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輝
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應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定增收為目標,以促進產業升級、激發消費活力為著力點,突出特色、品牌和效益,充分挖掘農業多種功能,促進一產向二、三產延伸,提高農業附加值,推進產品農業向功能農業、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
完善產業支撐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構建綠色、生態、高效的農業生產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及各類特色效益農業生產功能區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技術人才支撐體系、現代流通體系及農業基礎設施、循環生態系統建設,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實現規模化、特色化發展。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培育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機制創新集聚資金、技術、市場等各類生產要素,提高農業生產社會化和農民組織化程度。
實施品牌戰略,提升農副產品競爭力。以特色效益農業產品的品牌開發為重點,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村經紀人隊伍為載體,全面推行“統一品牌培育、統一品牌包裝、統一產品質量、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營銷推介”的品牌塑造模式,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完善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體系,鼓勵支持特色農產品商標注冊。建立和完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品牌價值。
加強信息服務創新,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融入“互聯網+”戰略,利用大數據技術促進農村信息資源與用戶間的有效銜接,實現農業資源、環境、生產、售后與服務信息的全流程覆蓋,提升農業智能化水平。推進農業物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建立特色效益農業物聯網應用試點,形成農業物聯網可看、可用、可持續推廣應用模式。打造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在加強與知名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基礎上,培育和支持一批本地涉農電商企業發展,帶動農副土特產品上網銷售。
強化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特色效益農業增效增收。以農旅、農商融合發展為主線,依托優勢特色種養業,開發農事活動、節慶活動等鄉村農耕、民俗體驗性產品,拓展農業觀光、體驗、休閑度假及娛樂購物功能,延長產業鏈。著力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生態、健康養老的深度融合,培育多元化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園區,形成“接二連三”的聯動發展格局,大幅度提高非農產業比重。開發旅游商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推進集休閑、觀光、度假、體驗、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休閑農業園區、農業主題公園、觀光采摘園、休閑農莊及特色民宿建設,實現產品向禮品、園區向景區的轉型提升和富民增收。
(作者單位:重慶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