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6日,位于化龍橋的“重慶天地”,大龍網總部展示大廳燈火輝煌。
幾十平方米的沙盤上,一列火車滿載貨物,正“行駛”在“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上。
對大龍網創始人、董事長馮劍峰來說,這列火車還載著一個夢。
一個關乎跨境電商的崛起之夢。
揚帆跨境
這個夢,正因一系列政策支持而逐漸成為現實。
2014年底,為大力推進服務貿易發展,重慶市委、市政府決定,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產業、跨境結算和投融資便利化、保稅貿易等服務貿易五大專項工作,使之成為重慶對外開放新的增長點,促進重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正在大龍網總部辦公的馮劍峰聞訊,臉上充滿笑容。
在馮劍峰看來,早就試水跨境電商的大龍網,前景將更加廣闊。
那是2010年初,大龍網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大龍網采用B2C(企業對消費者進行交易)交易模式,將中國的產品借助互聯網遠銷海外。
但馮劍峰很快發現,跨境電商做B2C存在不少問題:廣告轉化率低、產品毛利率低、海外消費者回頭率低。
隨著“全球速賣通”等C2C(個人對個人進行交易)交易模式的跨境電商平臺壯大,傳統跨境電商企業的市場被逐漸蠶食。
見國內部分傳統跨境電商相繼死去,馮劍峰感到了寒意。
怎么辦?
馮劍峰將目光投向了B2B(企業對企業進行交易)交易模式。
“這能讓中國企業與海外零售商對接,幫助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馮劍峰攥了攥拳。
“圍棋之道”
2011年的一天,大龍網刮起了一場“頭腦風暴”。
公司專門召開“諸葛亮會”,對如何構建B2B交易模式展開討論。
就傳統線下跨境貿易模式而言,廠家與消費者之間,既有車馬炮構成的貿易鏈條,也有楚河漢界構成的貿易壁壘。
傳統電子商務模式則是對楚河漢界的革命,因此影響了大量實體門店。
“這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分析到這,馮劍峰用手指了指桌上的一份報告。
就在幾個月前,大龍網和其他國內跨境電商企業遭遇了一次危機:中國跨境電商企業用網站和郵包把大量商品賣到南美某國,因物美價廉,生意爆棚。這卻讓當地不少實體店受到影響。為扭轉這個狀況,當地政府開始對中國跨境電商設置壁壘。
此戰的教訓,讓馮劍峰悟出了新“道”:“互聯網時代的跨境貿易應是圍棋式的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互利共贏。”
如何構建“圍棋格局”?
會議桌前,大龍網副總裁朱福興清了清嗓子,說起了一個故事:在一次跨境電商溝通會議上,朱福興發現一個怪象——跨境電商從業者只聊營銷技術,對客戶體驗只字不提。
“不注重客戶價值,如何產生回頭率?長此以往,電商企業必死。”
不出所料,那些高談營銷技術的企業在經歷資本寒冬后,紛紛倒下。
“要構建一整套B2B服務體系,不光要讓中國企業的產品賣得出,還要賣得好。”朱福興指出。
旋即,大龍網開始構建“圍棋格局”。
一番論證,兩個痛點漸次顯現:其一,如何將中國企業的商品直觀呈現在國外零售商面前,進行落地銷售;其二,如何構建買賣雙方服務體系,讓供需精準對接。
蛟龍出海
2014年的一天,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一家手機3C配件商店里,老板葉卡捷琳娜坐在店里,望著熙熙攘攘的顧客,陷入沉思。
葉卡捷琳娜明白,就算店鋪銷售量再大,利潤也少得可憐——進口環節多,外貿公司層層分成。
她曾試圖聯系中國企業直接進口,卻苦于自身店鋪進貨量小、語言交流等障礙,只能作罷。
2015年5月,改變發生了——大龍網在莫斯科建立“網貿館+海外倉2.0”項目。
葉卡捷琳娜走進展館,在小商品展示區看中了一家中國廠家生產的手機殼。
一番檢查下來,葉卡捷琳娜露出笑容——這手機殼品質與她目前所售的產品不相上下,而報價僅為此前拿貨價格的一半。
“如果有疑問,你可以與廠家直接溝通。”網貿館里的工作人員解釋說。
語言不通,如何溝通?
原來,大龍網早已研發出了一款即時翻譯手機APP“約商”。
通過掃描商品的二維碼,葉卡捷琳娜看到了對應產品的參數、生產場景等,并聯系上了中國生產企業。
旋即,她將這批貨物全數拿下,店里對應的商品也同步降價,銷售量大增。
葉卡捷琳娜的渠道優化,正是大龍網通過“網貿館+海外倉2.0”,讓國內外供需對接的一個縮影。
通過網貿館,大龍網將中國的產品分類別、直觀地推送給外國客商。
通過海外倉,大龍網幫中國企業解決了跨境物流時間長、儲存難等問題。
在這個“前網貿館+后海外倉”的模式下,大龍網構建起了樣品展示、儲存、銷售、售后服務于一體的完整鏈條。
至此,跨境B2B模式的第一個痛點破除——中國產品直面海外客商。
精準服務
重慶紜夢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小有名氣的女裝企業。
隨著國內市場日趨飽和,拓展海外市場成為共識。
如何拓展?
直到公司參加了大龍網俄羅斯網貿會,商機悄然來臨。
展會上,公司設計生產的服裝一字排開,參觀者絡繹不絕。
幾天交流下來,公司不僅收獲了一批客戶,而且獲得了第一手數據——大數據分析報告。
運用物聯網技術,采購商在這些衣服面前停留了多久、動手扯了幾次、最喜歡什么款式等,都會經過大龍網大數據處理平臺,實時反饋給紜夢制衣有限公司。
“這就像設計師的眼睛,能夠精準掌握國外客商的喜好。”公司副總經理秦運均說。
很快,公司的服裝受到俄羅斯上班族女性青睞,市場逐步擴大。
而大龍網構建買賣雙方服務體系,讓供需精準對接的舉措遠不止如此。
“打造‘兩國雙園’商業聯合體,讓國外零售商與國內企業實現雙贏。”馮劍峰說。
在馮劍峰看來,“兩國雙園”正是讓國內外供需市場迅速對接的秘密——在國內外同步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園。
在國內跨境電商產業園內,大龍網用招商服務結合樣品中心,為中國制造提供跨境出口指導、渠道輔導,成為中國制造走出去的物流、品牌及法律等服務中心,讓中國企業“出海”無憂。
在海外跨境園區內,大龍網與當地企業合作,為中國企業解決了稅務、售后等本土化問題。
俄羅斯莫斯科、阿聯酋迪拜、越南胡志明市……大龍網的“兩國雙園”走進了越來越多的國家。
至此,跨境電商的兩個痛點破除,一套完整的服務體系揮就。
如今,大龍網的業務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境內外近19萬家中小微企業服務,年進出口值達3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