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網站2016年5月20日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了《2016年度科學技術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圍繞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歷程進行了專題介紹,并且以“挑戰超級智能社會”為主題,闡述了今后應對人工智能社會的一系列舉措。
《白皮書》中特別圍繞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出身背景和研究歷程進行了專題介紹,并分析指出,多數獲獎者自其童年階段起就接觸科學技術,具備對于科學技術的興趣與熱愛。《白皮書》指出,為了持續提升日本的科技創新能力,需著重培養下一代的科技人才。誠然,諾貝爾獎的獲得離不開獲獎者自身的卓越思維與艱苦努力,但為了今后日本能夠繼續涌現更多的獲獎人才,日本政府必須致力于創建注重創造性的自初等、中等教育階段至高等教育階段的教育體系,關注數理教育,在提升學生數理才能的同時,提高喜愛數理的學生數量。
《白皮書》暢想了未來的“超級智能社會”,科技創新的急速發展將給20年后的日常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20年后的未來社會中,人們可以依據自身喜好通過智能設備改造汽車;人工智能設備可根據家庭健康數據提供飲食方案,并由機器人烹飪料理;智能床在人們就寢時可感知身體變化,并在人的身體不適時采取措施等。為了在未來時代更好地生存,《白皮書》指出需要培養兒童在面對未知事物以及預想之外的狀況時的自主行動能力,并且列舉了未來“超級智能社會”的人才構想,比如精通最新技術的人工智能技術人員、數據科學家、網絡終端安全維護人才、具備創業意識的人才等。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教育信息中心李冬梅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