檢察官在司法辦案中形成正確的權力思維、規則思維、監督思維與底線思維,成為浦東區院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有力抓手。
浦東區院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一期項目的成功開發,在現代信息社會下運用大數據強化檢察官隊伍管理監督,牽住了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責任制的“牛鼻子”,得到了上級院和中央政法委有關調研組的肯定。
序列:
“一個都不能少”
通過該院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演示,全院126名員額制檢察官的辦案等情況均可適時動態地展示。平臺將海量的數據資源整合為44項核心指標和31項輔助指標,從案件、時間、人員、績效四個維度對檢察官辦案活動進行實時統計、分析和管理,且基本實現自動抓取、自動分析、直接展示。檢察官辦案評價指標,由辦案數量、案件質量、職業操守、研修成果四塊內容構成。把辦案數量、質量、效率、規范司法、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違法違紀等方面內容納入到考核中,體現出激勵作用和正確的工作導向。點擊某個檢察官姓名進入子欄目,可進一步查詢其所辦的每個案件的基本情況及案管部門督導員的案件評查結果。如果輸入命令對全院檢察官的辦案情況進行面上統計分析,屏幕會即時顯示全院檢察官辦案業績的排名,并以直柱圖和曲線圖形象顯示,也可根據需要開展相應的檢察官辦案具體情況統計分析。該院檢察長、副檢察長與檢委會專職委員,作為員額制檢察官序列一員,全部列入平臺的管理序列中。各司法辦案場所辦案情況,以及風險預警和社會評價“一鍵”切入。在平臺的遠程訊問室全程視頻顯示欄中看到,每周都有檢察長領導層直接辦案的記載。根據權限,可以觀摩提審視頻的全程錄像。目前檢察長直接辦案已形成新常態。他們所有辦案“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全部納入平臺的數據管理。檢察長辦案,通過平臺“曬”的功能也走進了普通干警的視野。
據浦東區院負責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一期開發建設的朱毅敏副檢察長介紹,平臺開發歷時半年,由職能部門等會同網絡信息公司共同研發,研究會、工作例會等大大小小的會開了不少,可謂“機關算盡”。朱毅敏副檢察長說:“綜合信息管理平臺是一個大數據分析平臺,能為檢察權視野下的領導力與執行力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我們評估梳理了檢察辦案環節中所有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并按權力清單點陣設置全部植入平臺的管理模塊。我們希望通過大數據管理,找到一個管控檢察權運行的解決方案。”他表示,平臺一期完成也標志著二期研發開始。在硬件支撐上,平臺一期為即將推開的大部制改革預留了模塊銜接空間。今后,強化平臺的服務、管理、決策、考評四大功能,將是平臺未來的總體方向。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的綜合性息平臺一期開發建設項目能為上海檢察司法檔案升級版開發提供“檢察業績”的數據援引接入服務。
數據:
“躺著”會“中槍”
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全新頁面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給干警們最大的感覺變化,不是“換面孔”,而是“調結構”。其中“檢察官管理”——做為四大導航欄目之一,在內網首頁赫然醒目。點擊“檢察官管理”,就會進入一個龐大的個體與群體信息數據管理系統。所有員額制檢察官的辦案情況全程“留痕”,清晰反映主任檢察官、獨任檢察官、檢察官和授權檢察官助理行使決定權、審核權、承辦權的職權定位和責任歸屬。辦案數量包括案件受理數、審結數、審結率、審核數,辦案質量包括總評查數、重點評查、隨機評查和專項評查,辦案效果包括追捕、追訴、糾正違法、檢察建議等法律監督,不僅在同條線中可以縱向比較排列,不同處室間也可進行橫向比較,以柱形圖和曲線圖展示,并能模擬反映各項指標的趨勢。
這種平臺管理模式意味著透明、公開與無修正。平臺設計了辦案數據管理功能:決定、審核意見一致,決定、審核意見不一致,決定、審核意見采納率等,這些子項可自動顯示出來,系統自動生成承辦人自行定案情況、采納審核意見情況、準確率等,可解決對承辦人獨立定案準確性的考量問題。這些,都為浦東區院今后的司法改革“校準”檢察權運行,提供了權威的數據參考。
在公訴與偵監部門,幾名老檢察官半開玩笑地說,到了這把年紀,往常多少會擺點老資格,辦案節奏“慢半拍”。現在辦案全部“網來網去”,領導和同事們抓鼠標就能掂量你辦案能力“有幾斤幾兩”,落后了,“老臉掛不住”,今后辦案工作還得“豁出去”。民行處年輕檢察官劉紅娜在接受采訪時,對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的第一感覺是“心存敬畏”。她說:“自己辦了多少案子,數量質量如何,各項指標處在檢察官中什么一個位置,平臺顯示一目了然。作為年輕檢察官,我感到壓力,當然更多的還是動力。”她表示會經常關注身邊資深檢察官辦案“數據”,通過數據學習“老法師”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過硬辦案經驗。
如何落實司法責任,規范司法行為,落實檢察官辦案責任追究機制,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運用信息科技有效管控檢察權運行的創新路徑,告訴我們一個全新的理念—— 一切檢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檢務化。讓數據“說話”,讓數據說話算話。
編輯:劉雨濛 lymjcf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