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睿
2016年7月1日,我們站在太平洋西岸、亞歐大陸東端,背依著波瀾壯闊的故國神州,再次回首95年前的那個夏天。
那個夏天,一群志士輾轉上海和嘉興兩地,秘密召開了一次會議。
如今,這次會議早已舉世聞名——它就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這次會議,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從誕生那一刻起,這個年輕政黨就將拯救苦難深重的祖國,當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對這樣的夢想,當時大部分人并不相信。
而這個年輕政黨的黨員們,卻對此堅信不疑。
隨后95年,他們真的做到了——
在保存和傳播革命火種的征途上,他們用腳步踐行信仰,為地球編織起一條長達兩萬五千里的紅飄帶。
在鐵與血的洗禮中,他們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趕跑了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了奴役四萬萬人民的三座大山。
在對立與隔閡的“鐵幕”下,他們領導全國人民白手起家,為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打下了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根基。
在全球一體化新紀元,他們用改革和創新激蕩起滾滾春潮,領導中國用30多年完成了發達國家200年才實現的文明進程,讓中華民族重新站到了世界舞臺前沿。
95年,對擁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國而言,僅僅是彈指一揮間。
然而,中國共產黨的95年,卻是影響中國和世界歷史最深刻的一段時間。
站在建黨95周年的節點,我們的國家,正向她曾在世界文明體系中所處的最高點回歸;我們的民族,也在歷經百年屈辱和不懈抗爭之后,前所未有地接近偉大復興的夢想。
那個誕生時僅有50余名成員的年輕政黨,就這樣讓歷史為之改變。
這,就是黨的過往。
在緬懷過往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人將熱烈而深情的目光投向了前方,去展望和描繪未來。
然而,我們在希冀未來的同時,卻沒有對過往放手,任那些記憶隨時光流走。因為在大歷史的定律下,由來和未來總是一脈相承,昨天、今天和明天也總是首尾相連、互為借鑒。
站在建黨95周年的節點,我們的黨正領導中國擁抱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未來五年,挑戰和機遇將如影隨形,續寫“中國奇跡”的戰略窗口期伴隨著經濟社會轉型的巨大壓力,正越來越清晰地呈現。
也是在這樣一個節點,我們再次回首黨的發展歷程,并希望從這樣的回首中,尋找到未來前行的力量源泉。
這個源泉,是你,是我,也是他——是8800萬黨員!
抗日名將吉鴻昌說過:“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p>
中國共產黨95年的發展歷程,以及黨領導新中國由弱到強,直至挺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史,正是一代代黨員用行動丈量信仰,用熱血、奉獻和生命領導人民書寫而成。
而黨的未來、中國的未來、民族的未來、你我的未來——一切即將發生的未來,也將由全體黨員帶領13億人民共同書寫。
在這樣的未來,雖沒有槍林彈雨的考驗,卻伴隨著理想和現實、堅守信念和追逐功利、一己之利和家國大義的抉擇——對于每一個黨員而言,在人生的每一步,都必須交出正確答卷。
在這樣的未來,我們不僅要向黨的優良傳統回歸,更必須順應時代要求,在各自的平凡崗位上,在甘守寂寞和樂于奉獻的歲月中,讓這些傳統得到繼承和弘揚。
在這樣的未來,我們必須繼續當好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的宣言書、戰斗隊、播種機和宣傳隊,去爭取廣大群眾,去團結各族人民,用8800萬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凝聚13億人繼往開來的巨大能量。
因此,我們站在建黨95周年的節點,銘記過往,開拓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