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聯邦政府即將就研究生能否組織工會進行裁決的敏感時期,數所私立大學近期提高了研究生的津貼和福利。康奈爾大學將研究生津貼調高了2%,并增加了托兒補貼。哥倫比亞大學的漲幅則高達17%,而此前3個月該校剛剛增加了托兒補貼等。這一舉措在不同程度上被看作對爭取建立工會組織的研究生群體的“收買”行為。
在美國高校中,研究生擔任助教和研究助理的數量非常多。據美國教師聯盟統計,高校中研究生助教已構成超過20%的教學力量,而據研究生雇員工會聯合會估算,50%~70%的大學課堂是由研究生或者兼職教授(Contingent Professor)參與教課。但長期以來,研究生們對學校提供的待遇不甚滿意,他們希望通過工會與校方進行談判來提高工資福利。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生工會運動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威斯康星大學興起。目前,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生受雇者工會、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生勞動者工會、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生受雇者聯合會等幾十個公立大學研究生工會已經獲得承認,并為該校研究生的工作待遇提供保障。在私立高校中,僅紐約大學等少數學校的研究生工會被認可。
事實上,研究生工會能否被認可,關鍵在于研究生與學校的關系,不少高校認為教學助理與學校仍為學習關系而非雇傭關系,并擔心雇傭關系導致科研成果的功利化,進而對學術自由形成干擾。然而,擔任助教和研究助理的研究生認為他們是在學校和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并獲得報酬,與普通雇員沒有差異。上個世紀70年代,負責處理工會、集體談判等事務的美國勞動關系委員會曾認定研究生是學校的學生而不是雇員,不得組建工會。2000年,該委員會承認學生既是學生也是雇員,可以成立工會。但在2004年的布朗大學案中,委員會再次推翻前例,認為研究生成立工會將有損學術自由。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教育組張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