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莎莎
今年初,國際權威機構公布了2015年度全球經濟運行數據:當年全球GDP平均增速僅為2.9%。
而反觀中國西部城市重慶——盡管面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雙重挑戰,這個年輕的直轄市仍實現了11%的持續高速增長。
截至目前,這樣的增速已被重慶保持了三年。
探究“重慶速度”,要從發展動力轉換說起。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進入了中高速增長階段。
對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國外有不少聲音鼓噪,認為“中國奇跡”即將終結;國內也有不少人心慌,急著要針對傳統產業“下猛藥”、搞刺激……“各種擔心各種愁”,都源自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片面認識。
對于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央反復強調,新常態之“新”,主要在于發展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發展驅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些新特征意味著,傳統發展模式正在轉換,傳統增長動力正在減弱,凝聚增長新動力的歷史契機也正在顯現。
因此,怎樣正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本質,從而推動經濟發展動力順利轉換,向較高速度、較高水平的“雙中高”目標平穩邁進,就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命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針對這個命題進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推動發展動力轉換過程中,按照中央“積極主動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的戰略導向,重慶市委、市政府明確強調:“要自覺遵循新發展理念,突出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措,深入調結構轉方式,加快形成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改革創新中釋放新紅利、集聚新動能。”
對于“集聚新動能”,市委書記孫政才強調,推進發展動力轉換,不是推倒重來、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一個均衡協同、循序漸進、優化增強的過程。
圍繞“動力轉換”這個核心導向,重慶在區域發展模式、產能接續、政府職能優化、內陸開放等改革發展戰線上開拓創新、協同發力,培育了一批經濟發展新“引擎”,激發出推動地方發展的強勁新動力。
為幫助讀者更好理解重慶發展動力轉換的要義,本刊梳理出重慶發展動力轉換的七大關鍵詞,希望通過對既有實踐經驗的回顧和總結,為未來的探索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