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虎
在酉陽縣板溪鎮大山深處,青沙坨寨安靜隱匿了千百年。
綿延的群山,孕育了當地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許多年來,他們一直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1994年,酉陽縣畜牧局檢查組走進青沙坨寨,打破了這里的寧靜。
在檢查中,時任縣畜牧局副局長姚家志發現這里的山羊皮膚呈烏色,肉質細嫩,膻味小。
干了幾十年畜牧工作的他隱約感覺到——自己發現了一個寶貝。
后經技術人員鑒定,當地山羊品種已有100余年的歷史,表型特征明顯,遺傳性狀穩定,為酉陽獨有的山羊品種。隨后,根據山羊的烏皮特征,酉陽將其命名為“酉州烏羊”。
姚家志難掩內心喜悅,決定打破“酉州烏羊”“養在深山無人識”的尷尬處境。
現實卻給姚家志潑了一盆冷水。
經過全縣調查,“酉州烏羊”的存欄數量不過3000余只,僅分布在板溪、龍潭等少數鄉鎮。
種群數量過少,分布范圍較窄,限制了“酉州烏羊”的產業化開發與保護。
面對困境,酉陽近年來步步為營,圍繞“酉州烏羊”迅速建立起了集“保種、飼養、加工、營銷”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在“酉州烏羊”面前,一條產業化大道正漸漸延伸。
固本擴繁
——圍繞“酉州烏羊”建立保種場,采用良種繁育體系,擴大種群數量,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2014年剛開年,重慶市“酉州烏羊”資源保種場迎來了一件喜事。
當年第一只小羊羔就要出生了,場長劉良佳親自到羊舍接生,并為它佩戴上了“YZWY001”的耳號標志。
隨后,助手將山羊譜系登記卡遞到劉良佳的手中——“YZWY001”父母的信息將被登記在譜系卡上。
而它的父親和母親,正是三年前引進到保種場的純種“酉州烏羊”。
原來,在摸清“酉州烏羊”的存欄數量后,酉陽發現“酉州烏羊”存在生長速度慢,個體小等缺點。因此,不少農戶為了增加收益,常會購買其他品種的山羊一起放養,導致雜交。
“自然雜交將會沖淡‘酉州烏羊’獨特的遺傳性狀——當務之急是要對‘酉州烏羊’進行保種提純。”酉陽縣畜牧局技術推廣站負責人彭春江說。
為克服技術上的不足,2011年,酉陽縣政府向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尋求合作,在板溪鎮合資建立了重慶市“酉州烏羊”資源保種場。
“保種場建成之后,我們從板溪等地購買了上百只性狀優良的烏羊作為種羊,并建立了良種繁育體系。”劉良佳說。
保種場內,“YZWY001”經過人工哺乳和防疫后,將會進入成長競賽階段。
每個月,工作人員都將對“YZWY001”進行生長發育性能測定,并記錄在譜系卡上。
6個月大時,“YZWY001”將和其他200余只小羊羔參加選種比賽,其中性狀明顯、發育良好的幼羊將被作為種羊,繁育后代。
在代系選拔的同時,保種場還對“酉州烏羊”進行基因測序,研究黑色素在基因片段上的顯性性狀,用以鞏固純種的特征。
而剩余的羊羔則會作為扶貧手段,免費贈予附近的農民放養,或銷售給養殖大戶進行飼養,用以擴大種群規模。
“我們在保種場周圍五公里范圍內建立了保種帶,鼓勵農戶飼養‘酉州烏羊’,并建立了補助體系。”彭春江說。
當前,酉陽縣已建立起2個核心場、5個擴繁場,逐步形成保種區,“酉州烏羊”的種群數量不斷擴大,為產業化開發打下了基礎。
羊為商用
——引進龍頭企業開發“酉州烏羊”,興建商品羊生產基地和屠宰加工基地等配套設施,研發羊肉產品,做實產業鏈核心環節。
2015年3月,春寒料峭,一個快遞包裹寄到了潤興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薛樊的辦公室。
薛樊當即召集公司管理層開會。
大家都緊盯著辦公桌上的包裹。
薛樊撕開了包裹盒上的膠條,幾包羊肉產品和一疊文件出現在大家眼前。
“這就是成品?”副總經理彭偉問道。
“嗯。”薛樊點頭,隨即拿出一袋手抓羊肉分發給大家。
“味道不錯。”大家邊品嘗邊頻頻點頭。
“我看這事成了。”薛樊翻閱著文件,一臉堅定。
這個包裹到底有何來頭?這事還得從一年前說起。
隨著“酉州烏羊”種群數量不斷擴大,酉陽開始把目光放在“酉州烏羊”的產業化開發上。
“只有通過產業化經營,才能發揮出‘酉州烏羊’的資源優勢,從而產生經濟效益。”彭春江說。
2014年2月,潤興牧業發展有限公司被作為龍頭企業引進到酉陽。
潤興一進入酉陽,迅速拿出資金搭建了占地220余畝的種羊繁育基地,進一步擴充“酉州烏羊”的種群數量,并在涂市鄉興建商品羊生產基地,著手進行“酉州烏羊”的商品化飼養。
在興建場房的同時,潤興開始著手開發“酉州烏羊”羊肉產品。
“我們與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建立了長效合作機制,借助高校科研實力開發出手抓羊肉、羊雜湯鍋等系列羊肉產品,以提升‘酉州烏羊’的附加值,從而打造一個高端羊肉品牌。”薛樊說。
辦公室內,薛樊仔細查看著“酉州烏羊”系列產品的配方資料,這將是他未來攻占市場的一把“金鑰匙”。
而在不遠處,一個占地70余畝的屠宰加工基地正在建設,潤興的“金鑰匙”將在這里落地投產。
引農配套
——引入農戶進行青貯飼料種植和商品羊飼養,解決飼料和商品羊供應難題,對產業鏈進行拓展。
2015年6月,酉陽縣板溪鎮扎營村,太陽炙烤著大地。
上百畝玉米林迎著熱浪舞動著青綠色的葉片,玉米棒已經初具形狀。
“這片地是今年剛租下來的,以前我還沒種過玉米。”養羊戶肖培槐說。
再過些時日,玉米就要豐收了。這時,收割機卻進到了玉米地里,把所有玉米秸稈全收割掉了。
好好的玉米,為何不等成熟就收割了?
“這些玉米秸稈全部賣給潤興——做青貯飼料用了。”肖培槐說。
原來,隨著飼養規模不斷擴大,潤興遇到了一大難題。
“幾千頭羊需要大量的飼料喂養,僅憑公司自身難以提供充足的青貯飼料。”薛樊說。
幾經思考,潤興決定向農戶拋出橄欖枝。
“農村擁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召集農戶為公司種植飼料,一方面可以增加他們的收入,一方面可以補充公司的飼料供應。”薛樊說。
2014年底,潤興開始在扎營村等村子進行宣傳,以500元一噸的價格和大量農戶簽訂了收購合同,預定來年的玉米秸稈。
肖培槐也和潤興簽了300噸的收購合同,憑著上百畝的種植規模,肖培槐家一年可增收10萬余元。
引入農戶進行產業配套讓潤興順利破解了難題,而潤興也開始綢繆起另一件事來。
“酉陽雖然建成多個‘酉州烏羊’繁育場,但是具備年屠宰加工30萬只肉羊的加工基地一旦建成,‘酉州烏羊’將出現較大的供貨缺口。”薛樊說。
針對這一潛在問題,潤興決定采取“借羊還羊”的模式加速“酉州烏羊”的擴繁。
“我們把選種剩下的羊羔采取計重的模式免費送給農戶飼養,通過幫助農戶進行繁育并回購成羊,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對超重的部分進行補償,引入農戶擴大商品羊的繁育。”薛樊說。
“借羊還羊”模式使得“酉州烏羊”的商品化飼養迅速成長起來。
拓道營銷
——通過成立專業性協會組織和搭建電商平臺等措施,拓展“酉州烏羊”的銷售渠道,完善產業鏈下游。
2015年年末,酉陽縣畜牧獸醫局,一位閩商找到彭春江。
一見面,他就請彭春江為自己聯系養羊戶,想收購一些“酉州烏羊”。
而隨著冬季的來臨,羊肉越來越好銷售,不少商人都找到彭春江了解“酉州烏羊”的情況。
作為技術推廣站負責人,彭春江怎么又干上了銷售?
因為他還有另外一重身份——酉陽縣羊業協會秘書長。
“隨著‘酉州烏羊’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到飼養‘酉州烏羊’的隊伍中來。但零散的飼養容易導致不良競爭,不利于‘酉州烏羊’產業整體的發展。”彭春江說。
針對這一問題,2015年1月8日,酉陽縣畜牧局牽頭成立了酉陽縣羊業協會。
“成立羊業協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協會、公司、養羊戶一體化發展的良好局面,同時為‘酉州烏羊’的營銷開辟道路。”彭春江說。
羊業協會成立以來,已吸納上百名會員,酉陽畜牧業不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以及養殖大戶都加入了協會,實現了良性溝通和資源共享。
而整體實力的增強,使得羊業協會的影響逐漸擴大,系統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較強的議價能力,也使入會會員收益頗豐。
此外,酉陽正著手打造電商平臺,以進一步拓寬“酉州烏羊”的營銷渠道。
“我們準備把‘酉州烏羊’的生產、管理、病繁、增減等情況實時共享在電商平臺上,匯總所有數據提供給客戶,使‘酉州烏羊’的供給情況和客戶的需求實現良性對接。”彭春江說。
電商平臺一旦建成,“酉州烏羊”將搭上互聯網的快車道,展現在千萬客戶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