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鵬
2015年8月,城口縣全面吹響脫貧攻堅的號角。
縣委發出號召——每個縣級部門至少選派一名干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
8月的一天,縣人民檢察院黨組召開了一次會議。“任務已經下來了,我們對口幫扶的是明中鄉木瓜村,派誰去當‘第一書記’呢?”檢察長黃斌發問。
“扶貧攻堅是塊硬骨頭,不好干啊!”
“木瓜村非常偏遠,派去的這個人要特別能吃苦。”
黨組成員議論紛紛,“第一書記”人選始終定不下來。
“我去!我是農村出來的,對農村生產生活都很了解。”黨組成員、政治處主任伍東風主動請纓。
“伍主任,你已經是副處級領導干部,還愿意去當‘第一書記’,圖個啥?”有人問。
“木瓜村脫貧任務重,年輕同志缺乏農村工作經驗,我對農村工作熟悉——我去合適!”伍東風信心十足地說,“有檢察院的各位同事作后盾,一定能完成脫貧任務!”
就在全縣扶貧攻堅動員會的第二天,伍東風背起背包趕赴木瓜村。
凝心聚力
一進村,伍東風傻眼了。
這是一個“長”在絕壁上的村子——不少村民的房子懸在絕壁上,靠木板支撐著。
全村只有四座水泥房,且戶與戶之間極其分散。
一番調查后,伍東風的心徹底涼了。
村民還停留在傳統農耕時代,不愿意改變。
村里僅有的農林產業,還處在散亂發展的狀態。
更要命的是,干群關系差,村支“兩委”工作不力。

…………
“這哪像今年就要脫貧的樣子?”伍東風感到壓力山大。
短暫的失落,讓他冷靜下來。
旋即,伍東風開始尋找“病根”。
幾天后,伍東風與村黨支部書記張尤才進行了一次長談。
“老張,木瓜村不光是貧困村,也是后進村黨支部,你知道為啥?”
“哪個村民來辦事,我們都是丟下自己手里的活路先去給他們辦。”張尤才無奈地說,“被定為后進村黨支部實在想不通。”
“這只是在被動地為群眾服務。”伍東風說。
“村黨支部被確定為‘后進’的重要原因,是沒發揮好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作用——村民窮!”伍東風說。
“伍書記,我曉得了,我們要主動為村民脫貧出謀劃策。”張尤才豁然開朗。
很快,木瓜村黨支部從抓班子強化引領作用、抓隊伍強化表率作用、抓規范強化自身建設、抓公開強化決策監督入手,干部服務群眾的意識大大增強。
“東風書記來了,脫貧有希望了!”看到村干部精神頭有了變化,村民們心里也燃起了希望。
重點突破
一次,駐村扶貧工作組到貧困戶唐清術家走訪。
伍東風剛邁進門,便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
“伍書記,進屋坐。屋里有點臟,別介意。”唐清術一邊吹著板凳上的灰,一邊不停地咳嗽。
“你啷個咳得這么厲害?”伍東風使勁壓了壓有些搖晃的板凳,坐了下去。
“我這是老毛病了,冬天咳哽的(方言,即整晚咳嗽),所以不敢到外地務工,怕影響別人休息。”唐清術一臉無奈。
“你這個房子環境不利于調養,可以搬到新農村集中安置點去噻,那里干凈衛生,離醫院又近。”伍東風說。
“伍書記,那里好倒是好,但是沒得錢呀,有點錢還要留給孩子上學。”唐清術面露難色。
“孩子上學,國家有幫扶政策可以享受。”
伍東風向唐清術介紹了扶貧政策,說服其搬到新農村集中安置點居住。
最終,唐清術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咳嗽的老毛病逐漸得到緩解。
而這只是伍東風三番五次入戶,為重點貧困戶謀出路的一個縮影。
伍東風將走訪以來形成的三篇調研報告先后送到明中鄉黨委和幫扶單位。
“木瓜村的人居環境差、危舊房問題突出,從特殊地理條件看,我建議采取移民搬遷與就近安置相結合的辦法來解決。”伍東風和明中鄉黨委書記江成敏合計,“以李家灣為就近安置點,帶動其他農戶進行危房改造,而且越快越好。”
一番論證通過,很快,以李家灣為重點的就近安置點建設啟動。
2015年8月11日,李家灣,天氣晴朗。
伍東風與江成敏來到五組組長凌瑞明家。
因為居住環境差,凌瑞明家一直有改建房屋的打算。但因兒子患病需常年治療,家里積蓄所剩無幾。
“你作為一組之長,能不能把自家的豬圈拆了,帶頭改建一下房子?”伍東風試探地問道。
“工程量太大,錢不夠!”凌瑞明苦笑。
“政府出錢幫你把門前土地平整出來,你自己花不了多少錢。”伍東風說。
“真的啊!既然政府這樣幫助我們,傻兒才不干呢!”凌瑞明眼里泛著喜悅的光。
說干就干,第二天,挖掘機就隆隆開進現場。
就這樣,伍東風挨家挨戶串門,詳細介紹改建李家灣的方案。
很快,方案得到村民贊同,一場轟轟烈烈的村容戶貌改造工作展開。
謀劃未來
“精準識別是為精準施策,精準施策是為長久脫貧。”對此,伍東風深諳其道,早已為木瓜村謀劃出致富藍圖:實施整村退耕還林,發展經濟林,林下種植中藥材,還可以養蜂、羊等,形成真正的生態產業。
而今,在伍東風的帶領下,木瓜村實現了整村退耕還林1397畝,發展起了以核桃、花椒、魔芋、獨活、藁本、黨參等為主導的生態經濟。2015年,木瓜村實現總收入110萬元,幫助35戶貧困戶發展起了產業,轉移富余勞動力65人……
“木瓜村,貼在絕壁上,從谷底貼到云端。農家、炊煙如畫,月光散落,在巖樹間。樹皮、竹條做的畫壁,顯然早于桃花源……”這是伍東風初次看到木瓜村時作的一首詩。
這萬丈絕壁的自然風光雖好,但也透露出木瓜村的貧窮落后。如今,通過移民搬遷、退耕還林,木瓜村保住了綠水青山;發展生態涵養農業、種植經濟林又讓木瓜村有了“金山銀山”。
“詩中的美景沒有變,但村民的生活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檢察官伍東風實現了當初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