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德國聯邦教研部與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和德國高校及科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對世界開放的科學2016》報告顯示,2014年在國外工作的德國科學家達到4.3萬人,并有超過8.5萬名外國科學家在德國高校和校外科研機構進行講學或科學研究,較2006年增長了84%。目前,外國科學家數量占德國科研隊伍總人數的1/5。
聯邦教研部婉卡部長表示,德國科研與世界緊密交織,因此極具吸引力和效率。多年來,德國在促進學術國際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包括精英計劃、高校協定以及科研創新一攬子計劃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多科學家都愿意到德國授課和從事科研工作。
與此同時,德國與其他國家的大學生交流也日益密切。DAAD主席溫特曼特強調,不僅大量的德國學生和學者前往海外,而且越來越多的德國大學在國外活躍起來。跨境教育項目可以成為高校國際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科研和教學的創新、全球網絡的拓展,以及在國際范圍內對提升德國教學科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作出了貢獻。目前,DAAD在全球36個國家資助80多個跨境教育項目。
另外,就讀于德國高校的外國學生數量也在過去幾年持續增長,2015年達到32.1萬。德國高校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容保爾-甘斯預計,2016年這一數字將增長到33.9萬,至2020年將達到35萬。外國學生數量增長最多的是碩士生(25%)和博士生(3%),其中工程技術類專業的注冊人數約占外國學生總數的23%。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教育處羅毅供稿)
編輯 許方舟 校對 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