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
2015年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為新時期做好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新形勢下指導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綱領性文件。面對教育對外開放帶來的新機遇,二連浩特市充分發揮聯通蒙俄的區位優勢,以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推進對蒙教育開放,為深化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服務“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二連浩特對外教育基本情況
二連浩特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正北部,是中國對蒙古國開放的最大口岸,與蒙古國扎門烏德市隔界相望,相距僅4.5公里。1992年7月,國務院批準二連浩特為全國13個沿邊開放城市之一。二連浩特地處向北開放的最前沿,與蒙古國地域相連、人文相通,在與蒙古國開展交流合作中具有獨特的地緣優勢。
近年來,二連浩特市把教育作為對蒙開放的重要抓手,積極落實中蒙兩國相關教育合作協議,主動吸引蒙古國學生前來二連浩特市就讀,在推動中蒙雙邊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鞏固和發展中蒙友好關系作出了重要貢獻。從1998年至今,二連浩特市累計招收蒙古國留學生3000多名,其中幼兒園學生160多名、中小學生近2800名、大學生80多名。目前,在校蒙古國留學生有433名,其中幼兒園學生30名、中小學生321名、大學生82名。為支持蒙古國學生來二連浩特市就讀,二連浩特市出臺了《關于蒙古國籍學生獎學金的實施辦法(試行)》,今年為二連浩特市433名蒙古籍學生發放2015-2016年度獎學金300多萬元人民幣,極大地鼓舞了蒙古國留學生在二連浩特市就讀的熱情。市教育局成立留學生管理科,在市第一中學、蒙古族學校、內蒙古師范大學二連浩特國際學院設立外國學生管理辦公室,加強留學生教學研究和管理。內蒙古師范大學二連浩特國際學院與蒙古國立教育大學、蒙古國立大學開展本科生“2+2”聯合培養項目,目前共有80名學生以“2+2”方式在蒙古國相關大學學習。
據了解,近年來從二連浩特市畢業的蒙古國留學生有的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等我國高等院校繼續深造,有的在蒙古國政府機構、學校、醫院、公益性社會組織工作,有的從事中蒙貿易,有的當翻譯。這些蒙古國留學生,不論從事什么職業,都視二連浩特為第二故鄉,他們對中國、對內蒙古自治區都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都是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中國聲音的傳播者、中蒙友好的踐行者。特別是2004年二連浩特市接收烏蘭巴托市孤兒院的10名孤兒,在市蒙古族學校免費就讀至高中畢業,得到內蒙古自治區全額獎學金,繼續在我區相關高等院校深造。此舉在蒙古國內引發強烈反響,為鞏固和發展中蒙友好關系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快推進,二連浩特口岸在對蒙合作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一直以來,二連浩特口岸對蒙貿易額占到中蒙貿易總量的60%,最高年份達到90%;對蒙貨運量占到中蒙貨運總量的30%以上,最高年份達到46%,經二連浩特口岸出口機電產品約占蒙古國市場份額的50%以上,出口建筑產品及日用品約占蒙古國市場份額的80%左右。平均每年經二連浩特口岸開展的中蒙官方和企業互訪達1000多人次,平均每天有3000多名蒙古國公民前來二連浩特購物消費、觀光旅游,高峰期可達5000人,在二連浩特長期定居的蒙古國人有800多名。除教育方面的合作之外,二連浩特市還與蒙古國有關醫療機構和健康國立大學建立協作關系,聯合開展傳染病預防工作。市醫院設立蒙古國患者接診處,給予蒙古國患者看病就醫“市民待遇”,年均接診蒙古國患者5000余人次。隨著中蒙經貿關系的不斷發展,國際合作日益深化,必將帶動熟知中蒙文化和語言的雙向跨國人才的需求,為進一步擴大對蒙教育開放奠定了良好基礎。
隨著中蒙兩國友好關系的不斷發展,以及兩國經貿、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交流合作的進一步擴大,蒙古國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1998年,烏蘭巴托設立了第一所孔子學院,至2002年在首都烏蘭巴托已有6所專門的漢語學校,另有14所中小學和23所大學開設了漢語專業,在校漢語教師120余人,學習漢語的在校學生達到2700余人。截至2015年末,蒙古國已有60多所大、中、小學校開設漢語課程,我國在蒙古國設有2所孔子學院,接受漢語教育的蒙古學生近萬人。漢語日益受到蒙古人的追捧,為進一步擴大對蒙教育開放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連浩特口岸對教育文體交流合作也更趨活躍。近年來,二連浩特市蒙古族學校、第一中學先后培養蒙古籍學生1500余人次。二連浩特市出臺了減免50%學雜費、發放獎學金和補助生活費的優惠政策。二連浩特國際學院繼續深化與蒙古、俄羅斯等國高等院校 “2+2”和“3+1”聯合辦學力度,僅去年就選派了31名本科生到蒙古國國立大學學習,切實加強了與蒙俄的教育交流合作。同時,通過互派教師學習培訓、舉辦“二洽會”中蒙俄教育論壇等方式,口岸教育對外交流合作水平不斷提高。二連浩特市與蒙古國文化交流合作社、俄羅斯烏蘭烏德市教育局青少年發展中心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蒙俄學校足球隊、青少年足球俱樂部等舉辦多次賽事,開展足球夏(冬)令營、訓練營等活動,舉辦“娜荷芽杯”中蒙幼兒足球趣味活動、二連浩特-扎門烏德中蒙職工足球賽等一系列活動,通過足球紐帶增進了中蒙青少年友誼。
二、對蒙教育開放存在的問題
第一,資金投入不足。近年來,二連浩特市累計投入320萬元人民幣用于資助和培養蒙古國留學生,總體來看,二連浩特市對蒙教育資金投入呈逐年增加的態勢,但由于二連浩特市經濟總量較小,地方財政實力弱,用于對蒙教育的資金十分有限,很難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第二,管理制度不完善。二連浩特市對蒙教育開放起步較晚,且未進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在制度建設方面僅出臺了《關于蒙古國籍學生獎學金的實施辦法(試行)》,在學生出入境、創業就業等方面還沒有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同時,由于缺乏與蒙方有效的溝通和協調,導致蒙方對在二連浩特市就讀學習漢語的蒙古國國籍中小學生的畢業證書不予認證,嚴重影響了蒙古國學生來二連浩特市就讀的積極性。
第三,宣傳力度不夠。目前,二連浩特市對接收蒙古國學生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和取得的成效并未進行廣泛和系統的宣傳,僅局限于蒙古國留學生自身的宣傳。同時,實際工作中也存在宣傳方式陳舊、新的宣傳載體運用不夠、未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進行廣泛宣傳等問題,導致很多蒙古國學生不知曉二連浩特市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和對蒙古國學生開放包容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二連浩特市教育對外開放的力度。
三、進一步擴大對蒙教育開放的思考
為擴大對蒙教育開放力度,著力打造教育“人脈工程”,搭建中蒙兩國人民友誼的橋梁,二連浩特市提出實施“三年千人”對蒙招生計劃,計劃用3年時間,招收1000名蒙古國學生,具體包括以下工作。
第一,拓展教育合作領域。在繼續加強與烏蘭巴托市、扎門烏德市等地聯系的同時,二連浩特鼓勵學校積極走出去,與蒙古國其他省市學校結為友好學校,努力在教學研究、教師互相訪學、學生交換深造等領域尋求合作;支持二連浩特國際學院積極與蒙古國高校開展“2+2”合作辦學、“3+1”聯合培養、短期交流聯合辦學,推動成立聯合研究生院,推進中蒙高校間學分轉移和互認,建設國際教育交流合作平臺;推廣并實施“校長和骨干教師境外培訓計劃”,選送優秀教師到蒙古國高校進行學習,提升教師隊伍國際化、專業化水平;加快組建國際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圍繞中蒙俄經濟走廊及“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設置相關的專業,與蒙方共商、共建、共享區域職業教育資格等級參照標準,促進職業教育資格互認,以滿足中蒙經濟社會建設對高素質勞動者和職業人才的需求。
第二,加大資金投入和項目建設力度。市政府應爭取內蒙古自治區接收蒙古國留學生專項資金并形成常態化機制,鼓勵國內各類基金設立獎學金,逐步擴大蒙古國留學生資助范圍;完善《關于蒙古國籍學生獎學金的實施辦法》,設立“中蒙教育交流與合作基金”,加大二連浩特市財政對蒙教育開放的投入力度;建立中蒙教師培訓基地,著力打造中蒙人文交流示范平臺;積極創建扎門烏德漢語言文字教育示范基地,努力做好漢語言推廣工作。
第三,探索建立教育對外開放先行先試試驗區。市政府應進一步健全接收蒙古國學生來二連浩特市就讀的管理辦法,積極為留學生提供中國教育文憑認證服務;開辟蒙古國學生來二連浩特市就讀的“專用通道”,運行烏蘭巴托、扎門烏德定期直達二連浩特市的蒙古國學生專用校車,暢通跨境學習之路;探索對蒙古國學生實施與二連浩特市戶籍學生同等教育政策,推行15年免費教育,切實減輕蒙古國學生負擔;支持蒙古國教育機構來二連浩特市設立分支機構,探索在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中蒙聯合學校,建立合理有效的學籍管理暨雙方認可的學歷認證體系;在二連浩特市相關院、校、園試點開設蒙古國西里爾文興趣班,增設蒙古國歷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教材,積極創建蒙古國西里爾文教育示范基地。
第四,加大宣傳和援助力度。市政府應通過制作蒙古國學生在二連浩特市成長的紀錄片及舉辦各類教育論壇、研討會、交流周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傳二連浩特市對蒙教育開放的政策及取得的成果,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組織二連浩特市各院、校、園到蒙古國舉辦教育展,著重介紹二連浩特市接收蒙古國留學生的相關優惠政策、蒙古國學生來華學習后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通過率以及回國后從事相關工作情況,以吸引更多蒙古國學生來二連浩特市就讀;積極與上級教育管理部門對接,增加向蒙古國選派漢語教師、志愿者數量,加強對蒙古國教育官員、校長、學者和專業技術人員來華的培訓力度;爭取協助國家漢辦在扎門烏德市開設孔子課堂,加大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力度。
四、面臨的挑戰
第一,蒙古國籍學生獎學金支持力度需加大。近年來,二連浩特市按照國家領導出訪蒙古國達成的各項教育交流合作協議,積極發揮教育對外交流窗口作用,不斷擴大教育對外交流合作。截至目前,二連浩特市累計以發放獎學金的方式減免蒙古國籍學生學雜費近500萬元,僅今年就為433名蒙古國籍學生發放獎金300多萬元。下一步,二連浩特市計劃用3年時間,招收蒙古國學生1000余人。為此,希望國家加大對在二連浩特市就讀的蒙古國籍學生獎學金支持力度。
第二,中蒙兩國中小學生學歷互認問題需解決。近年來,在二連浩特市就讀的蒙古國籍中小學生畢業返回蒙古國后,有關方面對中方頒發的畢業證書不予認可,導致蒙古國籍中小學生在二連浩特市完成學業后,仍需回到蒙古國學習基礎知識課程,方可拿到本國的畢業證書。這既延長了蒙古國籍學生的學業時間,也嚴重影響蒙古國籍學生來二連浩特市就讀的積極性。為此,希望國家加強與蒙古國的溝通磋商。
編輯 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