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讓大政方針更“貼心”
——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加強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著力提高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2016年,榮昌區安富街道通安村。
這天傍晚,村務公示欄前聚集了一群莊稼漢。
公示欄上,新近享受到低保、種糧直補等優惠政策的村民個人信息,在鄉親們眼前一覽無余。
和個人信息一起張貼出來的,還有相關部門的監督電話。
“這些人我認識,符合享受條件。”
“就算有哪個不符合條件,我們也可以隨時打電話舉報。”
…………
鄉親們競相稱道。
而在以前,每當村里有人申請低保等政策時,就會引發猜忌、矛盾甚至上訪。
在全市乃至全國農村,各類惠民政策無不備受關注。因此,執行這些政策的鎮村干部,往往也成為群眾監督焦點。
安富街道也不例外。
據相關資料顯示,前些年,安富街道每年都會收到不少舉報,全是針對惠民政策執行的——有的說村干部損公肥私、惠親厚友;有的說村干部貪污冒領、私吞侵占;還有的說村干部做事不公、排擠他人……
舉報還不算,甚至還有人為這上訪——紀檢部門一查,有些舉報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雖說貪腐分子是極少數,卻影響了群眾對干部的信任,讓清白的干部遭了殃。
“別看我們‘權’小,吸引的‘火力’卻不小。”有干部自嘲。
對此,通安村綜合服務專干劉篤勇欲哭無淚。
在“輿論火力”圍攻下,劉篤勇和同事們最怕到村民中宣傳政策——“以前,任你怎么費盡口舌,村民就是兩個字:不信。”他苦笑道。
這樣的窘境,終于在2013年開始扭轉。
那一年,安富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決定:增進群眾對干部的信任。
街道的辦法是:創新基層惠民政策執行信息公開方式,用“真實”換回“真心”。
在區紀委幫助下,街道干部很快設計出了“十公開”制度。即街道下轄行政村(社區)的黨組織書記、主任、綜合服務專干和綜治專干本人,以及他們的直系親屬享受低保、危房改造、種糧直補、土地復墾、計生優惠、農機補貼、退耕還林等十項惠民惠農政策的情況,要全部即時向群眾公開。
“十公開”制度出臺以后,村干部們立即行動起來。
按照制度要求,劉篤勇將老父親享受種糧直補的明細賬如實整理出來,張貼到村務公開欄里。
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劉篤勇很快就發覺:鄉親們對自己的態度親熱起來了。
“村干部公開的信息條條目目清清楚楚,真實可信——既然信了,我們當然會支持他們的工作。”鄉親們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