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志明
1 什么是學習力
“學習力”一詞最早是由美國學者佛睿斯特在1965年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的.國內有很多學者認為:“學習力是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和學習創(chuàng)新力的總和;是人們獲取知識、分享知識、使用知識和創(chuàng)造知識的能力.”
學生學習力的形成除了與個人的興趣愛好、充足的學習時間、有效的學習方法有密切關系以外,還與學生所在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氛圍、學生所在班級的師生關系有緊密的聯系.為了進一步研究影響薄弱學校學生學習力的具體因素,筆者對所在地區(qū)三所薄弱學校的學生進行了問卷和走訪調查.
2 薄弱學校的師生現狀
2.1 學生家庭方面
調查顯示,薄弱學校的大多數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占相當大的比例.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占相當大的比重.
具體情況如下:
(1)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其中文盲人數約占7%,小學人數占43%,初中人數占35%,高中以上人數占15%.由于多數家長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他們根本無法給孩子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教育.教育孩子時語言粗暴甚至直接拳腳相加,部分家長很長時間不過問自己的孩子在校的情況,沒有盡到監(jiān)護人的責任.這種狀況就導致了一部分孩子養(yǎng)成自由放任的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要么脾氣暴躁,要么沉默寡言.
(2)約40%的家長沉溺于麻將,贏錢就甩一筆錢給孩子,任由孩子去花費,孩子在這樣家庭條件下就逐漸養(yǎng)成了亂花錢的習慣.這些家長把孩子的成長教育完全寄于給學校,當老師打電話去告知家長孩子在校情況不容樂觀時,輸了錢的家長不用說肯定又是對子女一頓謾罵或暴打.多數家長的疏忽導致學生放學后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他們可以為所欲為,長此以往,孩子們就染上了很多不良習慣,如打架罵人,出口成臟,失去了此年齡段本該擁有的良好行為.
(3)和爺爺奶奶生活的留守的學生,大多數是父母外出打工留下的,由于老一輩家長的文化程度更低,監(jiān)督孩子學習時更是浮于表面,只要孩子在家看書,也不知道看的是什么書.為了讓孩子學習,爺爺奶奶們往往會以金錢作誘餌.孩子為了獲得利益而敷衍了事,作業(yè)完成質量一塌糊涂.曾經有個學生為了得到奶奶獎勵的每天作業(yè)五元錢.在自己的暑假作業(yè)中填滿了簡單的阿拉伯數字和根本不相關漢字.其文盲的奶奶看見作業(yè)本全部填滿了,高興地給了孫子上百元的獎金.
2.2 教師方面
由于學校生源差,教學質量較低,教師工作沒有激情,工作上得過且過,甘于平庸,不求上進,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遇事講條件,談報酬.所教學生成績不好不作深層的分析與反思,總是為自己找理由開脫責任,理由比困難多.教師一味地埋怨生源質量差、家長素質差、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學校領導層管理水平低等,就是不從自身尋找原因.
2.3 學生方面
2.3.1 學習心態(tài)
在學習物理的心態(tài)上,有的學生認為:語文、數學和英語學不好,物理學科一樣也不會學好,平時又聽高年級的同學經常講物理難學,所以剛開始就放棄了,根本不用心去學;有的學生認為:即使物理學科能學好,但是因為自己多年來語、數、英三門主科成績都不好,將來升學也無望,所以也不想去學;有的學生由于對物理學科好奇心的驅使,剛開始能跟著老師學習,成績還不錯.后來隨著物理學習內容的推進,難度有所增加,特別是到了“質量和密度”這一版塊的內容時,物理概念理解和計算能力的要求都相應提高.這部分學生本來學習基礎就不好、意志力也不強,在一次次“殘酷的分數”面前又逐漸失去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物理學科也和語、數、英學科一樣變成了薄弱學科.
2.3.2 學習方法
八年級物理剛開始時,根據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前幾章安排都是比較簡單的聲、光、熱等物理現象方面的內容,學生單憑對物理知識的記憶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有的老師沒有從學生物理學習的長遠發(fā)展考慮,追求急功近利,要求學生簡單背誦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導致很多學生認為學習物理就是靠死記硬背的,從而養(yǎng)成了不科學的物理學習方法.但是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以及物理知識難度的增加,這種學習方法就越來越不管用了,于是這些同學也就逐漸喪失了物理學習的信心.
2.3.3 思維能力
以蘇科版初中物理(八下)教材為例,物理內容涉及到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單位換算、密度的相關計算、比熱容的概念、力與運動的關系、慣性、壓強的概念及計算、浮力的相關計算等等.這些都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點知識,對初中生來說難度也較大,這部分內容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運用公式進行計算等方面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在薄弱學校工作過的物理老師都有深刻體會:在不涉及到計算時,學生還能跟上學習的進度,然而一遇到計算學生就迷茫了,公式變形、單位換算、計算過程等什么錯誤都會
發(fā)生.
2.3.4 作業(yè)習慣
在作業(yè)習慣方面,約90%的學生都不能自覺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而適時適量的作業(yè)是學好物理的保證,在薄弱學校學生在家里,由于種種客觀的原因,學生作業(yè)根本沒人去過問.他們家長有的長年在外打工,有的家長雖然在家,但由于本身文化水平不高,沒有信心或能力去過問孩子的學習,這些孩子作業(yè)的完成完全是靠自己的自覺.初中生本來自覺程度就不高,而對于薄弱學校的學生來說情況就更為糟糕,所以每天的早讀課老師都可以看到很多同學不是在讀書而是在抄作業(yè).這些學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練習鞏固,時間長了,物理學習成績當然就會下降了.
3 培養(yǎng)薄弱學校學生物理學習力的幾點做法
3.1 培養(yǎng)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興趣產生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習力的一個重要特征.物理來源于生活,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做一些與生活聯系較緊密的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其學習興趣. 如在進行“做功改變物體內能”內容的教學時,可以用一個空礦泉水瓶子,在瓶底部鉆一個直徑約為0.5 cm小孔,瓶口用橡皮塞塞住,松緊要適當,從小孔向瓶子內滴幾點酒精,用熱毛巾在瓶外壁焐片刻,以便加速酒精汽化.然后一手拿穩(wěn)瓶身,另一只手用打火機在小孔處打火,瓶口的橡皮塞會猛烈沖出去,同時伴有巨大聲響,瓶內有明亮的火光.這個實驗非常震撼,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因為取材容易,學生回家也可以自己親自動手做一做.學生一旦產生興趣,那么學習就成了他們內在的要求,這樣學習起來就有動力,學習力也會相應提高.
3.2 愛心激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信心
薄弱學校的學生主要在意志力方面存在明顯缺陷,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好人,而愛別人不愛的孩子才是教師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的學生,他們往往被大多數老師忽視、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錯過學生的一個教育機會,沒準就錯過學生的一輩子.對于薄弱學校的所謂“后進生”,我們要用發(fā)自內心的真誠的關懷,才能填補他們心理的缺陷,消除他們心理的障礙.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教師要用放大鏡從細微處入手,努力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適時、適勢、適度地對他們進行公開褒獎,真誠地為他們的點滴進步而點贊,與他們共享每一次成功的愉悅,使他們克服自卑,用教師真誠的情感點燃他們積極向上的思想火花.
在平時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時穿插一些物理學家的勵志故事,激勵學生,逐漸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信心和毅力.
3.3 習題教學,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物理解題的過程中,我們要把解題用到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介紹給學生,不是教會學生解某一道題,而是教他們學會一種解題的方法,這才是有效的“授之以漁”.在初中物理力學和電學部分有不少練習題都可以一題多解,通過比較選出最合理、最簡潔的思路,不僅可以尋求最佳答案,而且有利于掌握問題的本質,更可以開拓思路,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習題教學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比如在幾何光學的很多習題教學中,可以運用光路可逆的原理巧妙解決問題.針對薄弱學校的學生,習題選擇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既要突出重點,又不能難度過大,以免銼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4 潛移默化,鍛煉學生的學習毅力
現在的學生每天的學習時間長、作業(yè)量多,考試頻繁.許多班主任、科任老師給學生做思想動員時都會說要取得好成績就一定要下苦功、要努力、要勤奮、要把所有時間都放在學習上,更有的學校每到寒假或暑假都要提醒孩子:“這個假期不屬于你們”、“一個假期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之類的話.這些話對于好學生來說,他們學習毅力強,為了取得好成績能做到克服困難堅持學習,即使是放棄玩樂減少休息也在所不惜.但是后進生一聽,取得好成績要經過如此困難的過程,放棄了那么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可能沒開始就已經想放棄了.因此,在初三下學期中考總復習的第一節(jié)課教師不妨就告訴學生:其實對付中考物理試題一點不難,我們即將要開始復習初二的內容,初二的聲、光、熱現象等內容都是非常簡單的,很多內容大家只要上課認真聽聽就能學會.后進生也想進步,他們一聽說,只要上課認真聽,課后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這并不是一件難事,他們都會樂意去嘗試聽課.其實只要他們愿意靜下心來去認真聽課,成績自然也就會慢慢提高了.就這樣,經過許多細小、不經意的鼓勵,慢慢地,學生成績就會逐漸提高.只要他們能嘗到進步的甜頭,并被成功激勵著,自然就會愿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物理,久而久之學習的耐力、毅力也就得到了磨煉.
3.5 以情激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
每個人都有情緒,但老師不能把不愉快的心情帶入課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情感與態(tài)度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如果老師能經常把好的心情、微笑的表情傳遞給學生,表現出教師愛的真情,學生就會被感動,學生的情緒會被教師的情緒激發(fā),從而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就會提高.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生才能夠自覺而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才能夠自覺學習、樂于學習,接受知識的能力也可以大大提高.反之,在緊張、壓抑的條件下,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就會下降.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激發(fā)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它不僅會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信任,而且還會使學生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講授的學科上來,所謂“愛屋及烏”也就是這個道理吧.如果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沒有激情,沒有參與,像機器人一樣呆呆地坐在課室,這樣的課堂,談何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3.6 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關于“教學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說,讓學生讀,讓學生寫,讓他們運用語言進行交流,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習的興趣比看老師的演獨角戲要濃得多.上課時教師可講可不講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懂的不講,學生懂的不講,自己講不好的堅決不講.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盡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這一點上,杜郎口中學和洋思中學已經取得了較為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物理老師去借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這應該成為我們教育學生的一種理念.“欲”是植根于內心的興趣、愿望和為之而努力的激情,它時刻影響著人的行為.薄弱學校的學生好動,容易分心,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產生畏難、消極的心理,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力,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反復的工程.只要我們不放棄、不拋棄,用自己赤誠的愛心去喚醒學生、激勵學生,從多方面去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力,薄弱學校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