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琪 李先軍 王歡星

摘 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國際教育援助的重心逐漸從高等教育轉向基礎教育,以第五屆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為標志,日本再次關注非洲高等教育的發展,并推出非洲青年商業教育計劃。該計劃主要特點包括:政府部門密切配合、權責明確地管理來日非洲青年;日本高校積極參與選拔優秀的非洲青年;設立嚴要求、高標準的培養計劃,保證培養效果。日本政府和高校的做法為我國做好非洲留學生來華深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鑒。
關鍵詞:非洲青年;商業教育;日本;教育援助
20世紀80年代,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高等教育是日本對非洲教育援助的兩大支柱。20世紀90年代以后,在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和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的影響下,日本國際教育援助的重心從高等教育轉向基礎教育。日本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對非洲的教育援助政策發生了一些變化。2013年召開的第五屆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The Fifth Toky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frican Development)提出,日本以增加非洲私營部門的援助為戰略導向,重新關注非洲高等教育的發展。加強高等教育合作是應對知識經濟發展和創新的需求,同時是提升國際社會教育話語權的關鍵因素。[1]
一、日本的非洲青年商業教育政策
(一)政策出臺背景
利用自然與人力資源的優勢,從2000年起,非洲國家不斷擴大貿易投資,經濟取得了穩步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估計,非洲的經濟增長率將維持在5.4%,這一勢頭將持續到2016年。非洲國家希望通過中小型企業大力發展工業,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是,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數據顯示,非洲的青年失業人數約達750萬,幾乎占整個地區青年人口(2000萬)的三分之一[2]。鑒于非洲國家經濟快速發展與非洲青年高失業率的強烈反差,日本適時調整對非洲高等教育的援助政策。2013年,第五屆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日本對非洲的援助從側重基礎教育變為加強高等教育,主要體現在非洲青年商業教育計劃(African Business Education Initiative for the Youth)這一政策之中。該計劃推出一項全新的獎學金計劃,提出在2014-2019年為1000名具有學士學位水平的非洲青年提供來日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并安排其在日本企業實習。對非洲青年的商業教育計劃是日本加強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重要項目,通過為非洲青年創造就業機會,吸引具有發展潛力的非洲青年。
(二)政策目標和管理機構
通過該計劃,日本將建立一個高校、企業與非洲人力資源相聯系的網絡,發展非洲青年的知識和技能,有意識地促進優秀非洲青年對日本社會的了解和認識,熟悉日本企業制度,開發非洲國家潛在的人力資源。此外,計劃的實施將有助于日本企業參與和推動非洲工業發展,在非洲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方面取得更多話語權。
為實現預期目標,在日本高校的配合下,日本政府設立了籌劃指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咨詢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日本國際合作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JICA)。籌劃指導委員會設立在與日本有密切經濟聯系的非洲國家,代表日本政府批準參與非洲青年商業教育計劃的候選人,參與選擇申請者的部分程序;咨詢委員會監督計劃的進展;日本國際合作機構對整個計劃進行統籌和安排,督導委員會運行,選擇并實施程序,負責非洲青年到公司參觀和實習;日本高校教授碩士課程,在這個計劃中主要承擔對申請者的篩選工作,包括第一次數學和英語筆試、最后的面試、教育和指導候選人。
(三)政策的實施
1.參與對象的遴選
非洲青年商業教育計劃主要吸納并培養三類人才:民間人才(在民間機構進行經濟活動的年輕人才),政府人才(在政府部門從事產業政策制定的行政管理人才),教育人才(在非洲高等教育及培訓機構中從事未來產業人才培養的教育人才)。參與對象須符合以下條件:54名非洲國家公民(第一批主要招收肯尼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南非的應征者);22~39周歲;已獲得學士學位;教育人才和政府人才須有半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并得到所屬部門的許可;英語能力強(雅思考試成績5.5以上者優先);清楚地了解計劃的目標,決心為本國工業發展作出貢獻,畢業后能加強本國和日本之間的聯系;目前未申請其他機構提供的獎學金項目;健康狀況良好;非軍人。[3]
2.計劃實施安排
非洲青年商業教育計劃分4批實施:第1批來自肯尼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和南非的159名青年(其中,有44人由日本23個企業推薦)[4],已于2014年到達日本;第2批從54個非洲國家選拔出350名青年,于2015年9月到達日本;第3批共300名青年,2016年到達日本;第4批共100名青年,將于2017年到達日本[5]。他們最多可在日本學習三年:前6個月主要通過參加講座、接受教授的指導進行預科學習,準備研究生入學考試。若考試失敗,則被遣送回國。考試通過者將學習兩年的研究生課程,畢業后可在日本企業進行半年的實習。[6]
3.申請的程序
申請者需提供申請書、本科畢業證書、學術成績單、身份證復印件和照片、推薦信。日本對申請者進行篩選,經過4輪嚴格的篩選后才能確定名單和資格。第1輪為數學和英語的書面考試,旨在評估申請者的基本知識掌握程度。第2輪為指導委員會面試,審核申請者對本項目的理解,并對申請者進行優先排序,決定申請者參加第3輪的優先順序,對項目目標不理解的申請者將會被取消資格。第3輪由日本高校篩選,參照第一輪書面英語和數學的考試成績,對申請者所選的大學和專業進行匹配。經過篩選和匹配,確定多于大學招收人數2~3倍的侯選人。第4輪通過視頻會議系統進行面試,確定最后的候選人。通過4輪篩選的申請者將獲得督導委員會的正式批準,作為正式派遣學生向日本國際合作機構提交正式的手續。[7]
(四)日方所提供的費用和實習安排
日方對留學生的資助項目多、資助力度大,各資助項目的資助金額都有明確規定。由于日本為參與非洲青年商業教育計劃的人員提供了包括學費、生活費、機票等在內的所有費用(詳見表1),故實習期間,日方不再為該計劃人員支付報酬。
工程、農業、經濟和工商管理是這個計劃的重點領域。所有參與者在暑假或研究生課程結束以后,必須參加日本公司的實習,原則上對實習者沒有獎勵或補償。被私營部門推薦的參與者在畢業以后不能直接回到原公司,應該服從實習安排。
二、日本對非洲青年商業教育政策的特點
(一)政府指導下各部門密切配合
日本政府在第五屆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中強調,要關注非洲高等教育的發展。緊隨其后,日本政府出臺了非洲青年商業教育計劃。非洲青年商業教育計劃在政府及籌劃指導委員會、咨詢委員會、日本高校和日本國際合作機構的密切配合下開展。日本政府分析了非洲發展的現狀,權衡現實利弊,有意識地引導非洲優秀青年了解日本文化和社會制度,制定了以開發非洲人力資源為直接目的,以爭取日本在非洲取得高等教育話語權、贏得國際社會認同為戰略目標的政策。
日本高校和籌劃指導委員會參與對非洲優秀青年人才的選拔,符合要求的候選人在嚴格的入學考試之后,可以學習研究生課程。日本國際合作機構在統籌整個項目的同時負責學生實習。計劃實施的各個環節由日本咨詢委員會監控,防止人才選拔的不公正和經費利用的不合理。
(二)高校積極參與選拔優秀人才
日本高校在非洲青年商業教育計劃中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選拔人才的環節,日本高校嚴格把關,除了對第一輪數學和英語成績進行評定以外,還要通過面試環節,為申請人匹配合適的學校和專業,使來到日本深造的非洲青年定位更加準確、選擇的專業和學習的知識更加明確,而不是憑自己的意愿選擇大學和專業。高校積極參與優秀人才的選拔,可以保證來日留學生的質量,有利于大學自身的交流和發展。同時,高校面向非洲留學生設置的專業主要集中在工程、農業、信息和通信技術方面,非洲非常缺乏這些領域的人才和技術。除了大科目之外,下設的科目也非常詳細,例如,在工程大科目下有制造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和電子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化學工程、地質和礦業工程等。詳細的課程設置有利于非洲學生明確自己的方向和目標。
(三)資格要求全面,選拔程序嚴格
非洲青年商業教育計劃的申請比較嚴格。參與對象主要包括私人企業員工、政府工作人員和教育工作者,愿意宣揚日本社會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的優秀人才,并且能夠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傳遞給更多非洲人。同時,對申請者的國籍、年齡、受教育程度、工作經驗、英語水平、對該項目的理解等方面的資質也有明確的規定。
該計劃的申請者要經過4輪嚴格選拔,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保證接受日本獎學金的非洲青年都是優秀人才,確保非洲青年商業教育計劃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全面的資格要求和嚴格的選拔機制保證這個項目的質量,也保證日本政府的投資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時,學有所成的優秀非洲青年回到本國,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能創造出品牌效應,吸引更多自費留學生到日本深造。
三、日本非洲青年商業教育政策對我國的啟示
中國十分重視與非洲國家的友好交流和合作關系,中非已經建立多層次、多主體、多領域、多形式的教育合作關系[9]。中國對非洲國家高層次人才的培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存:從政策方面講,來華留學生的政策、法規并不完善,中國迄今沒有負責發展援助事務的專門機構,涉及對外援助工作的部門之間出現職能交叉甚至工作沖突的現象時有發生[10];從高校方面來說,沒有充分挖掘其在科研和長期發展中對中非所起的重要作用,國內高校也沒有充分發揮中非合作的企業在非洲來華留學生教育培養中的實踐實習和就業基地作用[11];從非洲來華留學生的層次講,由于對來華留學生的選拔并不嚴格,來華留學的非洲青年并不是最優秀的。
借鑒日本對非洲青年的商業教育政策,我們一定要吸取經驗,抓住機遇,不斷擴大我國在國際社會的教育話語權、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同,通過促進我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增強我國教育軟實力。
(一)政府在國家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完善來華留學生政策
針對非洲青年商業教育計劃,日本政府出臺了比較完善的獎學金政策,從戰略分析、人才篩選,再到學生實習,以及整個過程的監督都有條不紊,這些都得益于政府制定完善的政策,組建相應的機構,明確不同機構的職責。對于我國來說,政府應充分認識非洲高層次青年教育培養的重要作用。選拔并培養非洲高層次青年,有利于我國與非洲的交流合作,擴大國際影響力;有利于擴大在國際社會的教育話語權;有利于非洲國家人力資源的開發;有利于我國高等教育的多樣化和科研創新。
我國政府首先應制定和完善吸引留學生來華的政策,并且組建相關機構,明確不同機構在對外交流中的職責和功能,保證留學生的選拔和實習工作順利開展。其次,政府應當鼓勵高校參與留學生的選拔工作。發揮不同高校的學科優勢,針對非洲國家急需的人才,如工程、農業、商業等方面人才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最后,要選好重點國家,有側重地培養人才,同時,要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非洲國家發展所急需的領域,以及我國具有優勢、特色明顯的領域,對學成回到非洲的留學生要加強溝通聯系,使其為我國教育的良好形象形成品牌效應作貢獻。
(二)高校積極參與人才選拔,打造高質量特色項目
日本高校在非洲青年商業教育計劃中積極參與選拔人才,這是為本國、本校發展負責的表現,選拔優秀人才不僅能夠保證人才培養質量,還能夠起到宣傳日本高等教育水平的作用。
高等院校作為中非教育交流的承載者和執行者,有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我國高校應該參與選拔優秀的非洲青年學生,保證招收學生的質量;了解來華留學生的發展方向,結合高校自身的特點、優勢和來華的非洲留學生的專長,以中國在非洲的企業或是非洲國家的企業為著眼點,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吸引企業、政府和科研機構都參與其中,培養出非洲所急需的人才,提升高校的吸引力。
(三)遴選優秀的來華人才
日本政府設立的對外交流機構和高校相互配合,經過4個嚴格的環節,考察申請赴日的非洲學生,并且只要求申請人來源于企業、政府、教師隊伍,這樣從源頭上保證了項目的質量和申請人的層次。日本還要求申請人指出對該項目的理解,足以說明他們對所選非洲青年的質量要求嚴格。
我國的來華留學事業發展過程中也應嚴格遴選來華學生,培養高質量人才,這些青年學成回國分布于政府、企業、學校等部門起引領的作用,才能夠真正為非洲發展作出貢獻。也只有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才能打造我國高等院校的品牌效應,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傳播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從而吸引更多優秀非洲青年來華留學。
參考文獻:
[1]Japan and Africa: A Post-2015 Education Perspective? Discontinuities and Continuities[EB/OL].http://www.norrag.org/en/publications/norrag-news/online-version/education-and-skills-post-2015-and-the-global-governance-of-education-agendas-and-architecture/detail/japan-and-africa-a-post-2015-education-perspective-discontinuities-and-continuities.html, 2015-07-16.
[2][5]Master’s Degree and Internship Program of the African Business Education Initiative for Youth (ABE Initiative)|Countries & Regions|JICA[EB/OL].http://www.jica.go.jp/english/countries/africa/internship.html, 2015-07-18.
[3][6]アフリカの若者のための産業人材育成イニシアティブ(African Business Education Initiative for Youth、ABEイニシアティブ)「修士課程およびインターンシップ」プログラム | 各國における取り組み – JICA[EB/OL].http://www.jica.go.jp/regions/africa/business/internship.html, 2015-07-20.
[4]アフリカの人材育成のための「修士課程およびインターンシッププログラム」が始動[EB/OL].http://www.jica.go.jp/topics/news/2014/20141007_ 02.html, 2015-07-20.
[7]JICA Long-Term TRAINING 2014-2015[R].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2014: 10.
[8]國際協力機構.アフリカの若者のための産業人材育成イニシアティブ[EB/OL].http://www.jica.go.jp/regions/africa/business/ku57pq00001jwm0b-att/about.pdf, 2015-07-20.
[9]牛長松. 中國與非洲教育合作的新范式[J].比較教育研究, 2010(04): 22-27.
[10]賀文萍. 中國援助非洲:發展特點、作用及面臨的挑戰[J].西亞非洲, 2010(07): 12-19.
[11]程偉華,董維春,劉曉光. 非洲來華留學研究生教育問題與對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2(08): 54-58.
編輯 潘雅