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石
經濟寒冬下,我們更需抱團,而在這次反全球化的分裂浪潮中,尤其在小股勢力借機慫恿下,你我都難成為袖手旁觀者。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全球化浪潮尚未云涌,經濟寒冬之下卻早早退潮。露出貿易壁壘、地方保護、民粹主義的暗礁。正如有人心就有江湖,人類族群也似乎一直伴隨著各式的離合聚散、相愛相殺,個人如是、群體如是、國度亦如是,唯領域范圍不同而已。
鬧得風風火火的退歐大戲,未想宣布退歐公投結果六小時后,英國人搜索的第二大熱門問題竟然是“歐盟是什么”,續而又有人在英國議會請愿網站上發起要求重新公投,半月內人數累積竟超400萬。反轉之快有如過山車……
同樣吸引人眼球的是“萬寶之爭”。華潤和寶能聯手發動“驅王運動”,讓驅王、保王乃至王的女人都成為財經頻道的熱點話題,當守業情懷遭遇野蠻掠奪、當實體經濟遇見資本運營,系列碰撞背后盡顯滄桑——自由經濟未必喜愛情懷,而市場也從不相信眼淚,只因我的追逐是你心中利劍,而你的情懷卻是我眼中壁壘。
種種紛爭恰如近期電影《三人行》,警、匪、醫,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領域,卻有著同樣的倔強、類似的偏執。當執念超過理智,當沖突、欲望吞噬平和,原本自己的職業道德也好、黑道規矩也罷,最終都置于腦后,不免陷入一場你死我活的紛爭,而我等局外者卻如劇中配樂《之乎者也》的一句“袖手旁觀者,你我是也”。
反諷的是,無論是退歐、驅王還是三人行,出于無知、刁蠻還是偏執的感性,爆發的路徑、渠道都借助于被人們視為理性結晶的規則與機制,退歐的辯論及公投機制、股東大會的表決機制以及被鐘漢良所飾悍匪背出的通話、會見等各種權利保障機制。
究其原因,機制本是用于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然而歷史多次印證名著《烏合之眾》中的一句名言:“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未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此刻用于保護大多數人利益的機制,卻成為了借助來發泄情感與無知的渠道,而少數人的、理智的聲音,卻總是那么容易被埋沒。
這就像每逢國際沖突時,我們朋友圈總是被“不轉不是中國人”之類的語言所霸屏,狂熱的激情總是極其容易被煽動的,尤其當其披上了道德的外衣;而盲從與跟隨總是更容易的,因為此刻作為群體他無需承擔個體責任,逆流則需要太大的勇氣。這似乎印證人群最簡單卻又最極端的思維模式——非友即敵,你必須選擇且呼應,否則就非我族類。
在經濟寒冬之下,人性的趨利效應更容易導致短視、分離、割裂、自保抑或是掠奪,這些聲音日益獲得更多人的響應;恐怖襲擊、國際摩擦,這些又無疑強化了人們心理的近期效應,這無關乎種族、人群與國度。即便全球化依舊是一種信仰,世界大同的地球村依舊是很多人暢想的藍圖,但英國脫歐似乎更像是一個標志,法國、荷蘭、奧地利、意大利、波蘭等國右翼力量都在崛起,分離、不信任乃至敵對的聲音也日益泛起。
作為大國,此番我們鮮難獨善其身。但我們必須看到,要在經濟寒冬下讓民眾財產更具安全感,就必須更客觀地直視、修正我們的各項機制,防止短視、割裂、掠奪的功利思想沖破限制的牢籠,即便這種聲音被放大,即便它們極容易被誤解為民眾底層意志的表現。
這意味著,我們不能像《三人行》中那超長的慢鏡頭一般,一邊群情激昂、呼喊著道義,一邊卻任由無辜者成為犧牲品,任意、殘暴、碾壓的欲望釋放之后,只能剩下一地雞毛。須知,選擇即要擔責,脫歐顯然不是過家家的兒戲,暴力掠奪顯然也不應得到市場機制的鼓勵與肯定,基本規則和底線精神若破,再上一層的限制機制也就隨之會化為烏有。
對我們民眾更為重要的,還需多一些深閱讀,少一些瞎起哄;多一絲深思索,少一份盲從;多一份理性的發聲,少一點偏執的歇斯底里;多一點機制建設的積極參與,少一份破壞的無知狂熱。經濟寒冬下,我們更需抱團,而在這次反全球化的分裂浪潮中,尤其在小股勢力借機慫恿下,你我都難成為袖手旁觀者。
欄目主持人: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