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峰 周梁琴



初中物理教學,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物理學習中我們一直強調學生必須要有嚴謹的邏輯思維,而實際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培養學生跳躍式的思維能力.事實上,教材中多處有意無意出現了跳躍思維的滲透,即極限法.例如在《聲》的教學中,探究聲的傳播需要介質實驗中,隨著玻璃罩中空氣的減少,聲音也在減弱.利用極限法,當玻璃罩中空氣沒有了,聲音就無法傳播,從而得到結論: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又如在《力》一章的教學中,平面越光滑,木塊滑行的越遠.利用極限法,當水平面沒有摩擦時,木塊就會運動到無窮遠處,從而得到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再如在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也用到了極限法.除了在教材中,在平時的習題與考試中也大量的出現這種跳躍性思維方式——極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