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軒
僅用10年時間,就控制多達5家上市公司的中技系大佬成清波,自2014年6月因涉嫌非法集資,向579名不特定社會公眾吸收存款共計11.24億元,被警方帶走調查后,此案終于塵埃落定。2016年3月17日,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成清波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一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

“妖股”締造者的生財之道
業界有著“資本狂人”稱號的成清波,是“中技系”的實際控制人,旗下數家主板上市公司,擅長資本運營,尤為突出的就是利用殼資源重復“定增+重組”模式,在抬升股價的同時,換取流動性。
公開的資料里顯示,成清波的資本原始積累來自于法人股買賣,即折價收購法人股(往往是國有企業持有的法人股),時機成熟時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或高價轉讓給第三方。例如,2002年到2003年,成清波以每股不到三元的價格,陸續收購物華股份(后更名為成城股份,現為ST成城)接近百分之三十的股份;等到該公司實施股權分置改革后,成清波以超過每股八元的價格套現。不同于成的“幸運”,時任物華股份董事長的張玉琦,卻由于擅自將物華股份的法人股轉讓給成清波,而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中技系”還很擅長資產的騰挪,也就是將相對“普通”的資產做高評估價值,高溢價裝入上市公司,達到風險轉嫁以及為關聯公司“解套”之用;或者通過關聯交易將優質資產低價收購,掏空被控制公司。譬如,2004年,“中技系”控制內蒙古宏峰(現更名為國恒退,2015年已退市)后,成清波相繼將鐵路資產作價近7億元的資產注入該公司,成為向上市公司高價轉讓劣質資產的典范,該資產是成清波之前以數千萬成本撬動杠桿收購而來。其中,經營出現巨額虧損的羅定鐵路,也被成清波包裝為優質資產并轉讓給內蒙古宏峰,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成清波便從中套現3億多元。其后,頻發“利好”信息,更改上市公司名稱內蒙古宏峰為國恒鐵路,塑造“民營鐵路第一股”的概念。包括成城股份、ST國恒等在內的“中技系”公司,都曾在資本市場上有過搶眼的表現,列入“妖股”之列。控股方雖然賺得缽滿盆溢,但其涉足的上市公司的腰包卻都癟了下去,由于多年經營狀況不佳,成城股份、國恒鐵路、國創能源、博元投資等相繼披星戴帽,甚至退市轉板。
“中技系”巧借增發股份獲取流動性
2008年的股災,大量上市公司股價縮水,“中技系”旗下公司也不例外。股權融資遇阻,出于經營考慮,成清波曾通過多元融資途徑籌集資金投入企業運營和新項目拓展之上,并試圖進軍采礦業。然而“中技系”的多元化經營之路并不順利。2013年,由于之前腳步邁得太大,加之以股權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借助信托、資管計劃等發行的產品多面臨逾期,資金鏈呈現緊張態勢,“中技系”急需通過股權融資“輸血”,于是定增成為其重要途徑。2008年12月,深市上市公司吉林成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即成城股份)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決議向控股股東深圳中技集團定向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次年9月,證監會決定對成城股份提交的行政許可申請予以受理。
2011年,成清波為了進一步優化中技集團資產,并通過重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成城股份。但苦于深圳中技欠缺盈利能力較強的優質資產,成遂決定通過收購的方式包裝深圳中技。于是,成清波于2011年3月前往美國收購煤礦。次年2月,成通過其控制的香港寶港國際公司(以下簡稱TPI公司)收購美國THC煤炭公司100%股權,以此獲得美國田納西州煤礦(即THC煤礦),成委托其朋友陳某代持上述股權。
上市公司定增疑云
2011年3月,上市公司國創能源(即ST國創,現為*ST新億)進行重組,第一大股東發生變動,江蘇帝奧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帝奧)以收購股份方式,成為國創能源第一大股東,取得國創能源實際控制權(江蘇帝奧買殼)。同年5月,江蘇帝奧改組董事會,提名周劍云為本公司董事,后委派擔任國創能源董事長兼總經理,全面負責國創能源重大資產重組。值得一提的是,此時“中技系”仍為國創能源的大股東。
2012年,周某向成清波提議,其購買成持有的THC煤礦,并將其作為優質資產注入國創能源,以推進重大資產重組,并擬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募集資金,用于支付收購款項。成即表示同意。2012年7月,國創能源公告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募集資金用于收購和增資TPI公司。2012年底,證監會決定對國創能源提交的行政許可申請予以受理。
上述期間,成清波提出要求江蘇帝奧支付收購前期費用,彌補前期不足的流動性,周某則表示前期費用需要通過私募的方式進行融資。無論定增還是重大資產重組均需要通過證監會批準,在審查期間,周某即著手解決先期的融資問題。
取道“私募”融資
2012年6月,周某通過朋友,結識“資金掮客”劉永盛(曾任職于民生銀行上海分行,華寶證券投行項目副總監)、楊智琴(曾任新湖財富上海公司總經理,新湖財富為中融信托子公司),約定上述二人分別為成城股份和國創能源定增項目募集資金,將整體的募集費用設為20%,該費用為總包費用,包括了項目承做費用、通道費用、銷售費用、支付提成及投資人利息等從產品設立至到期償付的全部費用。同時,周某與原優道公司負責人田盛為商議,以優道公司作為融資平臺,大量招募員工,為融資項目開展做準備,并聘任楊智琴作為優道公司經理,由楊引進金融產品銷售團隊。出于融資形式的考慮,優道公司先后設立上海乾灝投資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乾灝公司)等六家有限合伙企業,每家合伙企業對應一個或一個系列的項目(產品),以認購上述有限合伙公司份額的方式實現募集資金的目的。
與此同時,劉永盛等人以銀行工作人員等身份,以年化8.5%至11%的高額固定回報為誘餌,虛構上海市閔行區動遷安置房、上海市徐匯區尚海灣房產等投資項目,對外招攬投資人簽訂相關認購合同,承做產品“上海恒盛一號(A、B、C款)尚海灣二期項目”和“上海市閔行區動遷安置房項目二期D款”的理財產品,通過江蘇銀行、寧波銀行、民生銀行等渠道銷售認購乾灝公司份額,募集資金共計人民幣3.1億余元,其中合同簽章為乾灝公司,文本中不體現“銀行”字樣,乾灝公司募集的資金,實際為周某倒賬,資金最終轉移至周某和成清波處。
與此同時,楊智琴通過銷售團隊及第三方中介機構,利用國創能源非公開發行股票、成城股份非公開發行股票以及岳陽恒立冷氣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岳陽恒立)非公開發行股票、“上海云古酒店股權投資基金”為名,承諾9.5%-13.5%的高額固定回報為誘,對外招攬投資人簽訂相關認購合同,認購上述乾灝公司等六家有限合伙企業的份額,募集資金共計人民幣8.6億余元。其中,岳陽恒立非公開發行股票項目為虛構項目,事后岳陽恒立即否認了其涉及該項目;“上海云古酒店股權投資基金”項目也存在較大不合規問題:譬如項目產品說明中的募集資金目的是用于收購云古酒店股權,裝修與經營之用,并將該酒店的股權作為抵押,但在該項目發售時,抵押標的——股權并沒有過戶給融資方,抵押權成了空頭支票。
2013年8月起,上述項目陸續到期,因資金周轉問題無法按期兌付,周某即要求楊智琴及劉永盛向實際用款人成清波匯報,解決兌付問題。成清波聽取楊、劉二人對外募集資金方式后,為解決資金缺口,仍同意劉永盛以岳陽恒立補充流動資金為名,利用上海金泓投資管理中心(以下簡稱金泓公司)作為募集資金主體,由劉永盛繼續負責對外宣傳、設計制作合同,銷售金泓一號等項目,至同年10月底,募集資金7032萬元,所募資金部分用于支付前期已到期投資人的本息。
“中技系”黯然謝幕
截至案發,成城股份、國創能源上報證監會的行政許可申請均未獲得批準,國創能源轉為ST國創,江蘇帝奧投資也于2014年底逐步撤資。
作為上述融資項目依托的重大資產重組與股份定增均未獲批,成城股份被警示,“中技系”黯然落幕。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劉永盛、楊智琴實際募集資金共12.5億余元。上述募集資金中,向579名不特定社會公眾吸收存款共計11.24億元,由于最終實際兌付本金11.1696億元,挽回了大部分損失,且成清波具有立功情節,依法從輕減輕處罰。
2016年3月17日,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成清波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一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田盛為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楊智琴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