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黃河路,原名叫派克路。位于派克路21號的是一家戲院,叫卡爾登大戲院,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長江劇場。在1935年之后,卡爾登大戲院一帶成為上海最奢華、最時尚的夜生活區,車水馬龍、燈紅酒綠,顯貴名流聚集。這歸功于上海一位金融家朱博泉。當時大光明影院因資金周轉不靈瀕臨破產,由朱博泉任總經理的大光明地產公司,用200萬銀圓買下大光明影院和與之相連的卡爾登劇場、功德林素菜館等。在他的經營下,成為東方巴黎上海的名片。

1935年,在卡爾登大戲院附近又蓋了卡爾登公寓。卡爾登公寓坐落于黃河路鳳陽路口,是一棟大型的英式風格房子,大樓外觀簡潔,呈中間高兩邊低,二層是長陽臺,裝有鐵欄桿,一式的鋼窗。在公寓的頂層,有一個視野開闊的大陽臺。大門后面有一個花園。據說當年公寓等級森嚴,設有四架樓梯,供不同層次的人進出。每個層面有二十五間套房,門把手、門鎖等都是銅制的。那時公寓那頭的人要到公寓這邊來乘電梯,必須經過其他的二十幾個房間。公寓房間的格局進去就是過道,兩邊依次是廚房、衛生間、客臥和主臥,廚衛地面的瓷磚都是白色纖細磚。地板鋪的是細柳桉木的,主客臥之間還有一扇四塊木板組成的推門,推門上的插銷、廚衛里的塞子等也是銅制的。
據說,在建造卡爾登公寓時,本意上是要超過金門飯店的。因為戰爭影響,就沒能按照原先的圖紙建造完畢,那些待用的建筑材料一直堆放到了20世紀70年代。張愛玲和她姑姑曾住在卡爾登公寓的301室。據華東師范大學陳子善教授考證,張愛玲和姑姑是在1950年搬到這里的。在卡爾登公寓,張愛玲完成了電影劇本《不了情》《太太萬歲》,小說《十八春》《小艾》??柕枪⒏浇悄暇┞泛团荞R總會,不遠是福州路,舊稱四馬路。有很多好的飯館、書店、戲院,還有妓院。這些活色生香的市井,是張愛玲寫俗世上海的移動盛宴。許多年后,張愛玲回憶起在卡爾登公寓的日子,是由食物的味道引起的,“在上海我們家隔壁就是戰時天津新搬來的起士林咖啡館,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覺的警報,一股噴香的浩然之氣破空而來,只有他家有一種方角德國面包,外皮相當厚而脆,中心微濕,是普通面包中的極品,與美國加了防腐劑的軟綿綿的枕頭面包不可同日而語。我姑姑說可以不抹黃油,白吃?!笨柕枪F在叫長江公寓,是一座居民住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