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
社會治理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社會組織是主力軍和生力軍。多年來,一些巾幗女英雄執著追求,默默奉獻,以滿腔的愛心和不變的熱情,為此建下了不朽的功勛,她們是值得褒揚和歌頌的。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
有著七家民辦幼兒園所的靜工集團有限公司托幼管理中心擔負著獨特的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招收18個月至6周歲幼兒,現有35個班級,收托幼兒900余名,教職員工100余名。王芳畢業于華師大,是高級育嬰師,1986年到張家宅托兒所當老師,后長期任申靜、大松等多家幼稚園、托兒園所長,對幼兒養育和園所運營傾注心血,也積累了豐富經驗。王芳所在集辦系統幼兒園所歷史悠久,很早就提出“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的口號,王芳任靜工集團托幼管理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后,繼續秉承這一宗旨,以德立園。
王芳認為,“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這口號首先倡導的是奉獻精神,所以,只要有新人入職,她總要開展職業道德教育,要求她們愛孩子,像園丁呵護花苗,給孩子最好照顧,并以身示范做甘于奉獻、樂于助人、有信念的好人。王芳還感到一定要穩定教師隊伍。近年,隨著社會幼兒數量的增加,人才市場效應的影響,各類幼兒辦學機構多了起來,對幼兒教師跳槽帶來很大的誘惑,多家單位也曾出高薪獵才,向王芳伸出橄欖枝。有兩年下屬托幼園所曾經流失10多名教師。于是,她多方奔走,求得企業、政府、慈善機構等的支持,從而提高老師待遇。如今,老師們普遍有了職業年金,還有補充公積金等,并有了晉升幼教技術職稱的機會。雖然相比有些社會幼教老師待遇低些,但自身收入比原來水平提高70%以上,于是開始安心幼教。教師隊伍還實現了年輕化和知識化,45歲以下的占到了45%,其中逾50%有大專以上文憑。
托幼管理中心的下屬單位經常面對一些孩子,家里要么是沒人照顧,要么是經濟困難。前年,玫琳凱上海公司求助于王芳,說是有一男性主管,上班很忙兒子沒人照顧,因為是外地籍,本地一些公辦幼兒園不接收。王芳積極協調,最后讓這孩子入托了華業托兒所。小孩的父親如釋重負,連連稱謝。每年開學,對于來自經濟拮據家庭的孩子,她總會帶頭發動大家捐款捐學具或教材,幫助其減輕負擔。江寧社區有對雙胞胎小姑娘,來自低保家庭,良清托兒所破例只收一份入托費。
讓體制外幼兒園受到好的引領
長期以來,王芳誠信規范辦好園所,有關部門沒有接到過一例關于靜工托幼園所的投訴,這和一般社會幼教機構問題頻發形成鮮明對照。靜工托幼園所不乏特色:申靜的雙語、金鵬的美術、詩意久的建構,都被傳為美談,并且金鵬托兒所成了市一級托兒所。靜工托幼下屬7家園所都獲評靜安區文明單位,在世博年,各園所均獲得世博安全院校、迎世博工人先鋒號等稱號,有的還獲得“三八紅旗單位”、“青年文明崗”等光榮稱號。
作為區域教社聯的理事,王芳經常在本系統做正面宣傳,同時通過共建聯建,讓兄弟幼教機構來下屬園所參觀如何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管理條例》、《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以及如何規范亮牌和收費等等,在正確導向上起到了良好的引領作用。
像月亮那般一直陪伴在“星星”的身旁
孩子是祖國未來,也是家庭寄托,可是由于基因變異或是某些不確定的壓力傳遞,一些學齡前孩子患上了自閉癥不愿說話見人,或得了俗稱多動癥的疾病,管不住自己也不聽人勸,坐不住、隨意出走,由于身心發育遲緩產生學習障礙……這些孩子所在的家庭由此陷入迷茫、混亂,為孩子成長和家庭未來憂心忡忡。
鄧曉蕾和她于2012年創辦的上海靜安越量兒童心智發展訓練中心專門為他們帶去福音,致力于促進特殊兒童身心發育發展,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支持特殊兒童家庭,減輕家長壓力和負擔,推動社會了解和接納特殊兒童及其家庭。發展訓練中心曾獲區公益創投項目可持續發展獎,2013年獲評上海市婦聯的上海市巾幗文明崗,2015年底獲頒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4A級資質。
鄧曉蕾曾是國際貨運代理經理,可是天性愛孩子,從華師大畢業,學過不少教育課程,持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2008年到一家兒童智能訓練中心當老師,發現社會上這些特殊孩子不少,長輩們高度重視孩子心智發展訓練,卻苦于外面沒有正規的培訓機構,兒童心理咨詢師寥若晨星。于是,她就在熟悉兒童智能訓練技巧及其培訓機構架設規律之后,找到了愿意一起出資合作的幾位華東師范大學同窗和校友伙伴,在萬航渡路某號租來兩間教室(一間有時還兼做辦公室),創辦了“越量”,以后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加入到越量這個大家庭,或是慈善捐助,或是當志愿者前來參與支持,為訓練孩子盡綿薄之力。“越量”的名字寓意為超越自己的能量(潛能),另外取諧音月亮意。自閉癥兒童被稱為星星的孩子,而月亮會一直陪伴星星。鄧曉蕾她既當老師又做校長還任后勤,帶著公益志愿者干得常常心力憔悴,但正如她經常對自閉癥患兒的父母說的那句話“不是因為有希望我們才堅持,是因為堅持了才有希望”,她以此來鼓勵自己,堅強地挺了過來。
“越量”的培訓每次兩個半小時,學員是2到6歲學齡前“問題幼童”,來自全市四面八方,有的剛來時已領過“陽光寶貝卡”,即被認為精神有障礙,自閉,和生人完全不說話。幼童丁丁到過兩所幼兒園,不聽老師講課和管束,被勸退,家長頭疼不已。在這里,老師循循善誘,以玩游戲、看動畫、提問等方式作干預教育,讓其提高認知,一年半載后丁丁順利入園。幼童小強經過訓練畢業后沒2年能夠自行到超市買東西,家長很是高興。“越量”實行開放式的辦學模式,師生在小教室中一對一,家長集中在隔壁看視頻,老師教學態度和方式如何,孩子接不接受表現怎樣一目了然。眼見為實,還能學上幾招,回家教孩子。有人勸鄧曉蕾,這樣以后家長是否會不用付費帶孩子來了?鄧曉蕾笑著說,月亮一直陪伴在星星旁,只要給孩子以更好呵護,有利他們健康成長,我們少收些學費又何妨?正所謂有容乃大。因為鄧校長這種坦然的態度,引得許多家長口口相傳慕名把孩子帶來。經過五年努力,“越量”從成立之初兩間小教室三位年輕老師,3個孩子,到發展為現在2個校區教學面積接近1000平方米設備齊全,擁有12名全職老師,在校學生60余名,累計畢業及離校學生超過100名。在上海江寧路和一大廈專門設計裝修過的特殊兒童訓練基地中,老師一直很忙,還有20多名孩子在排隊報名等候入場受訓。家長和社會盼望著他們在這里經過早期干預訓練后順利進入普校學習,與同齡孩子一樣平等地接受國家義務制教育,得以健康成長。
重效果 愉快教育送溫馨
2015年春,在靜安公園,第八屆世界自閉癥日,鄧老師和她的伙伴們舉辦“你是我的好朋友”倡導活動,吸引很多小朋友現場作畫,不亦樂乎。平時每個月,她又組織“企業開放日”讓10多家企業的白領參與和孩子們玩游戲,60幾位大學生組成的心連星志愿者團隊4年來經常光顧現場,暑期里更是每周來兩次。各種圍繞越量公益的微信群、QQ家長群、心連心志愿者群交流也十分頻繁,凡此種種,傳遞了溫馨,為孩子和他們的家庭帶去了快樂。
回顧自己的創業歷程,鄧曉蕾感言,“林中有兩條路,而我選了人煙稀少的那條,一切都因此而有所不同……很多人問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為自閉癥患兒及他們的家庭提供支持和服務。其實沒有太多的理由,我覺得我就是很幸運,正好做了我喜歡做的事情,而這恰恰又能夠幫助很多人。在這條路上我學會了如何在生活中去平衡自己,學會了寬容,感恩。同時認識了很多熱心,善良,正直,堅強的人。當然在做的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時還會被別人誤解,累的時候也會想過放棄。每到這時就會想起很多人對我說的那句話:你做的事情很好,我支持你。”
2016年1月3日,“越量”在上海美麗園大酒店舉行“謝謝儂”元旦慶典暨5周年慶活動。靜安區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顧維民在致辭時表示,鄧曉蕾關注和幫助的是病因不明心智發育遲緩的特殊兒童及其家庭,這一人群的數量正在上升,她的工作公益性很強,做得很出色,希望社會繼續給予支持,參與到他們利國利民的事業中來。
慶典上舉行了最佳家庭獎,最佳銀發獎,最佳好爸爸好媽媽和最佳志愿者頒獎儀式,最佳志愿者團隊上海市七寶外國語小學、最佳志愿者個人,愛星企業陽光城MODO、上海大眾白車身規劃、沃茨(上海)管理有限公司、鏈家房地產經紀公司、i_HAIR SALON、Dreamwedding 夢想家婚禮策劃都發表感言,感謝鄧曉蕾和越量這么多年來對他們一貫的支持與關愛。鄧曉蕾表示,要一直和孩子們在一起,讓他們更好地成長,覺得“有越量,我們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