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叢林
一名6歲兒童,因住房是商業房改住宅,戶籍地沒有對口小學,其父母經向教育局反映后,教育局將女童就近安排至一所小學就讀。可是,女童父母發現,教育局安排的學校并非距離其住處最近的學校,遂以違背“就近入學”原則為由將教育局告上了法庭。那么,教育行政部門為學校劃定學區,強制適齡兒童舍近求遠就讀合法嗎?上海市兩級法院經過審理,對“就近入學”是否等于“最近入學”給出了明確答案。
孩子無學可上 多次信訪求解
6歲女童郭文清,家住上海市浦東新區。她家住房為新建住宅,且為商業房改住宅,并未配套教育公建設施,沒有對口學校,她的入學問題就成為了父母的煩心事。2014年春節過后,郭文清年滿6歲,已到入學年齡,但學校的事還沒有著落,她的父母十分焦急。當年3月13日,郭文清的父親郭皓軒來到上海市浦東教育局第二教育署,就女兒小學入學問題進行咨詢。3月19日,郭皓軒又到浦東教育局反映情況。得到的答復是,教育局即將對社會公布《2014年浦東新區義務教育招生小學招生地段公示》(下稱《招生地段公示》),可根據公示選擇孩子就讀的學校。教育局工作人員還表示,不管什么情況,一定會讓孩子有學可上,有書可讀。
同年4月3日,郭皓軒從浦東教育局網站看到發布的《招生地段公示》。郭皓軒對照公布的小學招生地段發現,女兒戶籍地沒有對口小學。郭皓軒再次到浦東教育局反映情況。4月9日,郭皓軒又通過掛號信以及電子郵件方式向浦東教育局局長信箱投送了信函。當天,教育局通過電子郵件回復稱:經了解,由于你們的住房是商業房改住宅,現房屋開發商正在和相關部門洽談孩子入學問題,迄今為止還沒有明確的結果,請耐心等待。次日,在浦東教育局領導接待日上,郭皓軒再次反映了孩子入學問題。
指定學校偏遠 無法調和成訟
接到郭皓軒提出的問題后,浦東教育局十分重視,立即加以研究解決方案,最終根據《招生地段公示》的精神和“就近入學”的原則,提出了讓郭文清就讀上海市第六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以下簡稱“六師二附小”)、浦東新區第二中心小學(以下簡稱“二中心小學”)的方案征求郭文清及其父母的意見。
可是,郭文清及其父母認為,離他們家住宅小區由近及遠的公辦小學依次為:上海福山外國語小學花園校區(以下簡稱“福外花園校區”)、上海市浦東新區竹園小學張楊校區(以下簡稱“竹園張楊校區”)、二中心小學巨野校區、六師二附小西校區、六師二附小東校區。但教育局安排的學校不是離家最近的,而是提供了離家較遠的兩個學校讓他們選擇,顯然不符合“就近入學”的原則,因而拒絕了教育局提出的方案。
2014年4月15日,在經過多次交涉無果后,郭皓軒來到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以郭文清為原告,以自己為法定代表人,將浦東教育局推上了被告席。2014年5月7日,浦東法院對這起為孩子“就近入學”的行政案件,公開開庭審理。法庭上,雙方圍繞“就近入學”是否等同于“最近入學”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郭文清訴稱,在浦東教育局2014年4月1日公布的《招生地段公示》上,本人的戶籍地址,也是房產所在地和實際居住地,沒有對口的小學。本人強烈要求參與到本區域內離本人戶籍地由近及遠的所有公辦小學招生生源的入學資格排名比較中,保證給予本人公開、公平、公正的小學就學學額。本人因為爭取就學學額而精神緊張,同時訴請要求判令浦東教育局賠付本人精神損失費人民幣1元。
浦東教育局辯稱,我局履行了法定職責,通過網站公開了各小學對應的地段及入學通知,對于郭皓軒的提問均予以了答復,我局并非拒絕將郭文清戶籍劃入對口小學,而是因為其戶籍地的住宅從規劃到建成均沒有任何部門向我局征求有關該住宅建設所涉及的教育公建配套設施的意見。郭文清提出相關申請后,我局曾先后提出就讀六師二附小、二中心小學的方案,并書面通知郭文清將就讀的小學,故請求駁回郭文清訴請。
開庭后第二天,浦東教育局下屬的浦東新區招生辦公室再次向郭文清發送《告知書》,告知郭文清于5月17、18日到二中心小學報名。考慮到孩子上學的緊迫性,不能因為打官司而耽誤了孩子的讀書,郭皓軒很不情愿地帶著郭文清到二中心巨野校區進行了報名。名雖然報了,但郭皓軒決定官司還得繼續打下去。
“就近”并非“最近”
浦東新區法院經審理認為,浦東教育局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具有按照公辦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和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招生計劃和相關政策,確定各校對口招生入學范圍等法定職權。因此,浦東教育局有權對郭文清就讀小學作出具體安排。
雖然郭文清戶籍所在地即房產所在地未被納入公示中的小學招生對口地段,但浦東教育局根據本地區以及郭文清的實際情況,提出就讀方案征求郭文清意見,并最終于2014年5 月9日安排郭文清就讀第二中心小學巨野校區,故可以認為浦東教育局已經履行了法定職責。郭文清要求浦東教育局賠償精神損失費的訴訟請求缺乏法律和事實依據,不予支持。
2015年3月11日,浦東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郭文清的訴訟請求。一審判決后,郭文清不服,向上海市第一中級法院提起上訴稱:浦東教育局安排就讀第二中心小學巨野校區,系距戶籍地址第三近的公辦小學,不符合浦東教育局強調的就近入學原則,浦東教育局未履行法定職責,本人未得到公開、公平、公正的小學就學學位(學額)。
浦東教育局辯稱:教育局經統籌安排,根據郭文清小區位置盡量安排“就近入學”,“就近入學”并不一定是距離最近的小學,目前已安排郭文清就讀第二中心小學巨野校區,該小學距離郭文清戶籍地并不遠且屬比較好的小學,郭文清也已經進行報名,教育局已經履行法定職責。
上海一中院經審理認為,浦東教育局作為教育管理部門,具有根據義務教育法等規定,保障適齡兒童和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職責。雖然浦東教育局在最初作出的《招生地段公示》上小學對口地段中沒有郭文清戶籍地,但浦東教育局下屬浦東新區招生辦公室向郭文清發放了《告知書》,已安排郭文清就讀第二中心小學巨野校區,故浦東教育局辯稱其已根據轄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招生計劃和相關政策、并已履行相應法定職責保障郭文清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的意見,可予采信。浦東教育局指定郭文清就讀第二中心小學巨野校區尚屬“就近入學”合理范圍。郭文清主張浦東教育局未按照學校離家距離從近到遠順序給郭文清安排入學不符合“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安排郭文清就讀第二中心小學巨野校區的行為未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的意見,缺乏依據,難以支持。2015年12月30日,上海一中院作出了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文中人名系化名)
點評
學區劃分,牽動萬千家長心。因不能“最近入學”引發的糾紛,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法律明明規定“就近入學”,卻不讓孩子在離家最近的學校就讀,一些家長和學生想不通。因此,判決結果備受關注。其實,“就近入學≠最近入學”緣于劃片規定。當某片地區被劃歸某所學校后,能享受本校資源的,只能是區域內的學校,如果沒被劃入,即便離學校最近也不能上。劃片的根本目的是平均生源,讓每位學生上得了學,又讓各區域學校有所發展。雖然劃片規定的結果,必然會讓部分學齡兒童不得不“舍近求遠”,但“劃片”作為在教育資源不平衡、名校擠破頭而普通學校無人問津的情況下,為平均分配各區域生源而推行的一項政策,有其存在的積極意義。
有關教育人士指出,不能以入學兒童戶籍地和學校的直線距離作為劃分學區唯一原則。根據法律規定,劃分學校施教區要把握四個原則:一是保障適齡兒童在其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二是應根據當地行政區劃;三是應結合學校布局;四是應考慮適齡兒童數量和分布狀況。這四個原則是一個有機整體,劃分學校施教區應充分考慮,以最終保障每個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有關法律人士指出,根據相關規定辦法,教育行政部門應按照“就近入學”原則,綜合考慮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布局以及適齡兒童、少年的數量和分布狀況,合理確定施教區范圍、招生規模,從總體上滿足所劃分的區域符合“就近入學”原則。適齡兒童教育問題家長關心、輿論關注、社會關切,教育行政部門的行政決策應當在合法的基礎上,努力追求能為社會公眾普遍接受的最大合理性。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聽取意見的廣泛性、代表性和公開性,合理配置轄區內的教育資源,從而使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和可接受度得到進一步提升,盡可能做到公開、陽光、透明。
2015年11月,在教育部召開的教育規劃綱要實施五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一司司長王定華表示,教育部正在考慮推行“多校劃片”,也就是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小學初中,這是一項操作性極強的措施。針對當下教育困境,各地教育部門不妨評估“多校劃片”可行性,而后決定是否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