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賢森
1990年,19歲的陳曉琴成了一名護士。
入職前,她莊嚴地舉起右手:“我宣誓:終身純潔,忠貞職守。勿為有損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藥。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慎守病人家務及秘密。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謹誓!”
隨后26年,陳曉琴謹記南丁格爾誓言,從鄉鎮中心醫院調到縣人民醫院,又相繼在普通外科、神經外科、重癥醫學科工作……其間,這個小姑娘逐漸成長為全縣聞名的優秀醫務工作者。
“怎樣當一個好護士?”曾有同仁問陳曉琴。
“一個好護士,需要扮演好四重角色。”她這樣回答。
面對危難,要當好“戰士”
1999年,梁平縣人民醫院創建ICU(重癥監護室)—— 一個離死神最近的地方。
在重癥監護室工作,不僅僅意味著辛苦、忙碌,更時刻充斥著死亡的陰影和病魔的殘忍。
科室成立之初,沒有人愿意調過來工作。
陳曉琴主動請纓,成為縣醫院ICU創建者之一。
至今,ICU建立已有17個年頭。

同事們眼里的陳曉琴,也逐漸成為一名勇敢的戰士。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爆發,梁平震感強烈。
因為余震不斷,普通病房的病人和醫護人員第一時間轉移到了空曠地帶——而重癥監護室里多是危重病人,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隨意移動。
對那天,加入重癥監護室不久的年輕護士唐小瓊記憶深刻。
“我當時真是嚇得六神無主,差點就扔下病人自己跑了。”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唐小瓊說。
危急時刻,是陳曉琴給了她堅守下去的勇氣。
在余震不斷的日子里,陳曉琴一直堅守工作崗位。
白天,她與護士們一起查房,耐心做好病人及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評估病人、動態修定護理計劃,督導各項護理措施的落實,保證設備儀器的正常運轉……晚上,她也不回家休息,冒著余震通宵留守值班室。
“危急時刻顯身手,陳曉琴就像一個關鍵時刻勇敢出手的戰士。”重癥醫學科主任蔣光紅這樣評價。
“護士長,你膽子真大。”事后,唐小瓊對陳曉琴說。
“如果我穩不住的話,大家肯定就全亂了,病人們怎么辦啊?”對此,陳曉琴輕輕一笑。
而這話,后來成了陳曉琴的口頭禪。
同事們已記不清這句話被她說過多少遍,但大家知道,只要有需要,她永遠會沖在最前面。
面對患者,要當好“親人”
2015年11月,陳曉琴獲評主任護士資格,成為梁平縣護理行業第一位獲此職稱的專業護士。
陳曉琴專業細致的護理服務,不僅得到行業專家的認可,更贏得廣大患者及家屬的一致點贊。
2015年底的一天,38歲的丁曉煉不幸摔傷,隨后出現四肢知覺和運動功能喪失。
從此,丁曉煉被迫癱瘓在床。
隨著病情加重,丁曉煉出現多種并發癥。
家屬不忍放棄,將丁曉煉轉至梁平縣人民醫院治療。
“入院時他處于深度昏迷狀態,氣管已被切開,不能自主呼吸。”陳曉琴回憶說。
雖然丁曉煉病情嚴重,但是陳曉琴始終沒有放棄。
每天查房的時候,陳曉琴都會俯在丁曉煉耳邊,鼓勵他:“我比你大幾歲,算是你姐姐,我都沒放棄你,所以你也不能放棄自己……”
在陳曉琴不斷鼓勵和精心護理下,奇跡發生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及護理,丁曉煉竟然醒了。
“陳姐姐!這些紅襪子是送給重癥醫學科醫務人員的新年禮物,象征新年紅紅火火。”春節前夕的一個早上,丁曉煉的妻子將一大包厚厚的襪子送到陳曉琴的手里,感激地說。
從業26年間,陳曉琴不僅扮演“姐姐”,也多次“客串”患者的“女兒”和“媽媽”等各種角色。
在患者眼里,陳曉琴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護士,更是自己在醫院的“編外親人”。
解急救難,要當好“及時雨”
2016年4月25日下午,陳曉琴和一名醫生將1萬元捐款送到重癥患者李鴻的父親手中。
李鴻的父親顫抖地攥著錢,淚水瞬間奪眶而出。
原來,李鴻因車禍身受重傷,因無力承擔后續醫藥費用,被迫轉院至梁平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接受保守治療。
為了給李鴻治病,家里賣掉了所有值錢的東西,舉債20多萬元。
陳曉琴了解情況后,自掏腰包為李鴻墊付醫療費,每天親自為他做康復按摩;又動員同事進行愛心捐款……終于解了李鴻的急。
經過持續接受治療,李鴻的身體一天天康復。
“我們每一名醫護人員都應該具有一顆仁愛之心,幫助他人,關愛社會。”陳曉琴常這樣說,也這樣做。
2013年,陳曉琴主動要求下鄉支醫,指導和林鎮中心衛生院積極開展急救技術培訓、改造護理操作流程……當年,和林鎮中心衛生院各方面工作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015年,陳曉琴與新盛鎮鐵樹村癲癇病老人陶友碧和她的癡呆兒媳婦結為幫扶對子,定期上門為她們進行檢查、送醫送藥,又為陶友碧在紅旗中學就讀的孫子進行全面體檢,資助她兒子完成皮質瘤切除手術治療……
傳道授業,要當好“老師”
在醫院,年輕護士們都稱陳曉琴為“陳老師”。
稱“老師”,不僅因為陳曉琴護理經驗豐富,更因為她通過傳幫帶培養了不少護理人才。
2007年,陳瑤進入重癥醫學科,在陳曉琴手下當“徒弟”。
在陳瑤的印象里,老師平時總是和顏悅色、輕聲細語,脾氣好得不得了。
而陳瑤做夢也沒想到,這樣一位好脾氣的老師,也有“兇”的時候。
一天早晨,陳瑤給病人抽血時,將兩個床位病人的標本瓶放到了同一個治療盤里。
陳曉琴發現后,非常嚴肅地批評了陳瑤:“兩個病人的標本瓶不能放在一塊,如果一時疏忽將血樣放錯了瓶子,后果不堪設想!”
當時,陳瑤心里還有些委屈,低頭沉默不語。
第二天,陳曉琴專門找到她,敞開心扉,把一次粗心可能給患者帶來風險的道理講了一通。
話不多,理很順,陳瑤思想一下子通了,對陳老師的欽佩之情又多了幾分。
“總聽領導和同事說陳護士長是護理專業的高手,有什么問題找她準能解決,來了以后一接觸,才發現果然名不虛傳。”重癥監護室輪訓護士陸婷感嘆。
這些年,在陳曉琴的推動下,重癥醫學科培養了一大批專業護理人才——全院29名護士長,有14個是從重癥醫學科走出去的。
而隨著隊伍整體護理水平的提升,重癥醫學科的業績也日益提升——近三年來,重癥醫學科共收治危重癥患者3000多例,參與大型車禍事故搶救10余起,科室連續10年在綜合質量考評中榮獲“優質護理一等獎”和“院感控制一等獎”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